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連銀
一、選地施肥
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翻犁碎土,平整后進行栽培。馬鈴薯在生長前期和中期需肥量較大,為保證正常生長發育,必須重施底肥,一般畝施農家肥2500—3000公斤,磷肥50公斤,鉀肥15公斤(或草木灰100—200公斤),充分混合后,移栽時進行窩施或溝施。
二、播前種薯處理
1.困種、曬種、催芽
種薯在播前30天左右出窖,放在12℃~15℃的室內散射光下曬種,曬種期間翻動1~2次即可,待芽眼長到冒白芽時,即可切塊。
2.切塊
在播前1~2天切塊,切刀要用酒精等藥劑消毒;切塊時要選擇定頂芽生長旺盛,將密集頂芽切開,后按螺旋順序切成立體塊,每塊應帶1~2個芽眼,切塊重量不應小于30克,切塊大時不要剩薯肉,小薯可整薯播種。切好的種塊可放于陰涼干燥處,在2~3天內播種完畢。
3. 藥劑拌種
為防止播后田間爛種和病蟲害為害,應用藥劑拌種。1公斤多菌靈加15公斤滑石粉拌均勻可處理2000公斤種塊,要邊切邊拌。也可選用其他馬鈴薯種塊處理劑,如生物鉀或草木灰拌種,按說明合理使用。
4.土壤施肥方法
馬鈴薯是喜水喜肥的作物,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施肥方法:根據地力一次性施足底肥,有機肥應深層施用或播種前集中均勻散于壟溝,腐熟有機肥每畝施肥量一般為5000公斤即。在施用有機肥同時,可施用含氮磷鉀三種元素的磷酸二胺、尿素、硫酸鉀化肥或復合肥,施用氮磷鉀的化肥比例應以2:1:4比例最佳;每畝一般施用尿素施用量5~10公斤、磷酸二銨20~30公斤、50%硫酸鉀25~30公斤;在施入氮磷鉀或復合肥后,需要覆一層3厘米薄土,之后播種薯種芽塊,嚴格避免芽塊與化肥直接接觸,以避免燒芽;施肥、種植薯種芽塊后,應及時合壟覆土。
三、播種
1.播種時間
播種土壤10厘米以下溫度一般穩定在7℃~8℃以上。
2.播種深度
馬鈴薯播種前,土壤需要深耕30厘米,加深擴大松土層。可在壟上深開溝播種,也可改壟上播種為壟溝播種,壟上深開溝需20厘米左右,播種后薯塊芽眼朝上,覆土后薯塊芽眼離壟面應6~7厘米為宜。
3.播種密度
根據農戶選擇的品種不同,薯種播種密度也不同。早熟品種種植密度一般在15~20厘米左右,中、晚熟品種一般在25~40厘米左右。
4.播種方法
開溝、施肥(種肥隔離)、芽眼朝上擺放薯種種塊、覆土、及時鎮壓。大面積種植馬鈴薯的農戶,有條件的可使用機械一次性完成播種。
四、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隨著馬鈴薯的生長,田間雜草也迅速生長。與馬鈴薯爭奪田間營養,特別是沒有覆膜的田塊,這一現象表現的尤為突出。我省馬鈴薯的田間雜草主要有田旋花、灰條、苦苣、刺兒菜及禾本科雜草,可采用人工拔除。必要時可用杜邦寶成25%干懸浮劑進行防治,每畝用25%的杜邦寶成千懸浮劑5~7.5克兌水30~40公斤,同時加入0.2%的中性洗衣粉或洗潔精,進行田間莖葉噴霧施藥。對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革及闊葉雜草十分有效。
2.追肥松土
馬鈴薯是一種需肥較多的作物,特別是需鉀較多,氮:磷:鉀的比例為4:8:12,要通過測土進行配方施肥。在旱作區,要結合松土,培土起壟,免耕栽培的要及時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灌溉馬鈴薯在膜上及時覆土,防止燒苗,在苗高20厘米左右,進行二次覆土,防止薯塊露出見光變綠。松土時要注意不要把地膜破壞。在松土時可以同時畝施優質農家肥1000公斤或畝施復合肥20公斤、鉀肥10公斤或草木灰150公斤。現蕾開花期視其生長情況再進行第二次追肥。生長后期畝用0.3%磷酸二氫鉀溶液60—75公斤,進行根外追肥。
3.葉面噴肥,化學調控
適時觀察,花前有無徒長現象,如有徒長,可噴施多效唑500mg/L等進行調控,在塊莖膨大期葉面噴土豆膨大素,有利于塊莖的膨大,增加產量。
4 適當澆水
要獲得馬鈴薯的較高產量,需要大量的水分。滿足不了水分的需要,就難以取得滿意的產量。馬鈴薯既是需要大量水分的作物,又是供水不能間斷的作物,特別是在塊莖形成和塊莖增長階段,要連續保持土壤濕潤狀態。一旦水分供應間隔,便會造成塊莖停止生長,形成畸形塊莖,造成嚴重減產和品質降低。但馬鈴薯生育后期又要防澇,因雨澇或濕度過大會造成塊莖不耐貯藏或腐爛。因此,生產中要掌握均勻而充足的供給水分,使土壤耕作層始終保持濕潤狀態。馬鈴薯生長的適宜土壤濕度是,全生育期平均保持在80%左右的土壤含水量為最理想。其中苗期要保持在70%—80%,收獲前保持在65%—75%左右為宜;塊莖形成至塊莖增長階段必須保持在80%—85%。
(作者單位:161300黑龍江省訥河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