趙志軍
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他為中國教育事業指明了方向。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國必先強教。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實現中國夢具有決定性意義。
一、教育是愛國的事業
新中國建立初期,國家千瘡百孔,百廢待興。廣大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辛勤勞作,全身心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莘莘學子,舍棄國外的豐厚待遇,幾經周折,回到祖國懷抱。錢學森、鄧稼先等眾多科學家,用驚人的毅力和嚴謹的態度,為新中國研制出“兩彈一星”,使中國的科技一舉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正是因為有了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楊利偉等眾多愛國赤子的前赴后繼和忘我的工作,才有了今天新中國的偉大崛起。他們是中國教育的結晶。我們要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時刻牢記“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教育是育人的事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的培養是長期的過程。我國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實施,構建了龐大的教育體系,培養出來一大批杰出人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于次日成功返航。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得以實現。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2011年11月3日,“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實現對接,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獨立掌握無人和載人空間對接技術的國家。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2004年實現了800千克,第三級畝產900千克的目標在2011年也實現了,現在正向畝產1000千克攻關。中國高鐵創造出了一系列世界第一:運營里程最長,建設速度最快,運營時速最高……這些成就的取得,使中國人民的生活日漸富裕,社會環境更加舒適和諧,國際影響逐漸擴大。
三、教育是愛的事業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說:“教育是愛的事業,這種愛,不同于父母之愛子女。這是一種對祖國的愛,對民族未來的愛在教師身上的體現。是一種無私的愛,不求回報的愛。”
怎樣才能做到真正愛學生?首先要相信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才。其次是要理解學生,理解學生的需要:學習的需要、休息的需要、玩兒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特別是人格尊嚴的需要。
教師的愛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作為培養祖國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廣大教育工作者,應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每個孩子,從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開始,讓學生對自己、對學習有積極的情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嘗試,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關系。人們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教育工作者應當嘔心瀝血,甘為人梯,把全部的愛傾注到學生身上。
編輯 孫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