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葉
【摘 要】 目的:調查我院臨床輸血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探討臨床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方法:隨機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間在我院住院輸血的患者5000例,分析輸血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原因。結果:有80例患者發生輸血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0%,80例患者主要是出現發熱與過敏反應,其過敏反應有49例,占61.25%,主要由輸注血漿引起;發熱反應28例,占35.0%,主要由輸注紅細胞引起;負荷過重1例,占1.25%;其他反應2例,占2.5%,多發生在患者輸血過程開始1h以內。具有輸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容易發生輸血反應(P<0.05)。結論:臨床上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輸液過程,尤其是具有妊娠史或是輸血史患者進行輸血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盡量采取措施減少輸血反應的發生。
【關鍵詞】 臨床輸血; 不良反應; 調查研究
輸血屬于臨床搶救與治療嚴重患者過程中無法取代的治療方法,但是因為人體內的血液成分較為復雜、多樣,很難找到血液成分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因此,患者在輸血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不良反應[1]。為了提升醫院輸血的服務質量,了解患者在臨床輸血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類型與特征,我院遵循《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的相關要求,進行輸血不良反應回報單制度,并統計出臨床輸血發生不良反應的相關資料,并對其進行分析,現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間在我院住院輸血的患者5000例,其中有80例患者發生輸血不良反應,患者主要分布在血液科、外科、ICU、內科、呼吸科及婦產科。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的年齡在2~78歲,平均年齡(35±5.54)歲。
1.2 方法
1.2.1 血液制品準備 去白懸浮紅細胞82145單位,單采血小板4215人份,普通冰凍血漿441單位,全血149單位,普通冰凍血漿95557單位,洗滌紅細胞600單位,冷沉淀17000單位,總共200107單位。所有的受血者輸血之前都使用強生微柱凝膠技術實施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鑒定、不規則抗體的篩選以及聚凝胺交叉配血。
1.2.2 輸血不良反應監測與記錄 根據衛生部門2000年所頒布的《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的相關要求,負責患者輸血的護理人員要在15~30min之內密切觀察患者的輸血過程,一旦發現患者出現輸血不良反應,立即停止輸血,及時告知主治醫師,醫師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并做出相應的診斷,填寫具體的《輸血反應回報單》,再由輸血部門統計研究[2]。
1.3 輸血不良反應診斷標準
輸血發熱反應:患者在輸血過程中或者輸血之后體溫升高大于或者等于1℃,同時伴有發熱與寒戰等相關癥狀,并且可以排除溶血、細菌污染及過敏等因素;過敏反應:主要是以蕁麻疹出現較多,較輕的患者只是發生蕁麻疹,嚴重患者出現過敏性休克,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
2 結果
2.1 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
在我院收治5000例輸注患者當中,有80例患者出現輸血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60%。其中全血輸血100例,不良反應發生4例,發生率為4.0%;懸浮紅細胞2300例,不良反應發生32例,發生率為1.39%;新鮮冰凍血漿2400例,不良反應發生32例,發生率為1.67%;血小板170例,不良反應發生4例,發生率為2.35%;冷沉淀18例,不良反應發生0例;洗滌紅細胞12例,不良反應發生0例。
2.2 輸血不良反應類型分布
主要分為兩種,過敏反應與發熱反應,其中過敏反應有49例,占不良反應總人數的61.25%,主要由輸注血漿引起;發熱反應28例,占35.0%,主要由輸注紅細胞引起;負荷過重1例,占1.25%;其他反應2例,占2.5%,沒有發生溶血性不良反應。
3 結論
從本次研究的數據可知道,輸注新鮮冰凍血漿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輸注懸浮紅細胞,比較常見的是過敏反應,主要因為新鮮冰凍血漿內含有和白細胞有關的活性物質,與患者的過敏體質有很大關聯。也有研究表明[3-5],多次輸血和妊娠輸血會在患者的體內產生一些白細胞同種抗體,患者在以后輸血過程中,首次輸血時出現的同種抗體會和再次輸注血液成分內殘留的白細胞產生抗原抗體免疫反應,進而造成人體發熱。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80例輸血不良反應中,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0%,有1例患者發生循環負荷過重,主要是由婦科手術以后患者在短時間內輸入的懸浮紅細胞引起?;颊咴谳斞倪^程中,醫護人員要仔細觀察患者輸血后的情況。一旦發現患者的口唇發紺及呼吸困難等相關癥狀,醫護人員要立即停止輸血,并對患者采取利尿及吸氧等措施,以便減輕患者的癥狀。
總而言之,醫護人員應該嚴格按照《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的具體要求,仔細做好患者在輸血之前的免疫血液學檢查與消毒方面的工作,血液經過出庫再到輸血完成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同時保證血液“冷鏈”完整性,不可以將血液長期放置在溫室中。對手術過程中患者需要進行稀釋式自體輸血、保存式自身輸血及回收式自體輸血的情況,要多關注具有多次輸血史、妊娠史患者的輸血過程,進一步降低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肖素娟,曾鈺蓮,黃艷,等.臨床輸血護理規范化管理調查分析[J].內科,2014,02(02):200.
[2] 趙振英.對不同輸血方案所致不良反應防治方法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4,20(17):10.
[3] 李明,鄧衛.去白細胞輸血在大劑量輸血患者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10(15):12.
[4] 袁杰.基于輸血不良反應的監測與建立血液預警系統的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0(15):20.
[5] 馬志軍,程連賽,武永勝,等.臨床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其下降原因[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2015,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