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臘連

【摘 要】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內科重癥患者臨床效果的影響。方法:隨機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內科重癥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接受常規護理的46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接受綜合護理干預的46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命體征變化進行統計對比。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血氣檢查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PaO2、PaCO2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保障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臨床醫師應重視重癥病人的護理干預,促進患者的康復,對提高科室護理水平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內科重癥; 綜合護理干預; 臨床效果
由于內科重癥患者病情較重,病情嚴重時心理狀態不佳,導致部分患者接受藥物及手術治療后病情仍反復發作,難以在短時間內康復[1]。為保障內科癥狀患者治療的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筆者分析研究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6例內科重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將護理經驗進行如下總結。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收治的內科重癥患者92例,按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齡為20~78歲,平均(56.4±2.4)歲。觀察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齡為21~78歲,平均(57.8±2.5)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如性別構成、年齡分布有可比性,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均接受普通看護,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者的體征指數變化,一旦發現異常,需協助醫生采取緊急救治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包括:1)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護理人員每天必須監測患者的心率、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等指標變化,同時測定患者的血糖、血壓指數,并將其監測結果詳細記錄在病人檔案中,方便醫生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除嚴格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外,護理人員還應定期觀察患者的癥狀變化,注意患者是否有咳喘、呼吸困難、咳血、咳痰等癥狀,同時觀察病人的痰液是否濃稠。2)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病房環境,由于重癥患者的抵抗力較差,難以抵抗來自空氣的各種細菌及病毒,此時護理人員做好病房的殺菌處理,并使用空氣交換機更換病房中的空氣,保持空氣清晰,防止細菌感染。3)心理護理: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根據患者的心理變化有針對性進行心理護理,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發生此類疾病的原因、發病機制、治療方法及治療效果等,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定了解,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4)用藥護理: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根據不同患者的歲數、體質、臨床癥狀及體征,合理調整患者用藥劑量;對內科重癥患兒而言,使用藥物治療時多采用霧化吸入和血管輸液的形式,此時護理人員進行穿刺時要做好消毒措施,快速為患者靜脈穿刺,從而防止細菌感染;在用藥時,需密切觀察患者的不適癥狀[2]。5)通氣護理:對有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必須隨時保持呼吸通暢才有可能促進患者康復,此時護理人員定時使用吸痰儀器將患者喉嚨內的痰液吸出,防止痰液堵塞,可保持呼吸道通暢[3]。病人住院期,護理人員每天需幫助患者做好口腔清潔工作,防止口腔中的細菌感染而引發呼吸道感染。對伴有咳喘及呼吸困難的患者,需應用呼吸設備幫助患者合理調整其呼吸量及呼吸頻率。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均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包括心率、收縮壓(SBP)、呼吸頻率、動脈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等,對其進行統計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詳細統計本組結果,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如組間臨床指標改善情況比較采取t檢驗,單位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P<0.05時則代表組間計量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PaO2、PaCO2指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后,觀察組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PaO2、PaCO2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內科重癥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發展快的特點,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增加,內科重癥患者的發病率逐漸提高,如高血壓、冠心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3]。由于內科重癥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下降,加上病情反復發作,患者極易表現出緊張、焦慮等情緒,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從病人角度出發,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臨床救治護理方案,從而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
綜合護理干預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是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細化和改善,從而為患者提供全面、系統的護理干預[5]。在護理干預中,由于患者的病情加重,治療期間需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一旦出現異常,需及時采取救治措施。在患者住院期間,除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臨床癥狀外,還應做好心理護理、藥物護理、病房殺菌及通氣護理等方面的工作,為患者創造良好的治療條件,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護理干預后的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PaO2、PaCO2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與文獻報道結果一致[6]。
綜上所述,對內科重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取得較好效果,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孟.護理干預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13(21):2009-2010.
[2] 羅襯章,羅日鳳,周蘭英,等.綜合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2(11):83-84.
[3] 羅素霞.綜合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11):142-143.
[4] 杜文輝.探討護理干預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7(08):204-205.
[5] 張志艷.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4,16(01):237-238.
[6] 朱云霞.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4,05(11):1705-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