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作鑫 李玉英
【摘 要】 目的:評價螺旋CT泌尿系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在泌尿系統疾病中的應用價值,總結診斷經驗。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共開展CTU檢查104例,描述性統計CT診斷結果。結果:腎內集合系統與近段輸尿管最大短徑分別為3.48mm、3.54mm,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延遲550s掃描排泄期分別為4.01mm、1.00mm,高于平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99例最終確診者,均與CTU診斷相符,準確率100.00%,5例未獲得明確診斷,CTU未見明顯異常表現。結論:CTU診斷泌尿系統疾病準確率較高,可滿足診斷腎實質、腎盞、輸尿管等多處的腫瘤、狹窄、息肉、挫裂傷等多類型良惡性疾病。
【關鍵詞】 泌尿系疾病;螺旋CT泌尿系成像;輔助診斷
泌尿系解剖結構復雜,泌尿系疾病類型繁多,多合并發作,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早期極易被誤診、漏診。近年來,微創手術技術飛速發展,在泌尿系疾病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明確診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B超聲與靜脈腎盂造影是診斷泌尿系疾病的主要方法,近年來多層螺旋CT泌尿系成像技術發展迅速,特別是64排128層CT機的廣泛應用,具有操作簡單、安全經濟、圖像分辨率高、患者耐受較好等優點,開始成為泌尿系疾病首選檢查方法[1]。本次研究試回顧既往CTU診斷泌尿系統疾病效用。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共開展CTU檢查104例,其中男44例、女70例,年齡18~89歲、平均(52.1±7.4)歲。適應證:血尿55例、疑似腎占位18例、疑診腎積水10例、泌尿系結石21例。排除標準:碘造影劑過敏,禁忌癥,嚴重心肺功能不全。
1.2 方法
檢查前45min飲水1000ml適度充盈膀胱。選用西門子AS65548型64排128層螺旋CT,ADW4.4工作站。患者取仰臥位。管電壓120kVp,轉速0.5s/r,準直64mm×0.5mm,螺距1.2,層厚7mm,先行常規盆腹平掃。平掃后,肘靜脈18G套管針,5ml/s注射100ml對比劑碘必樂370mgI/ml,后同速注射生理鹽水100ml,少部分患者僅以5ml/s速度注射對比劑100ml。延遲75s掃描腎實質,延長550s行排泄期掃描。四期掃描從隔頂至盆底水平,開始實時動態曝光功能。掃描后,將數據傳送至工作站,進行圖像重建,獲取腎輸尿管膀胱MPR、CP重組圖像、脊椎骨盆VR重建等重建圖像,動脈期分別進行集合系統MIP、VR、MPR、CPR成像。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以SPSS 18.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若服從正態分布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否則采用非參數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腎內集合系統與近段輸尿管最大短徑分別為3.48mm、3.54mm,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延遲550s掃描排泄期分別為4.01mm、1.00mm,高于平掃,差異具有統計學(P<0.05)。
99例患者均臨床治療、腎盂造影、手術及病理檢驗等技術最終確診,其中與CTU診斷相符99例,準確率100.00%,5例未獲得明確診斷,CTU未見明顯異常表現。
共診斷泌尿系腫瘤24例,其中腎細胞癌7例,平掃單側腎臟體積增大,囊性改變,腫瘤實質血供豐富,2例見腫瘤腎動脈血供動脈分布。腎盂輸尿管癌17例,平掃腎盂、腎管交界處見腫塊分布,結節影,15例見輸尿管節段性增厚,管腔不規則狹窄,上段合并擴張積水;增強掃描有強化表現,11例不均勻。排泄期病變區有充盈缺損。
輸尿管息肉8例,平掃見輸尿管中度擴張,3例軟組織腫塊影,增強掃描有強化表現,3例合并上輸尿管結石。
泌尿系結核17例,10例平掃見大面積低密度區,重組有擴張表現,均有輸尿管壁廣泛增厚表現,周圍可見炎性條帶影,4例見高度鈣化,6例見斑塊狀低密度影,3例腎實質小囊低密度影,13例對比劑強化延長。
輸尿管狹窄并積水23例,經手術證實單純炎癥性狹窄10例,增強掃描表現在輕度環狀強化,其余均為先天性發育異常,CT平掃輸尿管無異常,見腎積水。泌尿系結石25例,均為陽性結石,平掃見雙側或單側腎盂、腎盞、輸尿管內多種表現致密影。單側腎挫裂傷與單側附件區腫瘤壓迫同側輸尿管致輸尿管損傷、積水各1例。
3 討論
CTU診斷泌尿系統疾病準確率較高,可滿足診斷腎實質、腎盞、輸尿管等多處,腫瘤、狹窄、息肉、挫裂傷等多類型良惡性疾病。本組104例患者,99例明確診斷,包括泌尿系腫瘤、輸尿管合并狹窄、泌尿系結石、輸尿管狹窄等多種疾病,CTU對泌尿系各處病變檢出率均較高。
CTU圖像清晰,可更好地顯示病變細節和空間解剖關系,直觀顯示泌尿系三維形態,可作為治療方式選擇依據,在術前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相較于普通的CT,CUT可有效減少腎皮質及腎靜脈顯影對腎實質內動脈分支影響,在診斷腎實質疾病中具有比較優勢。此外,CUT對解剖結構顯示更清晰明確,可清晰顯示腎臟血管系統、集合系統、輸尿管系統;可較好地再現血管分布特點,有助于發現變異,降低術中出血風險;對腎門結構病變診斷符合率較高,有助于掌握腎盂積水病因;對輸尿管炎性病變診斷較好,可為治療提供依據;最后可清晰地顯示輸尿管周圍組織間隙,進而定向診斷炎性病變,明確病因[2]。
本檢查為非侵入性新技術檢查;全面整體、立體、直觀地顯示病變與周圍組織結構,可同時顯示腎實質、腎集合系統、輸尿管及膀胱的立體圖像及其它部位梗阻病變的定位定性診斷;且有觀察腎臟分泌和排泄功能,可獲得類X線分泌性尿路造影的圖像,任意角度觀察尿路管形態,并沿尿路行徑將掃描容積內體素進行曲面重建,得到連續的尿路圖像,對梗阻嚴重而無對比劑充盈的輸尿管觀察具有突出價值;能提高雙腎、輸尿管及膀胱病變的診斷準確率,目前可完全替代傳統靜脈尿路造影檢查方法;指導臨床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評估手術的難易程度,判定治療效果。
需注意的是,與普通CT一樣,CTU圖像質量易受患者屏氣效果、對比劑注射速度、延遲時間等因素影響,可能造成呼吸運動偽影,同時部分微小病變不易檢出,可增加醫師閱片量。
參考文獻
[1] 伍曉六,劉品霓,陳靜.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在泌尿系疾病中的應用價值[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1(02):87-88.
[2] 王贏.CT泌尿系成像技術在泌尿系疾病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07(1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