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貴平
【摘要】 目的:探討現代化醫院如何降低電子醫囑差錯的差錯率;方法:找到會發生差錯事故的隱患,通過不斷的實踐來全力完善電腦系統;結果:差錯率環比降低了57.12%;結論:加強電子醫囑差錯管理,信息化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 醫院HIS系統 電子醫囑 差錯管理
醫療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電腦時代的來臨,在醫院的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統日趨完善,已經成為醫院醫療管理的主流模式,其中的電子醫囑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
在醫院的長遠規劃下,由信息部門牽頭開始實施信息化項目,我院逐步使用電子醫囑代替手書醫囑。電子醫囑較手書醫囑體現出方便、快捷、清楚、安全等優點,但電腦畢竟存在機械化的缺陷,本文主要闡述在使用電子醫囑中存在的差錯事件及管理應對辦法。
一、可能存在的差錯事故隱患
1、操作者對電腦程序不熟悉。錄入醫囑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螺內酯bid口服,程序設置有bid6.bid7,bid8等.后面的數字代表開始給藥時間,6表示6am或6pm,7表示7am,8表示8am。醫生根據實際情況開立醫囑,比如需要餐前服用的藥物,就必須在頻次選bid7,tid7,用法選餐前,這樣藥房配藥,護士發藥才能準確執行。而實際上,醫生在開立醫囑時。沒有注意這個細節,使得餐前的藥物餐后服,或者當護士發現此降血糖和制酸護胃的藥物沒有按餐前藥物配發時,再去更改醫囑,從而造成差錯隱患。
2、電腦程序的機械化問題。電子醫囑具有方便、快捷、清楚、安全的優點,但是也存在機械化的缺點。比如下午或夜晚開立長期醫囑,tid的藥物按早中晚執行,停止的醫囑是否明天起效等等,存在不合理的情況。
3、藥物斷更新換代問題。新的配伍禁忌表不能及時出臺,聯合用藥有時要求醫護人員必須明確2種藥物之問是否存在配伍禁忌。而我們的配伍禁忌表中查不到,新的藥物配伍禁忌表又未出臺,如果不采相應的信息提示的管理措施,很容易出現護理差錯事故。比如抗生素呋夫地酸與多種藥物發生反成。
4、轉抄醫囑也存在隱患。因為臨時醫囑多,必須馬上執行的醫囑也多,一些醫務工作者仍保留轉抄執行單的習慣。而主班護士轉抄醫囑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沒有遵照轉抄醫囑的工作程序,致使電子醫囑錯誤的出現。
5、由醫生主導的差錯事故隱患。值班醫生由于管理多個病人的同時.要觀察處理重患者,其勞動強度和心理壓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醫生在非常忙的情況下,加之夜間值班疲勞狀態,所以在開電子醫囑時,也會發生差事故。
二、電子醫囑差錯管理對策
1、信息部門加強全員培訓,尤其是新畢業醫生,輪換轉科的醫生,做到來一個培訓一個,務必使每一位醫生都熟悉電子醫囑的開立看,熟悉電腦程序的設置,養成良好醫囑習慣,從源頭杜絕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護士在審核醫囑時,發現錯誤,應及時于醫生聯系,督促其改正。
2、信息部門根據科室工作特點制定方案。電腦程序的機械的是無法改變的缺陷,但操作者是可以靈活運用電子醫囑的。聯合臨床制定出措施來彌補這一缺陷:①12:00以后不能開具長期醫囑;②必須停醫囑,醫生開立停止醫囑后,必須交代護士停止相應的執行單和口服單,并取出所停藥物。③電子醫囑因程序缺陷,使執行有困難,應補開描述醫囑,比如注明拔針后使用,輸血后,輸血前使用,明天執行等等,使得護士更能清楚準確的執行醫囑。
3、對兩種藥物配伍禁忌不明確。我們一律采取更換斷續點的同時更換輸液器,并注意頭皮針內有無沉淀、渾濁等不良現象,確切分辨有配伍禁忌的藥物,提醒醫生開立電子醫囑時應開生理鹽水沖管。護士執行醫囑時注意在兩種藥物聯用時,中間用生理鹽水沖10分鐘后再續點。使用特殊藥物時,醫囑必須準確,清楚,核對醫囑的護土必須認真負責,遇到不明的醫囑,必須與醫生溝通。
4、建立健全查對制度。嚴格執行以崗位責任制為中心的各班查對制度。主班在分解醫囑以后,及時打印當日醫囑執行單,供各班查對,及時發現醫囑執行是否正確。護士長不定期跟隨治療護士和轉抄護士執行治療和查對醫囑,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給予糾正.總結經驗教訓。
三、結果
根據以上總結的管理辦法,我們掌握實用電子醫囑差錯管理對策,分別從人員培訓、系統軟件漏洞、管理機制、人員主動性、人力結構配置等方面進行改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人為因素造成的差錯率降低了46.73%,系統漏洞造成的差錯率環比降低79.31%,制度管理方面的差錯率環比降低了33.98%,全院總差錯率環比降低了57.12%,通過積極的改進,電子醫院的差錯管理效果明顯。
四、結論
醫院的信息化發展是時代進步的需求,也是醫院為了提高服務質量而需努力的方向,要使得計算機系統更好的為人類服務,就必須不斷完善不斷出現的各類問題,信息化才能實現更大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黃秀金.45起使用微機處理醫囑差錯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09.7
[2]徐照英.醫囑開立和執行過程中存在問題及管理思考[J].海峽藥學,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