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羽西
咱們先不聊英語,只談學習。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學習跟追女孩一樣,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我作為老師也只能幫到這兒了。這句話雖然簡單,但是真正明白它的人就像成功者一樣寥寥無幾。
如果你的人生真的有一點意義的話,那么這個意義也是來自于你懂得“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個道理。每天,每時,每刻,我們都在譜寫著自己人生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只有你能寫,不能留下空白頁,也沒法抄襲別人。所以你不能給自己創造那些無聊的借口來逃避,也不能像嬰兒一樣任性地哭鬧,以為什么都不做明天就能成功,以為未來的光明不需要今天的努力。
學習是為了改變,而要改變首先要了解現狀。你要了解你自己的優點和弱點,了解現實和夢想的區別,之后想辦法克服困難,面對挑戰。比如你知道自己是個“睡神”,那么你就要提高做事效率,而且要找到更聰明的方法來做事。再比如你知道自己發音時/l/和/n/不分,那么這就是你要克服的挑戰。你要開動腦筋,動用你全部的資源迎接這個挑戰:查舌位,對口型,對比發音練習,復讀模仿,找人陪練糾錯等等,你要做的就是克服它。當你這么做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沒有那么難,其實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其實只有你能幫助你自己。
其次,你要了解學習的目的。我經常問我的學生為了什么學習英語。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千篇一律:為了考試。就如同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一樣,只以考試為目的的英語學習也必將失敗,而且是一敗涂地,以至于N久以后你可能連英語字母是24個還是26個都分不清楚。
學習是個持之以恒的事情,既然如此,就不能僅依靠一腔熱血,而需要規范、原則、計劃與方向。但是我們知道,計劃沒有變化快,這就是挑戰,因為生命中永遠都有突如其來的意外,你要學會變通,但變通并不等于朝三暮四。其實你騙不了自己,你心里很清楚哪些是變通,哪些是自暴自棄。而你沒有理由欺騙自己,因為你是自己人生的原創作者,怎么學和學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為此負責,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后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
為了做到持之以恒,你要了解你自己和自己的學習規律,知道自己有多少精力和時間,知道在學習上面臨哪些挑戰,也知道怎樣應對這些挑戰。只有這樣,你才能逐漸開始喜歡學習,樂于學習,會學習;你才會愿意親近知識,親近智慧。當你的機會出現的那一剎那,你才能非常堅定、自信地抓住它!
說了這么多,那該怎樣學英語呢?
我是在中國接受的教育,大學的專業是英語,畢業后從事英語教學工作,之后又出國進修,來到新西蘭,現已在這里定居十年。 我既是學生又是教學人員,同時也是研究人員。為了學好英語,我曾經背過詞典,每天聽抄英語新聞,成篇地背誦文章;我曾經每天跟自己說英語,寫英語日記,像瘋子一樣大聲朗讀各種英語稿;我曾經反復看美劇,跟讀對話,復讀模仿;我曾經天天拉著外國同事聊天。
現在,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我印象最深的是初中老師教的第一首英語歌、學習《野性的呼喚》時那陣陣而來的冰雪寒意、讀過《西風頌》之后的震撼、《六英尺下》里面的哲學反思、《認骨尋蹤》里尊重生命的感動,還有讀過《哈利·波特》后那久久不能釋懷的悲愴。
可我的路不是你的路,你需要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雖然如此,有一些東西還是有著共通性的。下面我就跟大家非常簡單地分享一下這些共通的地方。
基礎階段
這個階段是最耗費時間和精力的,需要大量的聽讀輸入和說寫輸出練習。由于是打基礎,一方面要做很多記憶和練習的功課,另一方面會感覺枯燥無味,因前路漫漫而產生無助感。有人說,只要熬過去就好了。這并不是沒有道理,有的時候你只需要強迫自己去做,并且一直去做就能成功。
記憶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記憶方式是以哪種為主——視覺型、聽覺型還是動覺型;其次,你要了解記憶本身是怎么運作的,比如說你一次能清晰地記多少東西;最后,你要不斷地建立新知識與已知知識的聯系,并把新知識變得與你的生活相關。舉個例子,我是必須出聲朗讀才能記住,每次最多能清晰地記住6~7組內容,并需要至少16次的復習才能牢記。又比如,我每學一些新的單詞或詞組,都會想象一個或幾個情景,并把自己當成主人公在對話中用到這些詞語。這些情景通常都發生在我熟悉的地點,人物通常都是我的朋友或家人。之后我會跟自己聊天對話,每次對話中使用不超過七個新詞。
發音
發音方面我是采用復讀和老師輔導的方法。復讀就是模仿標準發音,對比自己的發音與標準發音的區別并做調整。另一個方法就是找老師輔導,因為一個好的糾音老師能夠對癥下藥,迅速解決的不僅是發音問題,還有聽力的一些問題。
語法
語法要怎么學呢?首先映入我腦海的是卷子和做題——單選、多選、完型填空等等。題是要做的,要不然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懂呢?但是,只做題是遠遠不夠的。你還需要至少兩種練習:第一,大量閱讀,尋找意群,練習斷句;第二,造句。學習語法的目的是培養語感,而語感是在你記住規則、融會貫通之后又忘記規則后才養成的。所以,語法規則只是解釋和描述對語言的感覺,每一個規則描述一小部分,而它們合起來就是語感的整體。所以,當你發現一種你沒有遇到的感覺時,請馬上記下來,積累這種語感,當你再次遇到的時候,在那個語境下再次感受,以加深印象。比如這句話:“Sometimes the rain stops long enough for the stars to show.”這句話中的long enough這種表達方式在中文里是沒有對等語感的,這就需要你多留心,并且細心比較,耐心積累。當然,由于是基礎階段,語法書還是要背熟,語法題也是要多做。因為如果你不夠熟練,用的時候就無法連貫起來。
基礎階段比較明顯的標志就是會犯語法錯誤、發音錯誤等這些比較低級的錯誤。而且,用詞也是一些含義很籠統的詞匯,比如用car代替所有的機動車等。
進階階段
多數大學生剛剛到了這個階段,就停止了學習,這讓我感覺非常惋惜。
這個階段的你基本上可以自學了,因為你不會有太多的障礙,但也不會感覺有很大的進步,就像是個無止境的量變,永遠看不到遠方的質變一樣。你聽得懂,也能說出幾句像樣的話,你讀東西基本沒問題,寫起來也不會太費力。但當你和老外交流的時候,你卻覺得有點尷尬,說得順的基本都是廢話,想要說句有用的話,結果都正好不會表達。這個階段的學生表述生硬,詞匯量還可以,但是不會使用的詞占多數。他們在口語里夾雜很多書面語,在書面語中又夾雜很多不合適語境的詞,還會不斷地停頓來尋找正確的表達。那要如何提高呢?
從單詞入手總歸是不會錯的,所以我的建議是自制進階詞匯表,整理你自己的“進階詞匯”。這些詞一般都是你見過但并不熟悉的,你讀不上來卻聽得懂的,你不會用但知道有這么個詞。你要收集和整理這些詞,放在一本筆記里,最好是散頁裝訂的那種,可以隨時拿出一頁復習。詞的屬性可以包括任何你認為對牢記有幫助的內容,包括聽、說、讀、寫、譯的內容,包括例句、詞組,還包括你學習這個詞的任何筆記等等。
很多人說弄個電子版在手機上看不好嗎?還有人說,用一些軟件的生詞本多好?大家說得都有道理。但我還是喜歡傳統一點的方法,因為這使我感覺自己真的在學習哦!這種傳統方式使我更專注,更心無旁騖地沉浸在不斷成長和收獲的自信之中。
在你學每個詞的時候,請記住一定要把基礎功夫做到,那就是牢記發音、拼寫及用法。你要感受這個詞的意思,而不僅僅是它對應的漢語意思。比如mitigate這個詞,翻譯成漢語是“緩和,減輕”。我常用“5w1h”的方法來問我自己。比如這個詞,what和how是比較實用的:what就是問“什么減輕了”,how就是問“怎么減輕的”。通過查詞典我們知道,減輕的是痛苦、不愉快等那些不受歡迎的(undesirable)東西,而減輕的方法多為避免或補救。所以我們可以說mitigate risk/damage/effects/situation/punishment等等。
當你這樣認真學習了1000個詞之后,你會發現自己突然間懂了很多東西,也突然間對同義詞間的區別變得非常敏感,在口語和寫作的用詞方面你一定會變得挑剔、精準起來。當然,這個階段還有很多其他提高的小竅門,由于篇幅所限暫不贅述。
高級階段
高級階段的同學已經有了相當的語言積累和表達能力,他們通常很自信,認為溝通中的障礙是對方的責任而非自己的問題。這些同學基本都有出國或者跟英語母語使用者共事或生活的經驗。他們的主要問題是文化,而非語言。
一次我跟幾個外國同事在一起說笑,其中一個同事說起了一個詞,他們都大笑起來,而我卻一頭霧水,不懂他們在笑什么。原來他們提到外國動畫片《惡搞之家》(Family Guy)中的一個笑點,用這個笑點做了比喻來諷刺新來的部門經理。當時我氣惱地暗想:“哼,要是我給你們來上《葫蘆娃》或者《黑貓警長》中的一幕,看你們知道啥!”
所謂文化,就是這個民族的一切,當你和老外聊天時,如果聊的不是英語語言本身,那么文化在對話中就顯得無處不在了。此時你會發現自己是多么寸步難行,而文化的門檻又是多么難以逾越。如果你想追求完美,那你需要把你所受的教育用英語再學一遍,還要把你的人生在西方英語國家再活一遍,而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你首先要建立起民族自豪感,懂得自己的文化,并懂得怎么用英語來表達;其次要學會其他民族的價值觀以及表達感情的方式。
這個階段學習的方法大概有兩種。第一,沉浸式學習(immersion)。法如其名,就是創造一個純英語的思維空間使自己能完全沉浸其中。比如,我需要連續看無字幕的美劇至少五個小時才會開始覺得進入狀態。進入狀態之后你需要用英語談話,如果沒有人能跟你聊就跟自己聊,一直聊到你覺得累為止。你聊什么并不重要,你只需要在頭腦中建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只有英語。第二,培養英語思維。一開始你要從簡單的名詞開始,看到桌子就想table,看到椅子就想chair等等。之后你要用英語來思考問題,比如你可以問自己:“What should I cook for dinner today? Definitely not ice cream again!”你不必說出聲,因為那樣感覺有點神經兮兮的,但是你要在腦海里過一遍。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對于培養英語思維將大有裨益。
無法不學英語
我的高中英語老師曾經問我們為什么學習英語,我們都說為了高考,而她告訴我們,學習英語是為了不學英語。她說,我們要學好英語,之后學習外國的先進科技本領,再用中文寫出自己的論文,讓外國人學習中文來讀我們的東西。
然而,如今的中國變化突飛猛進,在中國的一些開放城市和地區,英語已經開始作為一種國際語言(lingua franca)被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用來與中國人交流??梢娫诓痪玫膶?,中國的一些發達地區將面對英語作為“二語”而非外語的一種局面。
對于那些只是為了通過考試而學習英語的人,我的建議是:繼續痛苦地學習英語吧。對于那些想要學好英語的人,我想說:你學的不是一般的外語,而是一種世界各國都在用的語言。也就是說,你學會了它,世界大部分信息你都可以解讀和學習,世界將會離你非常近。所以,你要開始使用它,讓英語成為你向世界宣揚偉大的中華文化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