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博熙 程達王 劉琨 嚴杰
【摘要】 光通信技術有著傳輸速度快、抗干擾性強、安全性好等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同時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光通信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為我國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本文就光通信技術的發展新趨勢進行了相關的分析。
【關鍵詞】 光通信技術 發展趨勢
在這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里,人們對通信技術要求越來越高,而傳統的通信技術很顯然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當今時代,加大通信技術研究有著劃時代的意義。近年來,人們對技術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尤其是大功率軌道運載技術及大容量通信衛星技術的成熟,促使了光通信技術的發展,為我國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了諸多便利。
一、光通信技術的概述
光纖通信就是利用光導纖維傳輸信號,以實現信息傳遞的一種通信方式。實際應用中的光纖通信系統使用的不是單根的光纖,而是許多光纖聚集在一起的組成的光纜。這種通信方式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光纖通信是利用光波作為載波,以光纖最為傳輸媒質,達到信息的互通。光纖通信能夠在單位時間內實現信息傳輸的最大化,滿足現代通信事業發展的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光纖通信的建設費用正隨著使用數量的增大而降低,同時它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抗干擾性強、保密性好、頻帶寬等優點。
二、光通信技術發展現狀
2.1波分復用技術
波分復用技術(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作為一種光通信技術,在同一根光纖中,波分復用技術可以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光波長信號艷照不同的光信道傳輸信息。對于這種光通信技術而言,它通過將不同波長的信號集結在一起形成一股較長的波長信號,使得光纖的傳輸容量提升。另外,波分復用技術可以實現多個單向信號的傳送,通信更加靈活。就當前社會發展形勢而言,波分復用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尤其是隨著有限電視綜合業務的開展,波分復用技術在CATA傳輸系統的優勢也日漸顯現出來,為CATA網絡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1]。
2.2光纖接入技術
就目前來看,通信速度越來越慢,安全性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通信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對網絡通信也不再局限于那種的單一的通信需求,尤其是寬帶業務的需求,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光纖接入技術應運而生。光纖接入技術(OAN)是面向未來的光纖到路邊(FTTC)和光纖到戶(FTTH)的寬帶網絡接入技術。光纖接入網作為當前電信網中發展最快的一種接入網技術,不僅可以解決一些窄帶業務的接入問題,同時還可以解決一些寬帶接入問題,如多媒體圖像等。通過光纖接入技術,可以有效的提高信息傳輸速度,也正是因為這一優點,使得這話總接入方式受到了青睞[2]。
三、光通信技術發展的新趨勢
1、超高速。在這個快速社會里,人們對通信速度一直在提高,而光通信技術作為現代通信事業發展的一種通信技術,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在光通信技術在未來發展道路上就必須朝著超高速的方面發展,不斷提高通信的傳輸速度。
2、超大容量波分復用系統。在通信系統中,通信系統容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了寬帶資源的利用率,就目前來看,光纖通信系統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必須加大超大容量系統的研究。超大容量波分復用系統,一方面可以利用光纖巨大的寬帶資源,使得通信系統容量擴大,同時,通過超大容量系統,可以節約光纖通信成本。
3、加大光纖的研究。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IP業務量也在與日劇增,對通信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光纖作為當前通信較為常用的接入形式,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通信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大光纖的研究,研制出容量大、傳輸速率快的光纖產品,如無水吸收峰光纖。
4、實現光聯網。對光纖通信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長距離傳輸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而全光網絡也是人們不懈追求的夢想。隨著國際化合作水平不斷加深,我國與國外之間的交流也日益密切。未來的高速通信網將是全光網,全光網是光纖通信技術發展的最高階段,也是理想階段。盡管普通的點到點波分復用通信系統傳輸容量較大,但是這種傳輸僅僅是提供最原始的傳輸寬帶,傳輸系統靈活性不夠還。而實現光聯網一方面可以實現超大容量光網絡,拓展網絡節點,增加網絡業務量,提高網絡的靈活性。同時,通過光聯網,可以實現不同制式的信號的連接[3]。
四、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對通信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人們的通信需求,加大通信技術的研究意義重大。光通信技術作為現代科技研究的重要成果,在現代社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光通信技術有著高發射率、高靈敏度、安全保密性好等特點,為現代通信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參 考 文 獻
[1]張成云,何振江,徐慧梁,石爾. 光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J]. 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4,03:26-29.
[2]陳立. 我國光通信技術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08:44-48.
[3]孫兆偉,吳國強,孔憲仁,趙丹. 國內外空間光通信技術發展及趨勢研究[J]. 光通信技術,2005,09: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