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星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電梯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室內運載工具,但近年來,電梯安全事故常有發生,嚴重威脅到乘坐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尤其是電梯檢驗事故傷害頻發,明確電梯檢驗事故原因,實施有效預防措施是確保檢驗工作安全進行的保證。電梯檢驗是一項危險工作,稍有疏忽就會出現安全事故,由此,為確保檢驗安全順利完成,檢驗人員除了按照常規檢驗流程操作外,更要加強對潛在危險源辨識與預防。本文將對電梯檢驗過程中事故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幾點有效的預防對策。
關鍵詞:電梯檢驗;事故傷害;預防措施
電梯在為人們帶來便利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安全因素,而電梯檢驗是識別這些因素,確保電梯順利、安全運行的關鍵,電梯檢驗不僅考驗工作人員技能水平,更考驗著他們的心理素質,如果不注重安全隱患防范或者操作不規范極容易出現安全事故,威脅到檢驗人員的人身安全。由此,本文將對電梯檢驗過程中事故傷害種類、事故危險源進行探究,提出一些事故傷害的預防對策,以確保電梯檢驗工作安全、順利進行。
1 電梯檢驗中事故傷害種類
鑒于電梯檢驗存在特殊性,很容易出現各種不安全因素,如果不能做好防范容易造成事故傷害。下常見事故傷害有以下幾種:
1.1 機械傷害
鑒于電梯是自動化、運動型機械設備,檢驗過程中,如果維護保養人員操作不當或者稍有疏忽就會在電梯運動時造成人員損傷。此外,電梯機房內各種支持運行的部件較多,均需要對其進行全面檢驗與維護,包括盤車手輪、限速器、曳引機輪槽等部件,需要對部件的磨損情況與運行狀態有所掌握。如果維護試驗中出現操作失誤情況,進而造成電梯異常轉動,也會引發安全事故。由此,檢驗人員嚴格依據檢驗步驟操作至關重要[1]。檢驗人員試驗盤車時,操作失誤或者不當,容易使盤車轉動突然加速,使轎廂出現位移,極容易對操作人員手、腳造成傷害。在檢驗安全鉗時,限速器動作不流暢,會使安全鉗聯動性降低,對限速器與安全鉗復位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
1.2 電氣傷害
電梯檢驗事故傷害中,電氣傷害也很常見,且占較大比例。電氣傷害有諸多種類,常見靜電損傷、漏電損傷、電弧燒傷等,造成電氣傷害可能與電能濕度、接觸面積或者電能大小等有關,電燒傷、電擊損傷很常見。電氣工具質量不過關,也容易出現漏電問題,此外,檢驗人員在開展各縣電氣作業過程中,接觸到電氣設備容易出現電擊。由此,檢驗過程中規范使用電氣設備,電梯維護人員也要按照規范操作,電氣短接等操作需要在斷電情況下進行。在轎頂作用時,如果需要長時間作業,容易出現溫度升高的情況,當檢驗人員與燈具接觸時,就容易出現燙傷[2]。
2 電梯檢驗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
電梯檢驗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主要有:墜落傷害危險源、機械傷害危險源以及電氣傷害危險源。
2.1 墜落傷害事故危險源
鑒于電梯檢驗屬于高空、高危作用,檢驗人員需進入到轎頂與底坑等部分進行細致檢驗,由此,極容易出現墜落事故。具體表現在:①測量導軌垂直度。在對這一部為測量時需要將身體探出到轎頂,放線、測量需在轎頂邊框投影范圍以外進行,由此,增大了從轎頂部墜落風險。②測量曳鋼絲繩張力偏差。在對曳鋼絲繩張力測量過程中,較為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彈簧拉力計,可以對鋼絲繩張力準確測量,但此過程使墜落風險增大了。③檢驗電梯層門開鎖裝置。在對開鎖裝置檢驗過程中,打開廳門需要從電梯廳門外操作,如果過于用力或者站立不穩極容易在廳門處墜落。④進入底坑檢驗時,對爬梯安裝牢固性檢驗時也容易出現墜落。⑤檢驗安裝在轎底電梯超載裝置。很多電梯超載裝置安裝在電梯轎底部下梁位置,在對其進行測量獲知檢驗時需將手伸入下梁上部操作開關,如果超載失敗獲知操作不慎,會將上行啟動,從而帶起檢驗人員,出現墜落危險。
2.2 機械傷害事故源
①咬入傷害。檢驗電梯鋼絲繩需要使用到游標卡,以檢查鋼絲繩是否出現斷股或者斷絲的情況,如果此操作沒有將電源關閉,在鋼絲繩進出曳引輪時咬入,從而造成事故傷害。②擠壓傷害。容易在電梯的底坑與轎頂出現擠壓傷害,且站立不穩、操作失誤也會出現擠壓傷害。③撞擊傷害。旋轉、移動部件均會對檢驗人員造成撞擊傷害,比如,測量導向輪垂直度偏差、曳引輪、試驗限速器過程中無意識接近這些部件容易出現意外損傷[3]。
2.3 電氣傷害事故源
①與電氣安全規范要求不符,各種不合格產品老化或者檢驗工具破損,容易出現漏電,造成事故損傷;②測量儀表及其他檢驗工具應用不當,超負荷、超量使用等。③無意識的接觸到高壓、帶電的部件,比如,電梯動力電源線、高壓電容等。
3 電梯檢驗過程中事故傷害預防對策
3.1 將檢驗人員的操作技能與安全意識增強
在電梯檢驗過程中,很多事故是因為檢驗人員操作不當或者未按照操作步驟進行而導致的,由此,需要不斷增強檢驗人員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①增強電梯檢驗人員的心理素質。在開展檢驗任務時,很多檢驗素質高的人員往往更加機敏,應對與解決問題的反應與能力更強,且對檢驗工作有更全面的考慮,從而使檢驗工作得以順利、高效完成。但是心理素質差的人員,往往缺乏全面考慮,出現問題不冷靜,主動想法過多,隨意性較大,從而使操作失誤率與差錯增多,將事故風險增大。②增強檢驗人員的業務素質。業務素質包括操作技能與工作素養兩方面,操作技能一方面來源于不斷的學習,另一方面來源于實踐工作的經驗總結,需要檢驗人員認真反思每一次的失誤,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從中總結出操作經驗。提高責任心,每一次檢驗都不能應付了事,通過扎實的技能與業務素質全身心投入到檢驗工作中。還要加強各項操作規范的學習與領會,每一個檢驗方法與步驟均有嚴格的規定,需要檢驗人員嚴格遵守。比如,在對各部件進行操作前需先斷電,電力設備或者工具需要有絕緣防護,在進入到底坑、轎頂等部位檢驗時,需加強安全防范,避免出現剪切或者墜落事故。③多組織工作人員交流與學習,相互分享安全防范心得與方法,鑒于電梯檢驗是一項系統性、專業的工作,檢驗人員間相互配合與合作非常重要,共同相互交流與互動增強彼此的默契,使檢驗工作更加規范、順利完成。
3.2 熟悉電梯檢驗環境
電梯檢驗需要在光線充足、無人員流動下進行,昏暗、雜亂的檢驗環境會增加事故損傷風險,還容易出現撞擊、觸電等事故,由此,營造良好的檢驗環境也是關鍵。比如,檢驗人員從層門進入到轎頂檢驗時,如果光線昏暗、視線不清晰,檢驗人員在打開廳門時將看不清轎廂位置,從而增大了墜落危險,同時,容易觸碰到高速旋轉部件,出現觸電或者撞擊危險。此外,檢驗人員轎頂對曳引鋼繩張力測量時,轎頂站立面因為有油滑使滑到、墜落風險增大。由此,電梯檢驗過程中,保證外部光源充足的同時,還要使用專用的照明燈具,轎頂部照明不能低于60Iux,不符合電梯檢驗條件的單位,檢驗人員可以拒絕檢驗。此外,加強個人防護,檢驗時需佩戴安全帽、穿防護服、工作鞋,使用安全帶。因為在對電梯檢驗過程中,很多不確定風險,加強個人防護是最后一道防線。
4 結語
本文主要對電梯檢驗過程中事故傷害種類、危險源進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幾點預防對策,體現了電梯檢驗是一項專業、系統性工作,需從外部環境、個人防護、技能操作水平、安全意識等方面加強防范,使檢驗工作得以安全、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曹開鈞.淺談電梯檢驗過程中的事故傷害及其預防措施[J].江西建材,2016,18(5):264,272.
[2]楊麗霞.電梯檢驗過程中的事故傷害分析及有效預防[J].科技資訊,2012,14(9):239.
[3]夏燕俠.淺談電梯檢驗中的潛在危險點及其防護策略[J].科技與創新,2015,7(21):103-104.
(作者單位: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