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伯康 劉琪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現代化的建筑中,電梯等特種設備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雖然這些特種設備為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生產工作創造了很大的便利條件,對特種設備的需求量加大,但是對其的檢查檢驗制度卻不夠完善。電梯安全事故的發生頻率現在來說相對比較高,很大程度上來講,與維修保養單位及安檢員的工作責任心有很大的關系。
關鍵詞:底坑空間;緊急警報裝置;上行超速保護裝置;超載保護裝置
1 對電梯底坑空間的規定
在空間上,電梯可以分為機房、井道及底坑、轎廂及層站這幾部分。在這幾部分中機房的主要功能是輸出傳遞動力,保障電梯正常運行。井道及底坑則是電梯的導向與門,確保轎廂及其平衡的關鍵點,在電梯的每個角落都有安全系統的存在。對轎廂底部與緩沖器的實際垂直距離進行測量,根據現有壓縮公式計算,安裝在電梯底部的反繩輪可以使底坑水泥墩遭受非常大的侵害。我國關于電梯制造與安裝的安全使用規范條例中明確規定,轎廂底部與底坑底的垂直距離不得小于0.5m。
但是在電梯實際維檢工作中,工作人員往往會把底坑底簡單地認為就是底坑的底面部分,把水泥臺當做固定底坑部件的最高點,一般都是按照0.3m的距離要求進行維檢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電梯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對電梯頂層空間的規定相對來說嚴謹很多,條例中規定頂層空間就是井道頂層最低部件與轎廂最高部件之間的垂直高度。在電梯轎廂下落到底坑最低時,對電梯轎廂底部的鋼絲繩防護罩、導向輪護罩與水泥墩緩沖器以外的水泥區域全部清除,確保緩沖器為電梯轎廂底全部承重點,還有實際大于0.3m的空間距離。在緩沖器四周水泥區域被清除后,電梯的堅固強度遭到破壞,實際工作中則選用焊接角鐵進行四周加固。
2 設置緊急報警系統
國家條例中明確規定電梯運行中要設置緊急報警裝置,但是特種設備的電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導致“困人電梯”出現。在電梯的日常維檢中,還有很多的電梯救援警報系統不足:
(1)國家相關條例中明確規定,在電梯等特種設備中必須要設定乘客容易辨別與觸摸到的警報求救裝置。電梯使用者不僅僅包含正常的群體,還有輪椅乘坐者及兒童等特殊群體,他們所能觸摸到的高度是有限的。但是在維檢中發現,大部分電梯內的求救裝置都是設置在按鈕操作面板的最上排,這樣的設置對于特殊群體來說遇到事故時是很難觸摸到的。基于這些原因,號召制造商對電梯進行更人性化的設計,設計上要顧及特殊群體的使用需求;同時在電梯轎廂內按鈕面板上增加盲文按鈕,將電梯求救裝置與開門按鈕改設到按鈕面板的最下排,在電梯轎廂兩側的對應位置同時設置求救與開門按鈕,有效解決電梯到相應樓層時的開門故障。
(2)相關標準條例中規定,在電梯的提高距離超過30m時,轎廂與機房應急供電電源間才會設置對講機,機房在設置對講機時還要充分顧及外在環境因素。30m的距離轎廂正常情況下處于最底層,轎廂內的乘客可與電梯機房工作人員進行實時對話。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比如工廠、商場及超市,即使高度低于30m,因其外在環境復雜噪音大,轎廂內與外面機房人員無法實現有效的實時通話。在這樣的情況對電梯保養、檢測及求救等各方面十分不利,降低了電梯的使用安全性。因此現實生活中,不要受現有規定條款的限制,根據實際情況設置電梯轎廂與機房之間的對講裝置。
3 設置上行超速保護裝置
國家相關標準條例中規定,電梯運行中異常的上行超速屬于電梯故障,設置上行超速保護后,必須要有專業人員進行復位動作,故障排除后電梯才能正常運行。例如在限速器—安全鉗下行超速保護中,啟動轎廂的下行超速,必須要專業技術人員操作限速器電氣開關,通過手動或自動恢復安全鉗提升電梯轎廂,動作完成后才可以重新啟動電梯,正常運行。但是實際運行中,專業技術人員復位雙向限速器動作后的電氣開關,只要制動器通電就能自動開啟,運行中還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4 形式不同的超載保護裝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一般情況下,電梯超載保護裝置的類型包含:機械式、應變式及電磁等3類傳感器;根據位置安裝的不同又分為轎底、轎頂與機房等3種稱重式形式。本文將對機房稱重式電磁傳感器在曳引式載貨電梯中的應用進行闡述。該保護裝置安裝時受限性非常大,只能固定在2:1循環繞行的機房繩頭上,通過裝置內彈簧的變量對比實際電梯轎廂內的載重量。基于安全因素,繩頭裝置中一般都有很多根鋼絲繩,每根鋼絲繩之間的張力不同。比如消磨、熱脹冷縮及性能缺失等原因都會引起彈簧數值的差異,在超載保護裝置的動作臨界值受到約束。國家質檢相關部門還未對電梯的各類保護超載的裝置有實驗性使用的規定,機房稱重式的電磁閥設計非常粗糙而且成本很低,這些結構簡單的保護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失效,電梯失去超載保護功能,為使用留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5 結束語
隨著電梯技術的發展,相對應的電梯檢驗政策也要同步完善。在我國相關的電梯監督檢測與定期檢測的規定已經頒布很長時間,在實際工作中的執行力度不夠,電梯專業技術人員在工作中暴露出很多問題,我國現行的電梯檢測制度還存在很大的漏洞。經過以上闡述,針對電梯維檢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與不足,要求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學習國家相關的檢驗檢查制度。日常工作中取長補短,加大專業知識的儲備,遇到問題時認真思考,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推動電梯技術的發展,從整體上提高電梯的安全管理與正常運行水平,實現安全管理檢驗與監督。因此,根據目前的社會現狀,深入電梯的維保工作,提高電梯維保單位的日常工作監控,成為降低電梯安全事故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參考文獻
[1]程章松.淺析電梯日常檢驗中易出現的幾個問題[J].民營科技,2015,(11):55.
[2]李磊.基于NFC技術的電梯定檢維保系統研制[D].北京工業大學,2014.
(作者單位:湖南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研究院星沙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