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云舉
1億株珍貴樹裝扮浙江大地
◇撰文/林云舉

遂昌神龍谷森林
近日,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省新植1億株珍貴樹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在全省啟動實施這一行動。此前,在今年全省“兩會”政府報告中,已將此列為浙江省“十三五”發展重大工程。珍貴樹種與一般樹種相比,有其突出的優點。它們不僅是材質好、樹形美、價值高的經濟樹種,更是一種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特需的戰略資源。發展珍貴樹種,既符合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也是實現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中維護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重要舉措,更是藏富于民、藏富于地的德政工程。
一直以來,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發展,全省森林覆蓋率和森林面積連年持續增長,位于全國前茅。但森林質量不高,大樹少,優質森林資源少,一直是浙江森林資源的短板。而珍貴樹種恰恰有其特殊的資源價值、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發展珍貴樹種,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短板,實現林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森林生態功能的增強,木材戰略資源儲備的充裕,林農持續增收的后勁。具體來講,全省啟動實施“新植1億株珍貴樹行動”,主要基于以下幾方面的迫切需要。
增資源的需要。浙江是全國木業加工大省,卻是森林資源小省,珍貴用材資源尤其是大徑材資源匱乏,以進口木材為主,每年以珍貴木材為主的原木和鋸材進口量達200多萬立方米,本省木材供應能力難以滿足生產需要。因此,發展培育珍貴樹種,推進木材資源供給側改革十分迫切。
優生態的需要。珍貴樹種多為闊葉林,它所形成的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樹種多樣,結構穩定,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據測算,每畝闊葉林的土壤自然含水量比馬尾松純林要高6立方米;種有珍貴樹種的混交林保持水土的能力可高于針葉純林60%左右。
補短板的需要。如前所述,雖然浙江省森林覆蓋率一直位居全國前列,但森林質量不高,尤其是珍貴的、優質的用材稀少,已經成為林業發展的短板。要補齊這一短板,唯有加快發展。
促增收的需要。珍貴樹種材質優、用途廣、價值高、市場好,雖然生長周期長,但從長遠來看,它就是一座穩固的“綠色銀行”,可以“藏寶于地、藏富于民”,有效增加林農收入。據測算,珍貴樹種的單位面積產值和利潤是松、杉、桉等一般用材樹種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如名貴紅木降香黃檀,其心材價格曾達1000萬元/噸,我省能普遍栽培的紅豆樹的木材價格也達3萬元/立方米,是普通杉、松木材價格的30倍。
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為指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提高森林質量、增加珍貴樹種資源戰略儲備為目標,以發展材質優良、經濟價值高、發展前景好的珍貴鄉土樹種資源為重點,堅持科學規劃、分年實施,政府主導、市場引導,適地適樹、科學推進的原則,深入實施珍貴樹種贈苗造林、基地建設、補植培育、“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樹、發展示范等五大行動,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森林綜合效益,為推進森林浙江、美麗浙江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到2020年,全省栽植珍貴樹1億株以上,其中發展珍貴樹種基地12萬畝以上,植樹造林1200萬株以上,補植培育4600萬株以上,“四旁”植樹4200萬株以上。重點發展南方紅豆杉、紅豆樹、花櫚木、浙江楠、紫楠、楨楠、閩楠、毛紅椿、降香黃檀、銀杏等珍貴樹種。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同步發展。按平均每年每株生長0.005立方米計算,1億株珍貴樹木50年后可產木材2500萬立方米,單價按5000元/立方米算,價值1250億元。按1立方米樹木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噸、產生氧氣1.62噸計算,1億株樹木50年大約可吸收二氧化碳2050萬噸,釋放氧氣1575萬噸;平均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1萬噸,釋放氧氣31.5萬噸,相當于11萬輛汽車一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珍貴樹種既有經濟屬性,更有文化屬性,一直以來備受社會大眾的關注和喜愛。開展珍貴樹種發展行動,讓珍貴樹種進校園、進軍營、進公園、進園區、進萬村,可以進一步激發全民義務植樹的熱情,提升人們植綠、愛綠、護綠和保護生態的自覺性,大力弘揚生態文明。
實施珍貴樹種贈苗造林行動。加強珍貴樹種良種選育,積極構建省市縣三級林業保障性苗圃體系,進一步提升種苗繁育基地基礎設施水平。到2020年,建成以珍貴樹種容器苗培育為主的省級林業保障性苗圃19家、面積4000畝、育苗2500萬株以上,建設市縣珍貴樹種繁育基地6000畝、育苗7500萬株以上。繼續結合平原綠化、義務植樹和美麗鄉村建設,形成發展珍貴樹種的良好氛圍。加強珍貴樹種贈苗造林監督,完善贈苗造林機制,建立健全贈苗調苗、植樹信息卡等檔案,做到來源可查、去向清晰。
實施珍貴樹種基地建設行動。充分利用杉木采伐跡地、退化竹林、荒蕪坡耕地,以及其他立地條件較好、相對集中連片的山地,建設一批材質好、經濟價值高的高標準珍貴樹種基地。珍貴樹種基地建設以國有林場、鄉村林場、國鄉合作造林、林業專業合作社和林業大戶為主體,積極鼓勵工商企業投資發展珍貴樹種。堅持因地制宜、因樹而宜,科學選用造林模式,大力推廣針闊混交、常綠落葉混交或選擇短期內能有經濟效益的混交伴生樹種等成熟技術模式。浙西的臨安、富陽、建德、桐廬、淳安、安吉、開化等縣(市、區),以及浙南的天臺、仙居、永嘉、文成、泰順等縣和麗水市為珍貴樹種基地建設重點區域。
實施珍貴樹種補植培育行動。結合森林撫育經營、珍貴彩色森林建設和松材線蟲病防治,實施珍貴樹種補植造林和目標樹培育。以鐵路、公路、河道兩側和城鎮周邊山體為重點,通過減針促闊、抽針補闊、林緣補植等措施,調整樹種結構,增加珍貴樹種比重,打造以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為主的穩定森林群落。以次生闊葉林為基礎,以國有林場、集體林場為重點,選擇具有培育價值和一定齡級的珍貴樹種,采取目標樹經營模式,定向培育一批中大徑材珍貴樹種。
實施珍貴樹種“四旁”植樹行動。結合平原綠化和“兩路兩側”“四邊”綠化、“三改一拆”拆后綠化、“五水共治”植樹治水,以平原地區為重點,在城市公園、城鎮周邊、通道兩側綠化和沿海防護林、農田林網等建設中,大力推廣應用適生珍貴樹種。在“四旁”空閑地塊、荒灘荒地,鼓勵和引導群眾栽植珍貴樹種。積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大力提倡種植珍貴樹種,努力提高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盡責率。
實施珍貴樹種發展示范行動。推進珍貴彩色森林示范縣建設,科學編制實施方案,創新體制機制,抓好任務落實。通過示范建設一批精品亮點工程,總結一套可學、可看、可推廣的珍貴樹種發展建設模式,到2020年全省建設珍貴彩色森林示范縣12個。推進珍貴樹種示范林建設,建立健全珍貴樹種示范林領導聯系制度,到2020年全省建成面積超過100畝的示范林1000片以上。結合森林村莊和綠化模范單位創建,開展珍貴樹種示范點、示范單位建設,到2020年全省建成珍貴樹種示范點1000個以上、示范單位1000個以上。
5年內全省種植1億株珍貴樹,且要種好、種到位,這不是一道簡單的加法題,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各種措施作保障,要動員各方力量投入,具體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加強組織領導。大力發展珍貴樹種,是實現蓄寶于山、藏富于民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浙江的重要內容。各地、各有關單位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創新體制機制,確保完成目標任務。各級政府是實施新植1億株珍貴樹五年行動計劃的責任主體,要加大投入,創新舉措,強化考核,狠抓落實。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積極謀劃,當好參謀,加強規劃引導、技術指導和管理服務
強化種苗保障。加大珍貴樹種苗培育力度,建立以林業保障性苗圃為主、社會化育苗為補充的種苗保障體系,積極推廣容器化、工廠化、標準化的育苗新技術,推進種苗精準調劑,加強種苗質量監管,優化種苗供應結構,加大多年生大苗培育力度,夯實珍貴樹種發展基礎,確保良種壯苗供應。
加強質量監管。加強珍貴樹種植樹造林技術指導,完善質量管理,認真執行《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2006)等技術標準,切實加強珍貴樹種種植后撫育和經營管理,確保珍貴樹種成林、成材。
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珍貴樹種良種選育和高效栽培技術模式研究,縮短珍貴樹種培育周期,提高珍貴樹種的生長量和品質。研究推廣新技術、新成果,為珍貴樹種發展提供“快餐式”“套餐化”的先進適用技術。加大對珍貴樹種綜合利用的研究,充分發揮珍貴樹種應用價值。
創新發展機制。堅持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原則,出臺扶持政策,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引導多渠道籌集資金投入珍貴樹種發展。大力推進林業股份合作制改革,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引導工商資本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鼓勵投資者通過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形式發展珍貴樹種,推進林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林業經營水平。
發展珍貴樹種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遠之策。新植1億株珍貴樹行動是一項利在當代、蔭及子孫的德政工程。需要我們有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遠見,有久久為功的恒心,有功臣不必在我的胸懷,有眾志成城的合力。我們共同呼吁,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行動中來,多種珍貴樹,種好珍貴樹,造福社會,美化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