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寶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臺山供電局,廣東臺山 529200
?
智能配電網建設研究
唐寶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臺山供電局,廣東臺山529200
摘要現代化智能技術的發展推動著配網系統的智能化建設、自動化發展,智能配網結構正在逐步得以建設與發展。要想最大程度地普及智能配網建設,首先就要掌握并了解智能配網的結構、架構特征,其次積極開展配網系統建設。
關鍵詞智能配網;結構特征;建設措施
智能配網系統是建立在智能技術、現代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等基礎上的一個系統,能夠有效支持并帶動配網朝著智能化、先進化方向發展。智能配網系統的建設需要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其中包括GIS技術的運用,自動化計量設備的配置以及智能配網的維護、維修等,任何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精力,掌握科學的規程和技術。
智能配電網主要是依賴于現代化智能技術、自動化技術等形成的配網架構,所謂的“智能化”技術被應用于配網設計、施工、運營、維修、養護多個環節,以此來達到對配網的先進化、智能化控制,從而實現配網的智能化運行。經過實踐研究表明:智能配電網的運行、運轉與維護,能夠有效延長各項電氣設備、電力裝置的使用周期和時間,控制配網改造成本,也能全面提高配網運行效率,確保供電更加安全、合理、穩定。特別對于一些偏遠落后地區,加大配網的智能化建設力度能夠全面提升配網運行效率,達到高效通訊、信息高速傳輸等目標。
以下圖1為智能配網結構圖。

圖1 智能配電網結構圖
從以上圖1可以看出,智能配網結構主要依托于IP網與GIS平臺,運用多種智能化先進技術,例如,智能采集技術、分析決策技術、自動化計量技術等,各類技術彼此配合、相互促進,最終打造出一套健全完善、協調共促的技術,同步支持配網的智能化運轉。
該配網結構的實際工作、運轉狀態:利用高端、合理的通訊技術、憑借智能儀表來每時每刻監督、檢測并采集配網系統相關數據、信息,為電網的智能化決策、分析等提供依據,在此基礎上將所采集的數據、信息等存入數據信息系統,所采集的數據、信息等共同支持于配網系統的優化、更新與完善,支持設備的長時間運轉,同時,也能實現配網系統重組、優化與重構。同時,MIS系統可以具有信息調動功能,能夠自由、靈活地從數據內調動各類信息,為配網管理系統、ERP系統等提供服務,以此來解除配網運行中的問題,例如,信息失調、不對稱等。
2.1GIS與SCADA系統的建設
智能配網系統主要依托于GIS系統、SCADA系統來建設。其中GIS系統是地理信息系統,將其安裝在智能配網系統,主要負責地理信息的顯示、呈現等,依靠該系統還能達到圖像、數據、信息等的調度、顯示等功能,以此來為配網SCADA系統提供信息數據,也能為配網的調度提供充實的圖像、信息和數據等,同時,當智能化配網系統出現故障時,GIS系統也可以實現故障的自動化定位、檢修,提高故障檢修工作效率。目前,GIS技術在智能配網系統中又得到了深入而廣泛的應用,例如,逐漸朝著配網故障預測、分析、檢測,負荷預測、空間數據挖掘等方向發展。
2.2自動化計量設備配置
智能配網應該采用智能化、自動化計量設備系統,采取自動化計量模式,以此來最大程度地確保計量工作效率,提高計量精準度,并集中監測非法竊電現象。自動化計量設備主要指的是智能儀表、智能電表等,所謂智能電網的建設與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智能化計量技術的優化與完善發展。
利用智能電網可以達到對各個時間段、各個區位電能消費信息的采集,根據所采集的數據信息來實行分時定電價的制度,以此來達到“削峰填谷”的均衡式供電服務,輔助用電客戶避開高峰時段、合理消費、科學安排消費時間等。
而且智能化電能計量設備也能夠最大程度地防范客戶竊電風險,其自身能夠自動化定位竊電位置,輔助竊電違法行為的自動化追查與管理,從整體上提高配網系統的運行質量與供電服務水平。
2.3配網遠程監控系統
一個地區的配網系統如果受到外界因素,例如,地形條件、地貌特征、交通條件等的不良影響,則會加大
配網系統的檢修工作量,對此,可以引入配網遠程監控系統,利用該系統實現對配網運行的遠距離監控,同時,依托于高速率光纖通訊系統進行遠距離監視、監控。傳感器系統也能對配網進行自動化監控、遠程控制,當配網系統出現異常情況、故障問題時,可以在第一時間發出警報信號,從而支持并促進配網故障的安全處理。
智能化配網系統中,狀態傳感器正在逐步取代故障指示設備,這一傳感器可以更為精準、客觀地呈現配網運行中的故障、狀態,并精準地定位故障,依托于配網通訊系統達到對數據、信息等的檢查、監測與預測分析,更加高效、快捷地查明故障類型、成因等。
2.4智能配網的維修與養護
智能配網系統實際運行中難免遇到多種問題,應該圍繞配網系統展開分析,加大養護與維修力度,具體從以下方面做起:第一,智能配網設備的使用周期。配網設備長時間處于復雜的環境條件下,很容易出現腐蝕變質與老化現象,通過對配網設備使用情況的剖析來預測其使用時間,明確其目前的運行狀態,必須及時檢查配網中相關元件、設備等是否存在受損、破損、老化、擊落等問題。第二,智能配網系統的優化、完善與發展。智能配網系統也要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地進行優化與完善,加大對智能配網系統設計的勘察力度,明確其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參照智能配網自身的結構特征、負荷增長規律等來創建負荷預測、分析模型,最終打造出一套科學的配網設計方案,從而智能配網系統的優化、完善等提供科學的憑證和合理依據。第三,智能配網運行潮流的監測。要切實參照配網負荷工況的動態變化情況來對應分析配網的運行模式、故障狀態,來對應進行負荷方式與方法的控制與調節,以此來推動智能配網朝著最優化潮流發展。
現代化智能技術的發展推動著配網系統的智能化建設,多種智能技術、自動化技術被應用于配網系統中,發揮著對配網運行的支持作用,能夠妥善提高配網運行質量和水平,提升配網運行效率,從整體上打造出高效率的智能配網系統。
參考文獻
[1]王成山,王賽一.基于空間GIS的城市中壓配電網絡智能規劃(三)帶開閉所接線模式的自動布局[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4,28(7):58-61.
[2]吳金明,陳琳.智能配電網建設效果評估的必要性與體系構建[J].科技與企業,2014(23):210.
[3]武尚君.淺談加強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意義及由此帶來的經濟社會綜合效益[J].電子設計技術,2014(2):93-95.
[4]徐丙垠,李天友,薛永端.智能配電網與配電自動化[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9,33(17):38-41.
中圖分類號TM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6)165-0125-01
作者簡介:唐寶,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臺山供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