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人:龔菲、李孟夏 時間:2016年5月
?
2016藝術北京訪談
訪談人:龔菲、李孟夏 時間:2016年5月

2016藝術北京夜景
2016年,作為國內首選大型藝術博覽會,藝術北京走入第十一個年頭。本屆藝術北京博覽會有166家參展機構入圍,同比增長19%。畫廊的綜合品質均有所提高,成交作品數量900余件,成交機構數及占參展機構數比例達150家,占參展總機構數的94%,進行報道的媒體數超過350余家。藝術北京已經成為亞洲地區極具競爭力、國內極有影響力的藝術博覽會。
今年藝術北京博覽會整體展出面積超過25000平方米,分為“當代館” “經典館” “設計館”和“ART PARK”公共藝術區四個部分。2016“藝術介入ART PARK”延續“理想城市藝術介入”的主旨,以“藝術為明天”為主題。
2016年藝術北京藝術博覽會共計吸引了95000人次參觀,充分反映出普通觀眾對于藝術北京博覽會的觀展熱情之高。藝術北京此次博覽會呈現豐富多樣的古典藝術品、現當代藝術品和設計品,帶給普通觀眾很好的視覺體驗和文化大餐,也是五一假期一種非常好的休閑方式。很多普通觀眾也成為了藝術衍生品、設計品購買的“主力軍”,還有些普通觀眾在博覽會現場購藏了藝術品。







圖2-8 2016藝術北京當代館現場
藝術北京數年來吸引了國內外無數藏家,每年關注藝術北京的最新動態,并且在此藝術盛會有所收獲,這也是藝術北京延續十年的重要因素。我們看到了展商對藝術北京的熱情,看到了藏家對藝術的真誠,這也會激勵我們更好地提升我們的服務水平。
本屆博覽會在經典館的四百平方米獨立區域特別推出一間“ART BEIJING STORE”,選擇了目前最具城市生活美學風格的品牌和個人作為伙伴,推出藝術北京限量版產品,集美與趣味于一體,兼顧潮流和藝術。
此外,本次博覽會還有“校尉胡同5號——第二回展”、“當代陶瓷單元”。本屆藝術北京博覽會特別邀請了由楊瀾女士創立的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作為2016藝術北京的公益項目伙伴,在博覽會舉辦期間做了“陽光未來兒童藝術教育公益項目”。
第十一屆藝術北京于5月3日在全國農業展覽館圓滿落幕。未受天氣的任何影響,藝術北京現場的觀眾只增不減,從每天10點開始,藝術北京售票處就聚集了大量觀眾,各個館內則更是人頭攢動。
藝術北京博覽會的品質正逐年提高,今年是藝術北京的第十一個年頭,未來還有無限可能,我們將懷抱著“立足本土,完善亞洲”的宗旨,在這一個新的十年里,呈現更多的精彩!
《美術文獻》龔菲(以下簡稱“美”):展會的聯合和交互,成為了全球的潮流和趨勢。2016年是“藝術北京”第二個十年開始的一年,從團隊調整,到推出四個板塊以及展覽專題和項目,這些多元方式的呈現,從現場來看,“立足本土,完善亞洲”的理念是否有更多新的詮釋?
李孟夏(資深媒體創意人、“藝術北京”品牌總監,以下簡稱“李”):在我心中,當下“藝術北京”作為一個品牌,我希望它呈現的是一種“專業不失活力,時尚與前瞻,綜合又包容,在地性的敏感,國際化的水準”的狀態,而“立足本土、完善亞洲”也是我們創始人董夢陽先生一直倡導的核心理念。在未來,我們團隊將繼續以此為理念去提升和完善“藝術北京”。藝術和北京就是兩個關鍵詞,藝術不分國界,而北京包容四海。一個城市之所以有趣、有魅力,在于它是否能夠包容藝術家和藝術群體的存在與發展。
美:藝術博覽會作為視覺盛宴,好的作品和展覽構建使受眾不斷超越對藝術的慣性思維,對美及當下有別樣的體驗。請談談這次推出的校尉胡同5號第二回展之雕塑群展和紙本作品群展,當代陶瓷專題展這些“接地氣”的專題展,與其他板塊的互動關系?
李:今年“藝術北京”博覽會整體展出面積超過25000平方米,仍由“當代館”“經典館”“設計館”和連接場館的公共區域的“ART PARK公共藝術區”四個部分組成,而每個板塊中的內容都更加豐富,呈現方式也更加多元有趣,在當代館里還有不同的策展單元,對比著看會非常有趣,如:位于經典館內的策展單元“校尉胡同”里的5位中國雕塑家作品和室外公共藝術中來自國際藝術家的大雕塑做對比;當代館內方力鈞老師策展的中國當代陶瓷部分同來自京都的Sokyo畫廊帶來的日本當代陶瓷做對比;還有仍然是當代館內日本藝術寫真協會和國內三影堂機構帶來的攝影作品可以做有趣的對比。從展覽之后的銷售數據以及專業機構的調研來看,本屆“藝術北京”以它的方式展現了專業性、包容性與豐富性。









圖1-9 2016藝術北京當代館現場

圖10 顧長衛作品展覽現場
美:今年“藝術北京”最大的亮點是?
李:“藝術北京”作為國內首選大型藝術博覽會,占地面積大,參展單位多,它是一個綜合而多元的博覽會。所以不同喜好的藏家,藝術愛好者,設計愛好者,甚至小朋友們,都能在“藝術北京”里找到屬于自己的亮點。像設計館里有西方設計大師蒙迪尼,也有代表中國美學風格的“半木”。論壇更是精彩豐富,甚至連今年的餐飲和咖啡,我們都選擇了最受時尚文藝圈認可的品牌入駐。所以希望大家到現場親身體驗,發現和網絡線上生活不一樣的樂趣。在經典館內,除了來自西方的經典藝術之外,我們還有一個“ART BEIJING STORE”,嚴選了目前最具城市生活美學風格的品牌和個人作為伙伴推出“For Art Beijing”限量版產品,集美與趣味于一體,潮流和藝術兼顧。“ART BEIJING STORE”精選了不同類別的產品集合,從餐桌到書桌,從客廳到臥室,從浴室到庭院,就像一個懂得美和趣味的優質都市生活榜樣,由他選擇和推薦心儀產品……受邀個人和品牌如同接受了一項統一的命題考試,因為能進入這個“ART BEIJING STORE”除了在審美和創意以及趣味上必須是目前市場上的佼佼者之外,此番“藝術北京”會設立一個“限定”的概念門檻,每個品牌和個人進來的商品必須是與“藝術北京”限量合作的,或者是選擇在“藝術北京”上首發的,組成同一個為期四天只售限量首發藝術設計產品的多品牌集合店,給“藝術北京”入場的超過8萬的對藝術、對設計有品鑒的優質人群一個非買不可的理由。我們“2016藝術北京”首席花藝合作品牌MENG FLORA+匠心獨具的根據空間創作了名為“閑”的主題空間設計,“門內有木!”網絡上粉絲無數的莊雅婷、曾炎冰、耀揚、黃薇……這些KOL們在“藝術北京”藝術商店帶給觀眾全新而且限量的尖貨。
美:“藝術北京”在品牌推廣上有些什么特色?藝術態度和專業精神如何體現于服務等細節之中?
李:從去年第十屆“藝術北京”博覽會開始,我們有意擴大了它的受眾人群,原先只是畫廊、藏家、藝術圈的事,但當下是一個越界和融合的時代,我們非常期望這個時代各個領域有影響力的人都能夠關注到藝術,近距離的體驗藝術,進而收藏和消費藝術。所以這兩年我們不斷地在大眾媒體發出聲音,如今年和《GQ智族》雜志,《周末畫報》《優家畫報》等這樣有影響力的精英生活方式類強勢媒體都有深度的合作,在開拓新興藏家資源方面,我們積極邀請深圳、杭州、重慶新一代具有購買力和藝術鑒賞力的年輕藏家入場。同時,我們也和像“優家薈”這樣杰出的精英女性組織密切合作,她們會員在整個亞洲重要城市分布,熱愛藝術與消費。而在具體的品牌形象方面,從去年開始改變的“藝術北京”整體VI視覺廣受好評,而今年我們又一次挑戰自己,VIP手冊及邀請函的設計都在細節上具象地提升了“藝術北京”的品牌形象。這只是表面上可以看到的,更多的改變來自我們內部扎實的基礎工作,我們希望我們不斷在專業服務細節上努力地提升,每個合作伙伴都能感受到。
美:“藝術北京”曾推出“影像北京”,是否繼2016年之后,“攝影北京”開始啟動?
李:影像作品一直從未缺席“藝術北京”博覽會,不管它是作為當代藝術的一部分,還是單獨作為單元存在。只是從2016年我們做調研來看,目前的市場和資源依然不夠,將這一部分特別獨立起來,尚不成熟。
美:整合亞洲資源的“藝術北京”新銳團隊,對未來的藝博會有什么樣的期待?
李:繼續從各個環節“立足本土,完整亞洲”。讓“藝術北京”能夠成為一個影響力更大的,與本土創作者和消費者真正產生情感共鳴的品牌。
美:今年“藝術北京”在選擇參展畫廊有怎么的調整?對畫廊的服務和支持有哪些變化?
李:甄選畫廊方面,得益于“藝術北京”十年持續的發展,我們到今天可以用更為專業和嚴謹的態度來對畫廊做出選擇,爭取最優秀、最有實力的畫廊入駐,同時,不忘扶持一些新銳的力量。每一次博覽會的最終呈現都可能只是我們努力的冰山一角,但我們希望每一個參與者,每一個旁觀者,每一個合作伙伴,都能感到我們的進步,唯有如此,才是提升了“藝術北京”的品牌價值。




圖1-4 藝術北京設計館現場

圖5 ART BEIJING STORE現場

圖6 藝術北京公共區域現場
注釋
李孟夏:2001年即開始從事媒體工作,直到2014年。作為周刊《周末畫報》城市版掌門人,在十多年的時間里,使之真正成為中國都市精英讀者依賴的讀物,是一份全國性的在都市潮流捕捉,意見達人發聲,吃喝玩樂指南方面權威的媒體。同時,他對都市生活的深刻洞見亦使他成為建筑設計、消費文化等領域著作或TV節目的熱門采訪對象以及力邀作者。他還為眾多國際品牌提供創意服務,為諸多平面廣告攝影作品做美術指導,策劃編輯概念圖書。近年更發起“中國城市生活美學”項目,聯合中國當下最具前瞻性眼光的企業品牌為中國城市生活美學的提升助推添瓦。2014年,他加入中國大型的畫廊博覽會Art Beijing,作為執行總監的角色繼續推動中國藝術領域的發展。
AN INTERVIEW WITH ART BEIJING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