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學杰
摘 要:2015年冬季在黃山景區發生了雨雪冰凍災害,南坡毛竹林受災極其嚴重,表現出明顯的壓彎、倒伏、折斷等。該文結合黃山地區毛竹經營狀況及多年的經驗總結,針對不同程度的受災竹林,提出了災后恢復技術措施,為當地雨雪冰凍天氣后毛竹林的恢復提供參考。
關鍵詞:毛竹雨雪冰凍;危害;恢復技術;黃山
中圖分類號 S795;S7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2-0101-03
毛竹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及長江流域,為我國亞熱帶主要竹種,性狀優良,經濟價值高而得到了廣泛應用[1]。由于毛竹的竿高、枝葉長勢繁茂,冬季發生雨雪災害時宜發生凍害。2015年冬安徽省的南部地區經歷了氣溫驟降,導致黃山地區毛竹林雨雪冰凍災害嚴重。筆者對受災特別嚴重的黃山景區南部地區開展竹林受害情況踏查,踏查發現冰凍雪壓導致大量彎曲、破裂和翻蔸竹,對毛竹的利用效率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明顯降低了當年毛竹的經濟效益。再加上雨雪天氣下,毛竹林的地上部分及地下的鞭根等均產生了嚴重的損傷,不利于了災后生產力的恢復。現將毛竹雨雪冰凍災后表現的出主要癥狀、受災規律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災后恢復技術措施,希望能為廣大工作者提供幫助。
1 踏查地概況及踏查方法
1.1 踏查地概況 調查地位于安徽省黃山風景區南部,范圍包括黃山景區南坡地區及黃山區湯口鎮及譚家橋鎮,是黃山地區重要的毛竹產區,也是此次在雨雪天氣影響下冰凍災害發生最明顯的地區之一。境內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充足,年平均約為1 500mm,四季分明,空氣中的年平均相對濕度超過80%,年均溫15.3℃,光照資源豐富,年均1 750h以上,年均無霜期220d。當地的成土母巖多以千枚巖和部分花崗巖侵入山體,很少有石灰巖,土壤中分布的土質類型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依次為黃紅壤、山地黃壤和山地黃棕壤,含有豐富的養分,有豐富的植物種類,分布著成片的竹林。2015年冬季發生雨雪冰凍后,筆者在此地的大年竹林(海拔200~720m)進行了調查,結果見表1。結合表1,可以看出,2015年冬季毛竹發生冰凍災害的面積在1 703hm2,在所有毛竹中占近50%,受災的毛竹數量約為261萬根,在所有毛竹中占比1/4左右。
1.2 調查方法 本調查采用樣圓樣地調查,調查時間為2016年1月中下旬。分別在景區南部、湯口和譚家橋鎮根據受害面積按每20hm2抽取1個樣圓樣地,每個樣圓直徑4.61m,面積為66.7m2。共設置樣地總數85個。共調查毛竹1 671株,受災竹為壓彎、折斷、破裂、倒伏、翻蔸等5種受災類型。
2 冬毛竹發生雨雪冰凍災害后的主要表現癥狀
經過調查,2015年冬季發生凍害后的受災竹表現癥狀主要表現為彎曲竹(610株)、翻蔸竹(92株)、棚架竹(64株)、折斷竹(60株)、破篾竹(44株),分別占總量的36.51%、5.51%、3.83%、3.59%、2.63%(表2)。現分別將這幾種受災株的表現癥狀詳細介紹如下。
2.1 彎曲竹 竹株上積存的冰雪較多時,冠梢下垂甚至著地,單株竹竿彎曲成半月形的弓。在正常年份,生長在南坡、平坡和緩坡地段的竹株易形成彎曲竹;極端氣候下,竹林會出現大范圍的彎曲竹;嚴重時,出現單株折斷、破蔑和翻蔸。冰雪融化后,彎曲竹會自然恢復,對竹林生產力和現有竹材的影響較小。
2.2 棚架竹 竹株上積存的冰雪較多時,幾株竹冠漩渦似地向一處彎曲,最下層的冠梢著地,中上層的冠梢有序疊搭其上,形成類似溫室的棚架。在正常年份,立竹分布不勻的林分易形成棚架竹;極端條件下,竹林會出現大面積的棚架竹;嚴重時,棚架竹形成集體折斷、破蔑和翻蔸。冰雪融化后,棚架竹會自然恢復,對竹林的生長發育影響較小。
2.3 折斷竹 竹株上積存的冰雪過多時,單根竹材在距離地面2m以上的地方折斷;而且撕裂的長度不足1m。折斷竹多為老齡竹株甚至壯齡竹株,多發生在南坡、陡坡地段的林分。這種折斷竹木質化程度高,竹材大部分可利用。折斷竹株仍能存活數月,對林分地下系統的影響較小,但破壞了現有林分的完整性,降低了林分生產力。
2.4 破篾竹 竹株上積存的冰雪過多時,單根竹材在距離地面1m的地方折斷,而且在自竿基至第一盤分枝處,撕裂成幾條篾片。這種破篾竹多為病蟲竹株、幼齡甚至壯齡竹株,木質化程度低,難以利用。生長在北坡和陡坡地段的林分,發生破篾的可能性高。破篾竹株很快死亡,對林分地下系統的影響較小,但破壞了現有林分的完整性,降低了林分生產力。
2.5 翻蔸竹 竹株上積存的冰雪過多時,單株竹材頭重腳輕,被連蔸拔起,立竹倒伏翻蔸。嚴重時,會出現集體翻蔸。在低山中上部、風口、林緣、埂坎和土層淺處生長的竹株,發生翻蔸的可能性更高。翻蔸竹株的地上部分存活時間短,地下部分露出地面,并且破壞了林分的地下系統,給竹林生產力帶來嚴重的影響。翻蔸竹中,只有部分老齡竹竿可供利用。
3 毛竹雨雪冰凍受災現象及原因分析
3.1 雨雪冰凍受災現象 經過調查發現,竹林分布的海拔、年齡、竹徑、是否鉤梢、立地等條件均會影響到竹林在雨雪環境下的受災程度。經過比較,立竹度在1 500株/hm2以下毛竹林的受害程度遠大于立竹度在1 500株/hm2以上的竹林,嚴重的地塊,約有30%的竹株拔起倒伏。此外,經過對某處位于280m海拔處的毛竹林進行鉤梢處理后,很少受到冰凍災害,而在同樣海拔的其他沒有經過鉤梢處理的竹林,則發生冰凍災害的比例達到30%~40%;一般海拔高度越高,受到冰凍災害的程度越明顯,發生折斷、破裂的毛竹數量越多;在發生冰凍災害的毛竹中,大多數為嫩竹,僅生長1-2a;生長在風口的毛竹林,發生冰凍災害的幾率越大,倒伏、折斷的毛竹數量越多[2]。
3.2 受災原因分析 經過對冰凍災害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氣溫陡然下降對毛竹林造成重大災害的往往是凍雨天氣所帶來的雨雪冰掛的機械危害。毛竹的竹干內部為空心狀,若突遇冰雪凍害,毛竹繁茂的枝葉上會結冰,重量增加,空心的毛竹無法支撐,形成冰倒竹、冰折竹等。此種情況下,毛竹竿部受到的主要為機械損傷,細胞未發生凍害;而竹鞭、竹筍由于在地表以下,也沒有發生凍害;二是未采取鉤梢措施,由于當地多年未出現雨雪冰凍氣候,加上鉤梢要花費一定的資金、人工,鉤下來的梢部加工的用途不大,人們長期以來在沒有形成鉤梢的習慣,在2015年冬季遇到雨雪天氣后,就發生了嚴重的冰凍災害[3]。
4 毛竹雨雪冰凍災害的恢復技術
4.1 受災竹處理 在倒伏的毛竹中,對于連蔸拔起的,要及時將其清理干凈;對于竹干發生劈裂、莖稈發生倒伏的毛竹,按照出筍的大年、小年,分別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對于處于出筍大年的毛竹,斷裂毛竹仍然可以運輸養分,長出春筍,因此不要立即進行砍伐,而是在新的枝葉長出后30d左右將短竹砍除。對于處于出筍小年的毛竹,一般換葉的時間在3-4月,新葉片長出需要足夠的養分,為了避免斷裂的竹子過多地消耗養分,影響春筍的生長,要在3月之前將斷裂的竹砍除。對于沒有折斷、只有彎曲,或者竹梢部分有少量發生折斷的毛竹,不需要立刻采取強制的措施將其扶正,可造成竹竿的二次損傷,導致死亡[4]。2015年黃山地區發生冰凍災害的毛竹林中對于一些稍有彎曲的竹子,未采取任何措施,其可自行恢復到直立生長狀態,對其正常生長未產生影響。在出筍期之后,結合竹林內的立竹量等多種因素,確定砍伐計劃,盡量地保留處于1~2度階段的竹林,如果立竹數量在2 250株/hm2以下,且出筍的量不多,已進入老齡的竹子也不可砍伐,要暫時保留下來。
4.2 護筍養竹 雪冰災產生大面積倒伏的竹林,大部分原因是撫育過度。因此對受災后的竹林3-5a內禁止砍伐,不要采挖冬筍、春筍和鞭筍,5a后要嚴格執行采伐制度,保持竹林密度,當立竹度為1 500株/hm2以下時,實行封山育林,盡可能為大多數竹筍生長成竹創造良好的條件,盡快地促使竹林達到豐產標準。
4.3 竹林施肥 為了加快春筍的生長,在出筍前的15~30d施入復合肥(主要為氮肥、鉀肥)375~450kg/hm2。當嫩竹的新枝葉長出、短竹清理干凈后再施入復合肥375~450kg/hm2,為嫩竹的正常發育提供充足的養分條件,促進竹鞭的萌發,使第二年筍的產量增加。之后2~3a內,每年結合竹林生長情況施肥2次。
4.4 適度鉤梢 從長遠利益考慮,為防范毛竹林今后再出現大面積的雪災,有利于竹竿通直,提高竹材商品價值,每年7—10月,對局部風雪災害較嚴重的材用林進行適度鉤梢,尤其是海拔500m以上的迎風面,北(下轉113頁)(上接102頁)坡和陡坡地段及筍用林要全面鉤梢。鉤梢長度不超過竹冠總長的1/3,保留枝盤數15盤。矮小的竹林鉤梢要小于竹冠的1/3。
4.5 清除病竹 災害發生后,林內的病蟲害發生也日趨嚴重,如較為嚴重的毛竹叢枝病。為了降低損失,應將受災竹、病株等清理出去,改善竹林生長環境,防止災區毛竹叢枝病的蔓延。
4.6 竹林利用 對于生長年限超過3a的翻蔸竹和折斷竹,其材質硬,可用于地板、竹簽等生產,也可用來編織席子、竹籃、籮筐等;對于生長年限未達到3a的受災折斷竹,材質硬度差,可用于造紙。
參考文獻
[1]黃盛林.竹資源開發利用技術與竹產業發展策略實用手冊[M].北京;銀聲音像出版社,2004.
[2]何虎.毛竹雪災受損特點與鉤梢減災技術[J].湖南林業科技,2007,34(2):48-49.
[3]黃大勇.毛竹冰凍雪災后恢復技術[J].廣西林業科技,2008,37(1):49-50.
[4]蘇文會,范少輝,張文元,等.冰凍雪災對黃山區毛竹林的損害及影響因子[J].林業科學,2008(11):20.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