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立志
?
把規矩挺在前面
◎文/于立志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畫圓離不開規,畫方少不了矩。規和矩好像是對畫圓畫方行動的約束,但實際上,有了規和矩才能畫圓就圓,畫方就方。
懂規矩、守規矩,不僅是工作之所系、大局之所需,也是個人幸福的保證。如果不嚴明紀律、不立起規矩,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就會大大削弱。如果紀律和規矩成為“紙老虎”“橡皮泥”“稻草人”,就會導致政治生態惡化。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沒有規矩的約束和保障作為前提,自由就是一句空話,就沒有自由可言。如果自由意味著“為所欲為”,這種“自由”就會傷害他人的自由,損害國家法律和社會秩序,到頭來每個人都不自由。孟德斯鳩有言:“自由是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任意行事的權利。”
有些干部走向腐化墮落,受到黨紀國法的制裁,從根本上看都是不守規矩的結果。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有了規矩不執行也成不了方圓。言論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論,更不能無原則無底線。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定律,是關于環境對人們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誘導性影響的一種認識。其含義是,如果有人打壞一幢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壞其他的窗戶。一面墻,如果出現一些涂鴉沒有被及時清洗掉,很快就會布滿不堪入目的東西。習近平同志引用這一定律告誡黨員干部:如果黨的政治紀律成了擺設,就會形成“破窗效應”,使黨的章程、原則、制度、部署喪失嚴肅性和權威性,黨就會淪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樂部”。
規矩是用來規范人們行為的。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黨員干部要樹立規矩意識。2012年11月16日,剛剛履新的習近平同志就強調“沒有規矩,不成方圓”。12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審議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的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要定規矩。那么,定規矩要干什么,做些什么事呢?習近平同志說:“定規矩,就要落實一些已經有明確規范的事情,就要約束一些不合規范的事情,就要規范一些沒有規范的事情。”
黨章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章程,也是總規矩。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同志公開發表的第一篇署名文章就是《認真學習黨章嚴格遵守黨章》。他強調,黨章是把握黨的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準則,是黨員加強黨性修養的根本標準,是堅持從嚴治黨方針的根本依據。習近平同志指出:“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在各級黨組織的全部活動中,都要堅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自覺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增強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執政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切實做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
作為黨員干部,無論在什么場合,都要心存敬畏之心,牢固樹立紀律和規矩意識,把學習黨章、遵守黨章作為必修課,時刻用黨章黨規黨紀這把尺子去量量自己的言行,牢牢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為人民用好權。
政策規定是約束性的,有些是明確的剛性要求。其在某些單位之所以成了“稻草人”,成了擺設,就是因為有些黨員干部不守規矩,口無遮攔,隨心所欲,毫無顧忌,什么話都敢說,什么事都敢做。如,重大事項不請示報告,沒有程序意識,工作越位,“邁過鍋臺上炕”或“先斬后奏”;公開發表違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論,對中央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陽奉陰違;借著老鄉會、同學會、戰友會等場合,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稱兄道弟、勾肩搭背,不遵守黨和人民立下的規矩,造成惡劣影響。
就概念而言,“黨的規矩”的外延比“黨的紀律”大:紀律是剛性的規矩,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是不成文的、相對柔性的規矩,同樣必須遵守。在這方面,習近平同志有精辟闡述:“紀律是成文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不成文的紀律;紀律是剛性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自我約束的紀律。黨內很多規矩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經過實踐檢驗,約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們黨對一些問題的深刻思考和科學總結,需要全黨長期堅持并自覺遵循。”
這些年出臺了不少制度規定,但在黨風黨紀問題上還是存在不少問題,根本原因就在于執行不夠嚴,引發“破窗效應”,讓規矩成為擺設、花架子。為此,我們必須明白規矩是不可侵犯的,懂得越過紅線定會受到懲處、付出代價。要在“認真”二字上下功夫,言行守規矩,克服僥幸心理、從眾心態、特權思想,一言一行不越位,任何時候不做亂規矩、壞聲譽的事;用權講規矩,凡事有理有據、程序正規,決不能憑個人好惡隨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