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
摘 要:主要介紹在學習中融入體驗式教學,并介紹體驗式教學在生活情境中的應用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實踐,并且利用實踐推動體驗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兩者在相輔相成中共同發展。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情感意識
角色和生活體驗可以成為學生的內在發展動力,讓學生的自我意識能夠充分地發揮。因此,小學教學需要融入生活情境,讓學生進行體驗,進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小學思想品德課程。
一、體驗式教學在生活情境中的應用
在進行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體驗教學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體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意志行為,使學生能夠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體驗教學的應用,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得情感的升華和情操的陶冶,凈化學生心靈,讓學生接受道德形象的熏陶和感染。
比如,在開展《科學技術神通廣大》教學內容前,讓學生和父母去大型商場看數碼產品,然后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看數碼科技發展史。根據發展史的情況讓學生充當講解員,講解記憶中數碼產品的發展歷史,并且給學生介紹高科技產品的用途。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觀看相關的科教片和學生討論科學技術在衣食住行和文化方面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在有鋪墊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異常高漲,通過熱烈的討論了解科學給人們帶來豐富多彩的生活,這也激發了學生“愛科學、敢創造”的情感意識。
二、體驗式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
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之間會有一條小小的鴻溝,實踐是填滿這條鴻溝的唯一方式,學生良好的行為品德在實踐中能夠不斷實施。如果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有所感悟,那么就能自覺地落實到實踐生活中。比如,在進行安全防范的時候,班主任經常地提醒學生在和陌生人在網絡交往中需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不要透露個人的真實信息。更不要輕易地與網友見面,當遭遇危險的時候要及時求助。提高防范意識,不要輕易地相信任何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多和朋友、同學溝通,感覺問題比較嚴重的時候要及時地向教師匯報,有時候教師會因為生氣批評或者埋怨學生,但是要讓學生了解只有關心自己的人才會批評和擔心你的安危,避免學生因為害怕批評隱瞞實情真相,真正地做到去偽存真。如果出現情況,求助學校的保衛處和公安部門,避免其他同學也受到同樣的傷害。
總之,小學思想品德課是一門體驗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方式的運用,能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以及道德感悟,能推動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付桂珍.小學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研究[J].才智,2014(08):28-29.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