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
【摘 要】 產后乳房腫脹是產后常見的護理問題,嚴重時會并發乳腺炎,直接導致母乳喂養失敗,給新生兒生長發育及產婦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本文從乳房腫脹定義與分度,產后奶脹發生的原因以及目前臨床上對產后奶脹所采取的護理干預研究進展方面進行綜述。
【關鍵詞】 乳房腫脹; 護理干預; 研究進展
[Abstract] Postpartum breast swelling is postpartum common nursing problems, serious when can concurrent mastitis, directly lead to failure of breast feeding, to neonatal growth development and maternal health is adversely affected. We have swollen breasts. Definition and indexing, the causes of postpartum milk expansion and the current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ostpartum milk expansion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Breast swell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earch progress
產后乳房腫脹是產婦常見的護理問題,嚴重時會發展成乳腺炎,可導致母乳喂養的失敗,給新生兒生長發育及產婦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對產婦乳房進行科學護理十分重要。本文就近年來產后乳房腫脹臨床護理干預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乳房腫脹定義及分度
產后乳房腫脹指產婦自覺一側或雙側乳房飽滿脹痛,觸之整體變硬或局部有硬結,擠壓乳房伴或不伴有乳腺管堵塞排乳不暢[1]。目前臨床上將乳房腫脹分為3度:Ⅰ度觸之如嘴唇,為正常或輕度腫脹;Ⅱ度觸之如鼻尖,為中度腫脹;Ⅲ度觸之如額頭,為重度腫脹[1]。
2 產后乳房腫脹原因
房愛梅[2]從產婦自身原因、嬰兒原因、醫學原因三個方面分析了產后乳房腫脹的原因。產婦自身原因:由于產后切口疼痛、輸液、體位、導管、疲勞、手術麻醉等原因,部分產婦不愿進行母乳喂養;乳頭平坦、凹陷,新生兒不能有效含接、吸吮;產后早期乳汁少,未及時予以早吸吮,或用奶瓶喂哺奶粉,使新生兒對乳頭產生錯覺;部分產婦喂哺姿勢不正確造成乳頭疼痛、皸裂而害怕喂哺,甚至有的產婦為了保持體形而拒絕母乳喂哺。嬰兒原因:新生兒睡眠時間較長,相對來說乳頭吸吮次數減少;早期乳汁少,母乳不能滿足新生兒需求而添加糖水、奶粉,從而減少母乳吸吮的次數;遇到平坦、凹陷的乳頭,新生兒更不愿吸吮;部分新生兒由于疾病原因與產婦分離。醫學原因:產婦應用某些藥物暫停母乳喂養,暫停期間未有效地排空乳汁。
3 護理干預
許敏等[3]運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降低產婦乳房腫脹發生率。他們按PDCA循環實施對策:1)開設家屬課堂,制作宣教手冊,責任護士現場文字及模型指導,提高孕產婦及家屬母乳喂養知識知曉率。2)制作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責任護士每天按照健康教育臨床路徑上的內容對產婦進行指導,隔天檢查反饋,了解產婦掌握效果。3)指導產婦糾正乳頭凹陷的方法,幫助產婦應用假乳貼等哺乳,使用普林格爾治療儀協助產婦疏通乳腺,防止乳脹。4)制作嬰兒喂養記錄單,責任護士定時下病房巡視,督促產婦及時哺乳并詳細記錄喂養的時間、量等。QCC活動有效降低了住院產婦乳房腫脹的發生率,促進了母乳喂養。
向寬鳴[4]指導孕婦進行乳頭護理。孕婦自孕28周起進行乳頭牽拉及防皸裂處理,操作方法:每晚睡前使用溫水毛巾對雙側乳房熱敷及進行清潔,并對雙側乳房及乳頭進行涂抹液體石蠟,進行養護[5];然后對凹陷及平坦乳頭進行乳頭牽拉,將兩拇指平行的放在乳頭兩側,將乳溝緩慢向兩側外方拉伸,同時牽引乳暈皮膚及皮下組織,使之乳頭向外突出[6];然后按照該方法將兩指放于乳頭上下,對乳頭進行上、下牽引。以上步驟重復多次,每次持續約5分鐘,每日至少一次。孕期37周后,除了對乳頭進行牽引,還要對乳頭立孔反射訓練,操作方法:一手托住乳房,用另一手的中指、食指抓住乳頭向外拉伸,并對乳頭進行旋捻,每次15~20次[7]。對于以上方法均無效的患者,可實施2針筒抽吸法:選取兩個10ml的注射器,用橡皮管連接,去除針筒的筒針,并將其倒扣于乳頭上,用另一只針筒進行強制抽吸,利用負壓作用吸引內陷的乳頭,每次10分鐘;最后對乳頭進行防皸裂處理。臨床研究證明,對孕婦實施乳頭護理能夠避免產后乳頭凹陷及平坦的發生,減少由于產后哺乳而引起的乳頭皸裂、乳汁淤積、乳房腫脹,降低產后乳腺炎的發生,建議在臨床推廣應用。
王杰[8]使用科邁奶泵吸乳器預防產后奶漲。產后第1天開始,責任護士用40℃~50℃毛巾先熱敷雙側乳房5分鐘,用右手拇指、中指和食指的指腹從乳房根部向乳暈做螺旋式按摩,按摩時間為5分鐘[9]。再用科邁奶泵吸奶,每次持續10~15分鐘,每3小時重復1次。科邁奶泵吸奶可模擬嬰兒吸吮節奏,且吸奶器的壓力可根據產婦自身的乳脹情況及耐受程度進行調節,可大大減輕產婦吸奶的痛苦,提高產婦的舒適度,從而調動產婦擠奶的積極性,有效降低產后乳脹的發生率。
周玲[10]指出在哺乳前,先用濕熱毛巾熱敷并按摩乳房,每側5分鐘,按摩之后,使用鄭州賽福特電子設備有限公司制造的LG2000型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用低頻電療法疏通乳腺管。患者取仰臥位,將治療電極固定于患者乳房,治療時將2個電極片分別置于雙側乳房上,固定電極片。開機選擇治療項目鍵,刺激強度由弱到強,逐漸加大到產婦耐受量,一般為20~28擋,每日治療1次,每次20分鐘,兩側同時進行,4天為1個療程。之后用濕熱毛巾將乳頭及乳暈部擦拭干凈,指導喂哺姿勢和含接姿勢。低頻電療法可興奮乳房神經肌肉組織,使肌肉產生有節律的快速運行,促進乳腺管疏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刺激垂體泌乳素的分泌,達到促使乳汁分泌[11]。乳房按摩配合低頻電療法,可解決產婦乳房腫脹,提高母乳喂養率。
梁雪珍[12]認為于產后6小時給予乳房按摩護理干預,每3小時1次,每次按摩雙側乳房20~25分鐘。具體方法[13]:用40℃~45℃濕毛巾熱敷雙側乳房各5分鐘后,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的大魚際肌或小魚際肌從乳房根部沿乳腺管向乳頭方向環形按摩雙側乳房各3分鐘,再用5指的指腹分開呈梳子狀,從乳房根部沿乳腺管向乳頭方向按壓疏通雙側乳房各2分鐘。然后用大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腹以搓捏式進行乳頭刺激數次,最后給予新生兒吸吮或擠奶。該研究結果顯示早期乳房按摩干預對預防產后乳房腫脹,提高產后純母乳喂養率有良好的效果。
陳惠萍[14]對剖宮產術后產婦,于手術后24小時使用大黃粉60克,芒硝粉30克混合均勻,以醋或蜂蜜調成糊狀,制成每塊約4cm×8cm的4塊藥餅,分別敷在每只乳房上下兩處,用無毒塑料膜覆蓋,膠布固定,12小時后更換1次,更換時再配合乳房按摩護理,期間新生兒正常母乳吸吮。乳房按摩護理方法:每側乳房按摩5~10分鐘,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五指分開用指腹沿乳腺管向乳頭方向輕撫,再兩手配合環形按摩,一手輕捻乳頭,然后拇指、食指呈“C”型狀對乳暈反復壓、擠。臨床觀察表明,在剖宮產術后對產婦進行大黃、芒硝藥餅外敷,并配合乳房按摩,可以有效促進泌乳,增加乳汁分泌量,并降低乳房腫脹的發生率。
糕麗梅等[15]給予刮痧并配合通乳飲食來促進乳汁分泌,防止乳漲。在產后第一天或第二天給予刮痧,輕刮胃經膺窗穴、任脈擅中穴、胃經乳根穴、脾經食竇穴,能夠使乳腺管通暢利于乳汁有效溢出,并有效緩解產后乳房腫脹疼痛。并佐以通乳之品:氣血虛弱型,治宜益氣補血,方用通乳丹、加味四物湯等;肝郁氣滯型,治宜疏肝解郁,通絡下乳,方用通肝生乳湯等。也可采用飲食療法服鯽魚湯、豬蹄湯等。刮痧運用于產后乳汁分泌少及乳腺管不通,可有效促進乳汁分泌及乳腺管通暢。
任平等[16]采用蒲公英治療乳汁瘀積癥。先熱敷乳房,繼而按摩擠壓乳房,并用吸乳器抽吸,使乳汁排出。在此基礎上,加用蒲公英60g水煎成100ml,分2次口服,同時蒲公英搗爛敷于乳房腫脹處,3~5天后觀察體溫變化情況以及乳房腫塊消退及乳汁排出情況。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因此用蒲公英內服同時外敷,可使乳腺腫塊消退,乳汁分泌通暢,減少急性乳腺炎的發生。
曾桂英[17]在產婦分娩結束后6小時協助其取坐位或仰臥位,并按壓乳根穴、乳中穴。同時在穴位按摩的基礎上口服催乳湯:益母草10克、當歸10克、生黃芪15克、黨參15克、川芎10克,每天1劑,分早晚服用。中醫理論認為產婦產后泌乳過少是由于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18]。因此產婦產后乳汁分泌過少應以補血益氣進行調節,同時應針對患者病因進行疏肝氣、調節情志、活血通氣等治療,以達到催乳、通乳的目的[19]。
俞紅蘭等[20]采用益母康顆粒外敷乳房進行產后乳房護理。產后第1天開始用藥,每天2~3次,每次10~20克,溶于42℃~45℃的熱水中,每次敷約15~20分鐘,兼施以按摩雙乳,常規用藥3~5天。此方法操作簡單,費用低,易于掌握。
王紫英等[21]于產后即給予中藥熱熨。中藥熱熨的具體方法如下:將連翹30克、蒲公英60克、乳香30克、王不留行30克、漏蘆30克用粉碎機加工成粉末狀,裝入直徑分別為5cm、20cm左右特制的同心圓熱熨包內,封緊袋口,將熱熨包放入輸出功率為800W的微波爐中高溫加熱3分鐘后取出,此時熱熨包溫度為50℃~60℃。協助產婦取舒適體位,暴露乳房,注意保暖,乳房皮膚外可涂抹一層凡士林,將兩個加熱好的中藥熱熨包置于雙側乳房,避開乳頭,固定熱熨或上下左右移動局部推熨,力量要均勻。一次熱熨時間為20~30分鐘,1~2次/天。操作結束后協助產婦清洗乳房,指導其正確哺乳、擠奶。每個熱熨包可使用7~10天。整個操作過程簡單易行,且對產婦無傷害。
4 小結
對于產后乳房腫脹,現在醫學更傾向于在產婦乳汁未大量分泌前,最大程度疏通乳腺管,促進乳汁分泌,避免乳房腫脹的發生。一旦發生乳房腫脹,則應根據產婦具體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改善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1] 陳偉菊,彭剛藝.臨床護理文書規范[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9:267-268.
[2] 房愛梅.86例產后奶脹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3,08(13):249-250.
[3] 許敏,朱月蓉,鄒容,等.品管圈在降低產婦乳房腫脹發生率中的運用[J].臨床合理用藥,2014,07(12A):192-193.
[4] 向寬鳴.孕期婦女乳頭保健預防產后乳腺炎的臨床研究[J].醫學綜述,2014,20(04):763-765.
[5] 紀彩卿,張德峰,王向靜,等.孕期乳頭保健對預防產后乳腺炎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0,05(20):121-122.
[6] 候燕文,李艷.護理干預對減輕產后乳房脹痛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8,22(27):2450-2452.
[7] 賴瑞霞,紀澤虹,林秋蘭.孕期健康教育內容及作用[J].當代醫學,2009,15(04):156-157.
[8] 王杰.科邁奶泵對母嬰分離產婦泌乳量及奶脹發生率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31):4125-4126.
[9] 李娉霞,雪麗霜,葛圓,等.產后乳房按摩最佳時間及其對母乳喂養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04(02):358-359.
[10]周玲.乳房按摩配合低頻電療法疏通乳腺管治療產后乳房腫脹[J].實用臨床醫學,2014,15(07):120-121.
[11]王菲晗.低頻脈沖電療法與濕熱敷聯合治療產婦乳汁淤積的觀察[J].天津護理,2011,01(01):17.
[12]梁雪珍.早期乳房按摩干預對預防產后乳房腫脹的作用評價[J].右江醫學,2013,41(03):384-385.
[13]羅琳雪,韋桂源,黃鳳形,等.早期定時乳房護理干預對母嬰分離產婦泌乳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03):497-499.
[14]陳惠萍.大黃芒硝外敷促進剖宮產術后泌乳及對乳腺腫脹的防治作用[J].浙江中醫雜志,2014,49(10):735-736.
[15]糕麗梅,陳妮娜,陳志娟.刮痧在產后催乳中的運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4:156.
[16]任平,王文斌.蒲公英治療乳汁瘀積癥32例療效觀察[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27(03):249-250.
[17]曾桂英.手法按摩配合催乳湯促進產后乳汁分泌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35):34.
[18]張美麗,宋洪流,申理智.手法按摩促進產后乳汁分泌的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05):325-326.
[19]林峰.產后乳房按摩治療乳汁分泌不足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0,31(15):169-170.
[20]俞紅蘭,何麗麗,謝莉蘭.益母康顆粒外敷在產后乳房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2):277-278.
[21]王紫英,周麗娟,夏珊敏.中藥熱熨在產婦產后乳房腫脹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