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揚

【摘要】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通信線路運維屬地化管理工作是生產之需,日益受到上級主管部門和基層單位的重視,通信線路運維屬地化管理是一個比較復雜嚴謹的的過程,對于近年來新興起的管理辦法,有利有弊,供電企業應針對屬地不同之處做出合理安排、采取更好的工作辦法,更好的推進通信線路運維屬地化管理。
【關鍵詞】 通信線路 屬地化管理 穩定運行
一、前言
近年來,由于在通信線路附近的違章施工,一些工業園區的興建,通信線路常被大型車輛碰線、違規種樹蓋房等現象的發生,根據2015年紹興電力通信線路月報分析,共發生光纜故障35次,其中光纜纖芯被松鼠咬斷7次,光纜被偷盜3次,地埋光纜被挖掘機挖斷7次,光纜被汽車撞斷8次,光纜接續盒內斷纖5次,火災引起5次,嚴重影響了通信的安全穩定運行。目前,通信線路運維單位結合實際,采取了一些辦法,對通信線路防護區進行綜合整治,但預防措施有待于探索。外力破壞的突發性,通信故障處理的不及時等都需要一種管理創新體系來更好地維護通信線路,因此通信線路運維屬地化管理工作是生產之需,日益受到上級主管部門和基層單位的重視。
二、內涵和做法
2.1 內涵
通信線路通道運維化管理,是將市供電單位所屬線路按所在區域分解到各縣供電單位,由縣供電單位開展本行政區域內線路通道運維及設施保護工作,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屬地公司具有地緣優勢、信息優勢、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發現 通信線路通道內存在隱患是,打個電話便能通知運維單位,不讓隱患繼續擴大;可與地方政府聯動,建立事前風險管控機制,將隱患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緩解運維壓力,提高工作效率。
屬地化后,通信運維單位、屬地公司將共同肩負起通信線路通道維護的責任,將有利于進一步整合通信線路運維力量、最高效地處理通信線路的安全隱患。
2.2 具體做法
2.2.1 日常巡視維護由屬地化公司負責
市供電單位負責通信線路的安全運行工作,是所屬通信線路安全運行的責任主體,負責對所屬線路的消缺、故障和專業巡視,負責督導所屬縣供電單位落實屬地化工作管理責任,并對縣供電單位屬地化工作進行考核。
縣供電單位負責建立通信線路運維及設施保護屬地化管理組織體系,建立屬地化工作隊伍,落實屬地化管理責任,負責縣域內通信線路運維、清除通道障礙、防外力破壞工作。
2.2.2外力破壞由移動終端系統在線監測
一套通信線路的移動巡檢的解決方案,包括移動作業主站服務、基于無線的通信網絡系統和智能終端應用。實現對通信基礎臺賬資料的現場采集和校對,保證通信線路資料維護的正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為通信故障搶修提供有效的現場信息支持,實現多方協同,縮短故障搶修的時間。項目的實施將實現通信現場工作的信息化支持,在線互動,保證通信運維、搶修工作的可控和在控,從而提高通信網絡運行的可靠性。
三、主要措施
3.1 屬地化管理巡視和運維
通信線路巡視方面。線路巡視是屬地化管理的中心工作,市供電單位在委托縣供電單位開展屬地化運維的基礎上,按照一定周期對所屬線路開展全面的專業巡視,采用徒步巡視和車輛巡視相結合的方式,根據 線路通道狀態分區段進行巡視。通信線路運維方面。市、縣供電單位根據巡視周期管理要求,科學制定本單位屬地化巡視計劃及專業巡視計劃。市供電單位對所屬通信線路建立設備臺賬。新建線路投產前,市、縣供電單位要參加線路通道驗收,明確通信線路通道屬地化和管理責任范圍。
3.1.1 梳理正確的屬地化工作觀念
(1)統一思想,認識屬地化工作的核心。開展通信線路通道屬地化工作能夠有效發揮各地市公司地域資源優勢,進一步規范和加強電力線路保護工作,構建科學有效、全面覆蓋的電力設施保護工作體制和網格體系,確保問題發現更早、處理問題更及時。(2)要充分做好事故預想和應急預案,加強對通信資料的規范管理。為確保通信設備在故障狀態下,能快速有效地消除故障,縮小故障影響范圍,避免事故擴大,提高通信設備運行可靠率,我們通信專業人員對通信網絡目前還存在的薄弱環節認真排查,并制訂通信系統非正常運行及關鍵設備故障處理措施,實施積極主動的事故預控。
3.1.2建立標準化的屬地化工作體系
(1)健全完善通信線路通道運維屬地化工作機制。健全完善運維屬地化工作組織體系,形成通信線路通道運維屬地化工作“三級責任”體系,具體就是公司統一管,縣公司分片管、鄉鎮供電所責任人具體管。發揮屬地公司的作用,使之成為電力同喜線路保護工作的宣傳員、通信線路通道隱患上報的信息員。(2)強化通信線路通道內隱患閉環管理。對屬地公司責任人通報的隱患應進行核實,確保隱患通報的準確性。建立層級核實機制,當屬地公司責任人發現隱患后,通知運維單位進行核實。根據現場核實結果,對輸電線路通道隱患實行閉環管理,確保線路通道隱患整改到位。
3.1.3建立屬地化工作考核機制
(1)要確保通信線路通道運維屬地化工作考核到位,激勵運維人員對屬地化工作的熱情。(2)結合屬地化通道運維實際情況,每年,對各屬地公司進行一次考評,考評結果與單位年度績效得分掛鉤。(3)要完善屬地化工作激勵措施。應根據各責任人完成工作任務質量、發現、消除隱患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等,對通信線路沿線群眾發現的重大安全隱患,應制定相應的獎勵制度,激勵社會群體都來關注電力通信保護工作。
3.1.4建立屬地化工作聯動機制
(1)要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對通道環境惡劣的區段,加強特巡和蹲守;在重大保電期等特殊時期以及惡劣天氣前后開展通信線路特巡。屬地公司積極配合運維單位開展電力通信保護義務宣傳,預警預控等。(2)要充分發揮群眾優勢。屬地公司責任人在所管轄區內,可以向群眾廣泛開展護線宣傳,讓沿線群眾自覺參與到通信線路保護工作中,使廣大群眾明白通信線路安全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3)要充分發揮執法優勢。要深化電力通信線路保護工作聯動機制,與公安、城管、規劃等部門加強溝通和聯系,針對可能危及通信安全的建設項目,提前介入,確保電力通信線路的安全.
3.2 通過移動終端系統來管理維護光纜
3.2.1移動終端在線系統介紹
本系統是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和計算機網絡通信與數據處理技術,在利用公共移動終端的基礎上開發出的一套符合通信光纜巡檢業務要求的巡檢管理系統。當現場工作人員到達巡檢設備位置時,移動終端的GIS平臺已導航到相應的設備,巡檢人員只要確認當前巡檢點,系統自動記錄其GPS位置信息。通過與設備GPS位置距離的比對,確認巡檢的到位率。移動終端結合GIS系統的電子地圖拓撲功能將巡檢員的坐標位置、巡檢工作狀態等信息發送至系統信息交換平臺,系統信息交換平臺服務器獲取收到的位置信息,經過計算機的處理后與計算機通信GIS系統上的電子地圖匹配,并在地圖上顯示坐標的正確位置,則控制中心就可清楚和直觀的掌握巡檢員的動態位置信息以及巡檢工作信息,主站可對巡檢路徑進行回放,考核其巡檢路徑的合理性。
通信光纜巡檢系統的結構拓撲圖見下圖1。
3.2.2巡檢到位考核
當現場工作人員到達巡檢設備位置時,移動終端的GIS平臺已導航到相應的設備,巡檢人員只要確認當前巡檢點,系統自動記錄其GPS位置信息。通過與設備GPS位置距離的比對,確認巡檢的到位率。同時在主站可對巡檢路徑進行回放,可考核其巡檢路徑的合理性。
3.2.3主要應用
GIS上的信息是移動巡檢系統的基本信息支持。系統采用基于公用GIS平臺實現移動作業的GIS相關信息管理,巡檢系統應用中將提出任務包的概念。任務包是一次移動作業任務相關工作的集合,包括資料核實和采集工作,巡視工作、搶修工作等內容,以上的工作內容是在通信信息管理系統的制定的。在構成移動作業任務包時,通信信息管理系統自動將本作業相關的設備資料信息、設備空間位置信息,相關設備圖紙等綜合打包成一個工作任務,發送到相應工作人員的移動終端。
當移動作業任務完成時,將任務包上傳到通信信息管理系統,同時包括巡檢GPS軌跡數據、故障缺陷報告等信息。由通信信息管理系統對數據進行比對、確認流程后,進入通信信息管理系統。
四、成效
4.1屬地化管理實施的效果
通信線路屬地化管理工作經過兩年的運行,初步收到了良好效果。據2015年統計,屬地化管理減少了通信線路各類隱患30多起,按照車輛臺班費400元/天,人工資費330元/天,光纜平均每次更換200米(一公里維護費用13800元),每次缺陷處理時平均5工人1天計算,一年節省(400+330*5)*30+13800*0.2*30=144300元
4.2移動終端系統實施的效果
移動終端系統的應用會降低光纜突發故障發生概率,減少運維和檢修工作所需人力和時間,提高經濟效益。
通信線路目前實際運維狀況,一年突發光纜故障事件以50起計,以每次故障搶修時間6小時,搶修人數6人計,全年共減少故障搶修時間50×(19%-6%)×6×=234小時,平均節省人力234÷(20×12×7)=0.139人/年,按照每年20萬人力資源成本,材料和交通費用5萬計算,可節約成本0.139×(20+5)×6=20.85萬元/年;巡檢工作上,每次定位時間平均縮短20×4-8×2=64分鐘=1.06小時,以一天7小時工作時間計,騰出配置0.15人/工作日,可節約成本0.16×20=3.2萬元。收到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五、結束語
通信線路通道運維屬地化工作目前還在探索實踐階段,需要通過一段時期不斷改進,真正使屬地化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通信線路屬地化管理工作機制,加大通信線路的管理力度,不斷創新防護區管理辦法,建立完善運維運維單位,屬地供電企業,群眾護線組織相結合的三線護線網絡,保護通信線路的安全運行,保證電網安全穩定和運行。移動終端系統提供一套通信線路的移動巡檢的解決方案,包括移動作業主站服務、基于無線的通信網絡系統和智能終端應用。實現對通信基礎臺賬資料的現場采集和校對,保證通信線路資料維護的正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為通信故障搶修提供有效的現場信息支持,實現多方協同,縮短故障搶修的時間,從而提高通信網絡運行的可靠性。
參 考 文 獻
[1] 胡先志, 鄒林森, 劉有信,等. 光纜及工程應用[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1998.
[2] 云南省電力設計院. 電力系統光纖通信線路設計[M].北京: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