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公開征集意見,這部法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直面農村水污染問題,足見中央重典治污的嚴肅態度和建設美麗鄉村的決心。
但以往,重典治污、利劍斬污的字眼在各地并不鮮見,農村水污染問題卻長期蔓延,始終未能根除。在河北,剛剛結束的中央環保督查讓這個一直以來的“環保差生”再次面臨尷尬,6月初至今,針對督查反饋意見,河北全省迅速掀起新一輪環保風暴,表明此次“真重視、真抓”。
不過,《民生周刊》在河北棗強調查發現,盡管縣鄉政府此次的確動了真格兒,堅決關閉污染型小作坊,但如何依法排污、科學治污的問題又接踵而至。而其后,長期依賴小作坊的人員如何轉移就業,傳統產業如何轉型升級,無疑是更大的課題。
時至今日,農村水污染已不再是簡單的環境問題,而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多重因素交織下的復雜議題,遠非一部法律可以完全關照。面對污染,農業和農村顯得愈發脆弱。對此,農村的管理者需要反思,先行富裕起來的城市亦需要反思,作為城市后花園的鄉村,怎容污水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