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
樓市健康發展歸根到底是要建立長效機制
文/本刊評論員
今年三月中旬,上海按照中央“因城施策”的要求實施房地產市場“滬九條”新政后,房地產市場逐步趨于平靜,房價上漲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交易量和價格雙雙回落,上海房地產調控新政成效明顯。調控成效的保持能否常態化,關鍵是要建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前不久,上海市委召開區縣、大口黨委書記二季度工作會議,市委書記韓正指出:“上海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是權宜之計和短期行為,而是一項長期政策,堅持以居住為主、以市民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為主是長期方針,必須保持定力,長期抓執行、不折不扣抓落實。”韓正強調:上海按照中央“因城施策”的要求實施房地產市場“滬九條”新政后,市場出現了積極的變化。市里相關部門要全力執行好、監管好限購政策、限貸政策,進一步抓跟蹤、抓督查。與此同時,“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要不斷完善。要保持定力,堅決減少經濟增長對房地產業的依賴。各區縣、各部門必須立足長遠,把握好特大城市發展規律,堅持房地產調控的原則和方針不動搖,走創新發展之路。要密切關注市場后續變化,及時跟蹤分析,加強研判,主動應對。此外,韓正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也強調,上海這樣一個人口超過2400萬的特大型城市,人多而土地資源有限,解決住房問題根本是建立健全兩個體系,這兩個體系就是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這是黨和政府的職責,同時,對于違法違規擾亂市場的行為,應當依法嚴肅處理,以維護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
韓正書記的講話,雖然是針對今年二季度的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但其涉及房地產市場方方面面的問題,實際上也是對建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問題的闡述。國務院在三年前就提出了“抓緊研究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系統配套、科學有效、穩定可預期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體系”的任務,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為建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指明了方向。上海在建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的探索中,逐步使其內涵和功能清晰起來。綜合起來說,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應當包括以下內涵:一是建立住房供應機制,即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的要求,“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困難家庭基本需求”;二是建立監測機制,即“密切關注市場后續變化,及時跟蹤分析,加強研判,主動應對”,“堅決減少經濟增長對房地產業的依賴”;三是建立調控機制,“堅持房地產調控的原則和方針不動搖,走創新發展之路”,除了現階段實施限購政策、限貸政策外,還要繼續根據市場的發展變化,及時地、不斷地采取法律、經濟、財稅等手段進行房地產市場調控;四是建立監管機制,即“對于違法違規擾亂市場的行為,應當依法嚴肅處理,以維護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近日上海在“滬九條”之后又推出的三項措施(一是建立存量房交易資金第三方監管制度,二是完善房地產經紀機構備案管理,三是加強房地產金融服務領域的監管)就是發揮監管機制的作用。因此,當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全面建立起來并且充分發揮作用時,就能“逐步實現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房價與消費能力基本適應的住房供需格局,實現廣大群眾住有所居”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