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而體驗性閱讀即是通過教師創設一定的情景或氛圍,讓學生在朗讀中與文本進行交流,在朗讀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與課文的角色進行溝通。在感悟中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懷,激發創新意識。
怎樣才能在閱讀中體驗真善美呢?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切入點,營造教學氛圍,運用一切教學手段讓學生在閱讀中讀出“真善美”。
一、創設情景,激勵表演——于表演中體驗
在我們小學階段的課文中,有很多故事情節很生動的文章,我們教師要善于運用這些文章,把文字變換為生動具體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讓學生與文中的人、物、情、景交融,更加深入地體驗文本。如,我在教學寓言《守株待兔》時,就讓學生回憶平時在生活中的一些僥幸行為,如意外撿到100元錢,那我每天都到曾經撿到錢的地方等待行嗎?學生就帶著這個僥幸心理,去試一試。結果全班同學都理解了這個寓言的寓意,這種僥幸行為是絕對不可取的。
二、挖掘教材,創造想象——于想象中體驗
語文課本給學生提供了閱讀的藍本,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卻并不是簡單接受文本內容,而是自覺地參與對文本內容的補充完善和發展創造,特別是對文本中由于省略號空白或情節不明朗等模糊的地方會做出種種補充和拓展想象。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心田上的百合花》時,在課文結束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就是懸崖邊第一株盛開的百合花,面對前來欣賞的游人,你會想象些什么呢?”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寫一寫,然后再將自己想象為一株百合花,聲情并茂地朗讀。
三、讀懂文本,激發感想——于作文中體驗
學生的在讀懂文本的基礎上,必須要激發學生的感想,讓學生對文本產生共鳴,引起學生創作的激情,然后因勢利導,給學生創設習作空間。如,我在教學《許世友四跪慈母》一文時,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了許世友對母親的孝心以及母親對兒子的疼愛。這是與孩子的情感體驗聯系很密切的感受,因為孩子們幾乎每天都能感受到母親的愛。于是,我讓學生以《母愛》為題,寫一篇文章,表達對母親的感謝,或者寫一寫你與母親間令人感動的事。結果,這次的作文全班學生都寫得很好,表達的感情很真摯。
總之,體驗性閱讀就是要師生共造有利于閱讀的情景,實現教學在閱讀中體驗生活。讓學生真切地走進文本,通過自己有感情地朗讀,體驗文本的真諦。我想,這樣的閱讀教學才是新課程標準推崇的,才是真正意義的體驗閱讀。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