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群

【摘 要】 目的:研究針對高危產婦產后出血使用心理護理干預對出血情況的影響。方法: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40例具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產婦,以入院時間作為標準將上述患者分為兩組,將常規護理應用于對照組患者中,將常規護理聯合心理護理應用于干預組患者中,對比其心理狀況以及出血情況。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SAS以及SDS評分的差異不明顯,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之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皆有一定程度的改變,但是干預組相關評分比對照組低,差異經對比和檢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另外干預組患者產后出血率、出血量以及產后24h出血量均比對照組少,并且差異十分顯著(P<0.05)。結論:對于具有高危因素的產婦,對其進行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緩解其負面情緒,同時避免其發生產后出血的情況,減少患者的產后出血量,對保障其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高危產婦; 產后出血; 心理護理干預
對于具有高危出血因素的產婦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產后出血進行預防,避免產后宮縮乏力,另外相關研究顯示,心理、情緒與產婦子宮的收縮能力存在一定關系[1],本次研究就此分析了心理護理干預在高危產婦產后出血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共選取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皆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且其均為順產產婦,同時具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存在。根據患者入院時間將其分為兩組,20例干預組患者的年齡在19~40歲,平均為(29.15±2.5)歲,平均孕周為(37.8±1.4)周,有6例為胎兒宮內窘迫,7例為妊娠高血壓,5例為巨大兒,2例為瘢痕子宮。20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20~38歲,平均為(29.26±2.6)歲,平均孕周為(36.8±1.7)周,有4例為胎兒宮內窘迫,8例為妊娠高血壓,6例為巨大兒,2例為瘢痕子宮。為了使研究結果不受兩組患者上述資料的影響,統計分析結果證明P>0.05,能夠進行對比。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健康知識宣教以及生命體征檢測等[2],干預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同時進行心理護理。
1.2.1 提供溫馨的待產環境 有報道稱,環境的溫馨以及舒適會緩解人緊張的情緒,所以護理人員首先要為產婦創造良好的待產環境,控制室內溫度以及濕度[3],保證定期對房間進行清潔和消毒,另外要對待產室的布置進行相應的更改,比如提供暖色系的床上用品,與嬰兒床上用品、服飾成一系列。配備電視、空調、家具、單獨衛生間,淋浴熱水器、24小時供應的飲用水等,從而使產婦能夠消除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感受到舒適以及關心,從而避免負面情緒的出現。另外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溝通以及交流的過程中,需要使用溫馨的語言以及耐心的態度,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視,從而放松身心,避免緊張情緒的出現。
1.2.2 心理疏通干預 為了防止患者出現產后出血現象,首先需要護理人員向產婦講解有關產后出血的知識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并向其介紹正常分娩的有關內容。另外要讓患者了解產后出血的嚴重性,提高其重視程度,并告知其產后出血與心理情緒的關聯性,使產婦能夠在產后對自身情緒進行調整。其次,產婦丈夫及家屬的陪伴非常重要,使產婦明白自己有堅強后盾,不是孤軍作戰。再次,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多與他人溝通交流,盡量使患者心態更加平和,另外囑咐患者有任何問題都要詢問醫護人員,不要將情緒憋在心里,從而減少產后出血量,有利于產后康復。
1.2.3 轉移情緒 為了使患者的情緒以及注意力得到轉移,可以通過提供書籍、播放音樂等使其能夠從現實的壓力中得到解脫,從而避免患者憂思過度,或者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影響,以至于出現負面情緒。
1.2.4 產程的觀察及護理 在產婦處于第一產程的時候,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并監測胎心以及宮縮,確保患者待產環境的安靜以及舒適,并提供營養以及水分,應在宮縮時指導產婦進行深呼吸,或者雙手輕揉下腹部,以緩解疼痛。當產婦處于第二產程時應密切觀察產程和正確接產,密切監測胎心,指導產婦屏氣,并在無菌操作的前提下,在適當的時機施行會陰切開術,如果分娩時間過長要積極查找因素并及時解決。當產婦處于第三產程時正確協助胎盤娩出,要注意宮縮素的使用時間以及劑量,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產婦,可在胎兒前肩娩出時靜注縮宮素10~20U,也可在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縮宮素10U,均能使胎盤迅速剝離,減少出血。
1.3 評價標準
評估患者的情緒情況,比如抑郁以及焦慮等,使用的量表分別為SDS以及SAS,如果患者沒有焦慮或是抑郁的情況,那么分數在50分以下;如果有輕度抑郁以及焦慮,分數在50~59分;如果有中度抑郁以及焦慮,分數在60~69分;如果分數為重度焦慮或是抑郁,那么分數在70分以上[4]。
1.4 數據統計處理
對兩組患者情緒評分以及產后出血情況等數據進行分析,并將其用計數數據或者是計量數據表示,同時采用SPSS 19.0軟件對其進行卡方或t檢驗,如果P<0.05證明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情緒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前抑郁以及焦慮評分的差異經統計分析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而經過護理后兩組患者的情緒評分均有所改善,但是干預組患者的分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經對比和檢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差異十分顯著。見表1。
2.2 出血情況對比
干預組患者產后出血率比對照組患者低,并且產后出血量以及產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經對比檢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對于產婦來說,在分娩后有可能會出現產后出血的情況,在胎兒成功娩出后的24小時之內,如果產婦陰道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就診斷為產后出血,該并發癥較為嚴重并且發生速度較快,會導致患者出現休克甚至是死亡[5]。相關研究顯示,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降會低子宮的收縮能力,使產婦感受到更為劇烈的疼痛,不僅會使產程有所延長,還有可能引起產后出血[6]。因此需要通過心理護理來改善產婦的情緒,使其更加平和,從而提高其子宮收縮能力,避免出現子宮收縮乏力的情況,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在高危產后出血因素產婦中進行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其負面情緒,降低產后出血發生率,明顯減少產后出血量。
參考文獻
[1] 李兆蕾,竇斌,宋全娜,等.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泌乳及產后出血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08):1791-1792,1823.
[2] 王建敏.心理護理對臨產婦產程、分娩和產后出血的影響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12):272-273.
[3] 姜桂英,顧梅蕾,翟艷立,等.產后出血病人的心理護理與社會支持[J].全科護理,2013,11(04):295-297.
[4] 田靜.心理護理對臨產婦產程、分娩和產后出血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22):53-54.
[5] 張玲.心理護理干預對產婦產后出血所致焦慮和抑郁性心理障礙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13,25(12):1373-1374.
[6] 馬東驥,曹偉,李海梅,等.心理護理對臨產婦產程、分娩及產后出血的影響探究[J].吉林醫學,2015,(0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