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歷經了近5年時間,截至目前依然未能將這處違建拆除。拆違工作的“緩慢”推進,使得600名“失地農民”與未來路街道辦事處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
6月5日上午,河南省省會鄭州下了一場暴雨。
35歲的劉凱本來打算當天再去一趟金水區未來路街道辦事處,為的是催促辦事處盡快完成對駿馳汽車4S店違法建筑的拆除工作。但是這場大雨打消了他的念頭,劉凱心里琢磨著:“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又拿天氣的原因說事,為強制拆除工作進展緩慢找借口。”
按照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的文件要求,劉凱關心的駿馳汽車4S店的違法建筑在2012年底就該被依法強制拆除。在此期間,相關職能部門曾幾次下達《違法建設督辦通知單》。
然而,時至今日,《民生周刊》記者在駿馳汽車4S店的違建現場看到的卻是違法建筑主體結構依然存在,其中一棟四層樓房甚至“毫發無傷”。
村民組決意收回出租土地
劉凱所指的駿馳汽車4S店,實為河南駿馳實業有限公司(下稱駿馳公司),是一家擁有多品牌汽車經銷4S店的集團化公司,該企業也是鄭州市金水區政府多年前的招商引資重點項目。
2006年,駿馳公司與金水區未來路街道辦事處燕莊村委會沈莊第一村民組(下稱沈莊第一村民組)簽訂土地租賃協議,租用位于玉鳳路東側、沈莊北路南側,共計11440平方米的村集體土地,租期30年。項目落成后,該汽車4S店于當年建成開業,至今已近10年。
土地使用權人沈莊第一村民組共有600口人,劉凱是其中一員。2008年,沈莊第一村民組時任組長因為經濟問題被判刑入獄。劉凱說當初村民組與駿馳公司簽訂的土地租賃合同并未通過村民代表大會,“都是當時的村干部個人行為,而且村民組從未收到過駿馳公司應支付的土地租金。”他同時向《民生周刊》記者坦承,那名村干部被判刑和此事并無關系。
2011年底,沈莊第一村民組選出新任組長。由于金水區城中村改造項目的快速推進,租給駿馳公司的地塊就成為了金水區相對繁華且交通便利的位置之一。此時,沈莊第一村民組600余名農民的身份也已變為城市居民。
在新任村民組組長的組織下,成員們坐在一起仔細地算了一筆經濟賬,經過多次開會研究,村民組最后決定將該地塊進行商業開發增加集體收入,這也意味著村民組打算不再將土地租給駿馳公司使用。
作此打算,劉凱說是因為該地塊已是村民組僅剩的可用土地。“我們都是失地農民,日子并沒有想象的好過,如果能將土地開發建成商品房,出售或者出租的收益都是很可觀的。”劉凱估計如果開發順利,村民組每年將得到近千萬元的收入。“這遠高于拿不到手里的駿馳公司需支付的每年100萬元租金。”
官方定性違法建筑
通過政策咨詢,劉凱和幾位沈莊村民組成員了解到,如果將該地塊進行商業開發,作為土地使用權人的村民組所需要繳納的土地出讓金能得到相應的政策性減免,但數額對村民組來說仍然很大。
于是有人提出可否通過協商由駿馳公司出資,雙方共同開發。隨后,村民組的股改小組主動找到駿馳公司商談此事。
據劉凱回憶,股改小組回來后告訴大家,駿馳公司不但不同意共同開發,“態度還十分強硬,4S店說要按照合同享用該地塊的使用權,不允許村民干預。”
這期間,村民組和駿馳公司談了大概三四次,但始終未能談攏。劉凱說盡管村民組成員都清楚當初的土地租賃合同并不是村民組的意思,“可是有合同在,我們也愿意用司法途徑來解決問題。如果法院判決租賃合同有效,那我們村民組也接受,但是會主動提出終止合同,該算多少違約金,我們賠給它(駿馳公司)。”
然而,劉凱等沈莊第一村民組成員并沒有向法院提起訴訟,而是選擇了另一條“捷徑”。
按照劉凱的說法,他們從2006年就知道駿馳公司建造的展廳和辦公樓屬于違建。“不但沒有規劃、建設部門的手續,而且地塊當時的土地性質屬于農村集體耕地,并不能用于搞建設。”但是4S店如何順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劉凱說他們不清楚背后的原因。
盡管該地塊接下來由誰使用尚存爭議,“但是不管誰來用,都應該先拆除地上的違建。”于是,自2011年開始,沈莊第一村民組的成員不斷向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反映駿馳公司違法建筑的問題,“要求政府依法查處,維護群眾集體利益”。
2012年12月4日,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經過近8個月的立案查處后認定,駿馳公司屬于違法建設行為,并向駿馳公司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限三日內自行拆除,逾期強制執行”。
未來路街道辦事處被指拆違不作為
曾向未來路街道辦事處發出《違法建設督辦通知單》的金水區中心城區道路兩側違法建筑整治工程指揮部負責人高珂告訴《民生周刊》記者,鄭州市城鄉規劃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后,由未來路辦事處具體負責拆違工作。高珂說自己所在的違建指揮部僅起到協調、督促的作用。
未來路街道辦事處查違辦主任羅超向記者證實該拆違工作確由街道辦事處負責。他表示鄭州市規劃局通知企業拆除決定后,駿馳公司不服裁定,先后多次申請行政復議并起訴至法院。
據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行政判決書等文件顯示,駿馳公司辯稱項目于2006年完工,至今已近9年。“即使無論什么原因未成功辦證而實施建設就是違法,也應當在兩年內作出處罰決定。”駿馳公司認為建設行為合法了6年后,突然就不合法了,說明該行政處罰帶有明顯隨意性。
2015年10月,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駿馳公司敗訴。
終審后,未來路街道辦事處“恢復”對駿馳公司違法建筑強制拆除的工作。羅超說:“2015年10月9日,辦事處向駿馳公司下達《限期搬離通知》,要求其三日內將所有物品及設備搬離。隨后,駿馳公司為減少損失承諾自行拆除。在辦事處的強硬施壓并安排專人現場盯守、督促下,駿馳公司開始拆除。因其展廳和車間為鋼架整澆結構,拆除困難,同時為重復利用裝修材料、設備,該公司采用人工進行拆除,導致拆除進度較慢。”
距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已近9個月,但是記者在現場看到的卻是4S店展廳雖已被破壞,但是主體結構依然存在,旁邊的一棟4層樓房看不出任何被拆除破壞的跡象。
“現在的展廳已不具備使用條件,就已算是拆除完畢。4層辦公樓尚未開始拆除,是由于4層樓房離附近的居民樓很近,我們找了很多專業的拆除隊伍,但都認為有難度無法拆除,我們已向區政府和違建指揮部匯報過該情況。”羅超說他們最近準備將該樓的窗戶和樓梯拆除,“然后向上級匯報,看看這種拆除程度能否被驗收。如果驗收通過,那地面上的建筑物就只能是接下來誰使用誰處理了。”
對此,劉凱認為辦事處不能只為企業考慮,“拖了這么久,該強制拆除的到現在還由企業自行處理,村民組多次催促于事無補,大家認為這是對群眾的失信。”被賦予了強制拆除違法建筑職能的未來路街道辦事處,歷經近5年時間,截至目前依然未能將這處違建拆除。拆違工作的“緩慢”推進,使得600名“失地農民”與未來路街道辦事處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