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雅婷
最近,四川成都一個創客小鎮火了。4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成都菁蓉創客小鎮考察,與各行各業的創客們交流,還跟創業團隊設計的羽毛球機器人“切磋”球技。
近年來,“雙創”大潮風起云涌,全國各地涌現出形形色色的創客小鎮。創新創業不再只集中于北上廣深,而是向二三線城市乃至鎮、村一級推進。
工人宿舍變成創客空間
“菁蓉小鎮具有三大特點:一是發展快,二是環境好,三是服務到位。”不久前,記者探訪菁蓉小鎮時,最早入駐這里的光谷創業咖啡總經理李儒雄說。他告訴記者,去年2月第一次來的時候,小鎮空蕩蕩沒有人氣,設施也不完善,但在很短的時間內,孵化器的辦公空間就裝修完成,創業者也紛至沓來。“如今,我們的孵化器從3000平方米擴大到1萬平方米,整棟樓里住滿了創業團隊,吸引了很多優質項目。”李儒雄說。
走在菁蓉小鎮寬闊整潔的街道上,看到一座座挺拔的孵化器大樓、創業公寓,還有創客食堂和多功能體育場館等。每到周末,小鎮便會舉行“菁蓉匯”等創業活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傳統產業工人的宿舍園區。隨著傳統產能的減弱,大面積的宿舍樓和配套設施閑置下來,直到去年年初,成都市啟動“創業天府”計劃,這個“產業空心鎮”才抓住機遇,轉型成為創客小鎮。
依托周邊的高校、企業資源,再加上鼓勵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菁蓉小鎮很快發展起來。截至今年3月,菁蓉小鎮已引進孵化器27家、創新創業項目852個,聚集創新創業人才過萬人。從空置的工人宿舍變成充滿活力的創客空間,這種“點石成金”的手法得到李克強總理的贊賞。
定位各異吸引各類人才
不只是成都,近兩年來,隨著經濟結構轉型和創新創業的興起,創客小鎮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
去年3月正式啟用的杭州夢想小鎮,一個月內就吸引了近千名創業者落戶。夢想小鎮定位于“互聯網創業小鎮”和“天使小鎮”雙鎮融合發展,一方面支持電子商務、軟件設計、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相關領域創業,另一方面重點培育發展科技金融、互聯網金融。小鎮里許多創客是浙江大學畢業生或阿里巴巴離職員工,具有較高的專業水準。
重慶沙坪壩創客小鎮則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重點發揮“一帶一路”和文化資源優勢。據悉,渝新歐鐵路運輸起點站就在沙坪壩區的團結村。“渝新歐鐵路帶來的除了國際貨物流通外,還有資金、人員的交流,多國貿易交流中產生了一些全新的需求,我們要打造的就是一個文化+旅游+商業+創客的小鎮。”沙坪壩區商務局局長張磊告訴記者。
安徽黃山、貴州安順、浙江安吉……在一些遠離中心城市的地區,也涌現出各種各樣的創客小鎮。
因地制宜不能一哄而上
“二三線城市打造創客小鎮,有利于盤活當地的閑置資源。成都菁蓉小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喬梁對記者說。
喬梁認為,相比北上廣深,在創客小鎮里創業也有一定的優勢:一是競爭沒那么激烈;二是能與當地的特色資源和本土化需求相結合。
專家研究指出,各地紛紛打造創業中心、創客小鎮,這個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風險和問題。有的地方政府追求短期績效,在投入大量資源的同時進行過多的干預,不利于創新創業的自由發展。另一方面,一些所謂的創業者并沒有帶來實質性的好項目,當享受完政策優惠期后,就換到另一個地方。
“因此,創客小鎮一定要避免一哄而上、重復建設,關鍵是發揮當地的比較優勢,突出自己的特色。”喬梁說,“政府不需要做得太多,最重要的是營造一個鼓勵創業、包容失敗的良好環境。”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