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一方面,來自農村內部的污染源未減反增;另一方面,城市生活污水和鄉村工業廢水的侵害短期難以消除,多重疊加之下,很多原本山清水秀的鄉村難覓一湖清水。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顯現至今,農村水污染問題遷延多年,終呈愈演愈烈之勢。
6月12日,《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公開征集意見,草案較大篇幅直面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問題,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農藥化肥施用等影響農村水環境的重要領域予以約束,并首次明確畜禽、水產養殖違法以及違法向農業灌溉渠道排放廢水等行為的法律責任。
“這是各方呼吁的結果,表明相對于工業和城市水污染,農村水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已經不治理不行,工業和農業水污染必須兩手抓?!北敬巍端廴痉乐畏ā沸抻喒ぷ鲄⑴c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告訴《民生周刊》記者。
嚴刑峻法之下,農村水污染問題能否得到遏制?實際上,由于牽涉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諸多因素,如今,我國的農村水污染問題已遠較30年前更為復雜艱難。
一方面,生活水平提高后,來自農村內部的污染源未減反增,惡性循環;另一方面,城市生活污水和鄉村工業廢水的侵害短期難以消除,多重疊加之下,很多原本山清水秀的鄉村難覓一湖清水。
而解決之道,除了課以重典,城鄉融合發展也必須提上日程。
工業污染下鄉
河北棗強大營鎮,這座年銷售皮革制品超過200億的皮草之鄉,大部分河流、水渠一度非干即污,村民多年拒絕飲用本地水。6月19日—21日,《民生周刊》記者現場探訪發現,曾經被制革廢水“染黑”的營南干渠已經埋設了排污管線,“治污”正在進行時。
作為皮革行業大省,皮毛加工企業遍布河北多地,其中,作坊式的“小散亂污”企業比重極大,制革廢水超標排放、污染地下水的現象十分普遍。
2015 年10月,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對河北14家涉鞣制工序的皮革企業進行現場抽查,發現7家企業廢水間接排放濃度超標,一些企業出水COD和氨氮濃度甚至超出皮革園區污水處理廠接納要求。
“皮革企業污染情況突出”,隨后也被中央環保督查組作為重要線索提交給河北省。
事實上,不僅是制革業,也不只是河北,作坊式的印染、冶金、化工、電鍍、造紙、食品工廠遍及我國多地農村,它們集聚而生,以量取勝,有些村鎮甚至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加工基地。
然而,一個“小造紙廠”污染一條河,一個“小煤礦”毀掉一座山。一個規律性的現象是,小工業最發達的農村鄉鎮,往往是水污染最嚴重的地方。
“隨著城市環境的優化,很多重污染企業從城市外遷,有些進入縣城,有些進入鄉村,一些工廠甚至建在農田里,由此出現工業污染下鄉現象。這在一些地區相當突出,對農村水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惫姯h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分析。
與城市工業企業相對完備的環境評估和防治措施相比,村鎮企業大多加工技術落后,廢水隨意排放,一些排污手段令人發指。近年,河北、山東等地屢次曝出企業將工業廢水通過高壓泵注入千米地下、導致地下水嚴重污染的消息,但始終未得到官方證實。
“將廢水打入千米地下,可能在技術上存在困難。但將工業廢水通過滲坑、滲井排放的現象在北方平原地區的確存在?!瘪R軍談道,這些地區由于地下水嚴重超采,水位比較低,一些企業利用當地沙土條件挖掘滲坑和滲井,將處理價格較高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地下,對地下水造成直接污染。
他進一步強調:“工業廢水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危害極其嚴重,很多是長期性的,往往可能導致嚴重的公共健康危險。”
以制革產生的廢水為例,其中含有化學硫化物、鉻和氨氮,鉻為可疑致癌物,氨氮可危害魚類。在一些污染型工業集中的地區,近年多次曝出的“癌癥村”現象,便可見一斑。
6月初發布的《2015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5年,以流域為單元,水利部門對北方平原地區17個省(區、市)的重點地區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監測井主要分布在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較大、污染較嚴重的地區,水質評價結果總體較差。
2103個監測站數據評價結果顯示:水質優良、良好、較差和極差的監測站比例分別為0.6%、19.8%、48.4%和31.2%,無水質較好的監測站。“三氮”污染較重,部分地區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屬和有毒有機物污染。
“農村水污染有個推進的過程,從東部到中部再到西部。被東部淘汰的產業正在往中西部地區轉移,其中一些產業是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總體來說,東部地區工業化進程已經完成,水污染問題正在得到解決,正在崛起的中部地區問題最為嚴重,很多地方還在走東部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背<o文說。
農業面源污染凸顯
與城市、工業施以的外侵式污染不同,來自農業生產和農村內部的污染源則由來已久,更為頑固。
馬軍告訴《民生周刊》記者,除了上世紀70年代后期已顯現的農藥、化肥過度使用這一因素,畜禽養殖、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等都成為水環境污染的內部源頭,也是導致近年農村水污染愈發嚴重的元兇。
我國糧食連年增產的背后,是化肥和農藥的過度使用。如今,我國化肥、農藥的使用強度遠超世界其他先進農業國家。但與高強度使用不相匹配的,是較低的利用率。有統計稱,只有10%~20%的農藥附在植物體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對水體造成嚴重危害。
此次修訂草案規定,使用農藥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農藥安全使用的規定和標準??刂苹屎娃r藥過量使用,鼓勵采取生態措施凈化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防止造成水污染。
馬軍注意到:“這次《水污染防治法》修訂凸顯了一個問題,就是農村畜禽養殖,這部分的篇幅此次也有所擴大?!彼f,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肉禽蛋奶等消費需求量增加很快,因此帶動畜禽養殖產業發展,但很多畜禽養殖場缺乏污染防治措施,對農村水體污染嚴重。有統計顯示,在很多地方,畜禽養殖的排放占到本地農業源排放總量的90%以上。
盡管現行《水污染防治法》對農村畜禽養殖也有所規范,但僅限于規范,無任何懲罰措施,此次修訂草案則明確規定,對“未建設水污染防治配套設施的”或“畜禽糞便、廢水處理、綜合利用不當造成污染的”,處以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
《民生周刊》記者調研發現,隨著人口的激增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內部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大幅增加,但由于缺乏集中處理設施,生活污水只得排入河渠,滲入地下。漫步農村,隨處可見五顏六色的食品、日用品包裝被丟棄在路邊河邊,很多進入水體,造成污染。
在常紀文看來,農村高消費、高浪費的現象十分嚴重,勤儉節約的傳統正在削弱。“現在不少農村的房子已經和城市差不多,但基礎設施并沒有同步跟上,粗放的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初期統籌能力不足是導致農村環境污染的深層原因?!?/p>
非一部法律可以關照
從《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目前的文本看,國家重典治污的意圖十分明顯。以工業水污染防治為例,修訂草案專門制定了“淘汰落后產能”“重污染企業退出”等條款,以期從源頭遏制農村水污染。
法律開始露出鋼牙。但時至今日,多重因素相互疊加,農村水污染問題要破題顯然遠非一部法律可以關照。
“農村水污染問題的解決還要依靠工業化進程的完成,依靠工業對農村的反哺,單純靠農村自身的力量解決水污染問題是不可能的?!背<o文談道,“關鍵還是要發展經濟,經濟不發展環境問題很難解決。伴隨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完成,農村水污染問題才能徹底得到解決?!?/p>
馬軍則更加看重市場的力量。他建議,應更多調動市場化手段。針對化肥、農藥這一頑疾,可將其與綠色農藥、有機農業聯系起來。而要發展有機農業,首先應建立可信任的認證體系。
“誰不想吃上安全健康的食品,問題是消費者不知道哪些產品可以信任。如果建立起可信任的認證體系,就可以引導農民不濫用化肥、農藥?!?/p>
他透露,現在很多機構都在開展綠色供應鏈方面的工作,這需要環保部給予充分的信息公開,進而推進品牌綠色生產,運用市場化手段實施綠色采購,最終構建起一條完整的綠色供應鏈。“這方面,《水污染防治法》還沒有提及。”
至于農村生活垃圾及污水處置,馬軍認為,由于農村居住較為分散,因此不能完全比照城市的建設和運營規律,而應使用一些運營成本較低、以生態原理為基礎的小規模處理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