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菲 金偉瓊
【摘 要】 產科護理是護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涉及母體和胎兒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當代護理模式也在不斷求新。莫扎特式音樂因其特殊的音樂療效,營造愉悅、輕松的環境,使母嬰和護理人員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融洽了醫患關系,發揮了背景音樂在產科護理中的作用,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內涵。
【關鍵詞】 莫扎特效應; 產科護理; 音樂
[Abstract] Obstetric nurs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ursing science, which is referred to the command of two aspects of mother and fetus in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and constantly increasing of the requirement of people to the health, the model of modern nursing needs constantly innovation. Because of the special music effect, Mozarts music reflects humanized nursing connotation “people foremost”, which creates a pleasure、relax environment to make a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between maternal and child and nurse. This can also improve the harmony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bstetric nursing.
[Key words] Mozart effect; Obstetric nursing; Music
產科護理是護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備受各界關注,伴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對優生優育及醫療照顧的需求,經歷了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變革,以健康為導向的新型產科護理模式被不斷探索,如“導樂分娩”、“產科整體護理”[1]。莫扎特效應因其特殊的音樂“療效”,引起全球轟動,也對我國產生很大的影響[2]。盡管爭議不斷,至今這種效應仍然熱度不減。莫扎特效應對產科護理的啟示是“人腦與莫扎特效應”內容的延續和升華,也是產科護理新模式發展內容的一種探索?,F筆者將對這兩者之間相關性的理解與大家分享。
1 莫扎特效應和產科護理
1.1 莫扎特效應
“莫扎特效應”來源于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勞舍爾做的一次科學實驗,認為聆聽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可以提升人的空間推理能力[2]。之后,“聽音樂可以開發智力”的觀點開始廣泛傳開,并被功利的商家無限夸大,一時間讓小孩聽古典音樂成為一種時尚。與此同時,一些科學家對此觀點和現象提出質疑,一些公共團體也對這種效應作出了不同的解讀,盡管很多證據顯示胎兒在接受莫扎特音樂胎教后,可能會有一定的成就,仍無法保證所有的胎教均是有效的[3]。至今,“莫扎特效應”仍在延續,隨處可見。
1.2 產科護理
產科護理包括母體和胎兒兩個方面,即保護孕產婦的健康安全、保護胎兒宮內的正常發育和出生后新生兒的健康成長,除大量的臨床護理工作外,還涉及保健工作及心理需求的支持。因此,產科護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隨著醫學模式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健康需求的不斷增加,當代護理模式也在不斷求新。如今,“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模式成為護理界的關注點[4]。就產科護理而言,人性化護理不再局限于護理、助產等技術層面的操作及生理方面的護理,而是更注重產婦和新生兒在心理、舒適等方面的需求。在身、心等多個層面上,開展以人為本的母嬰安全、舒適、健康的全方位護理,即整體護理。
2 心理護理在產科護理中的作用
心理護理是現代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如今,心理護理已開始貫徹臨床護理全過程,遍及護理實踐的每一個角落,包括產科護理。
20世紀80年代,人們創建了“導樂(Doula)分娩”模式,通過助產士陪伴,給予產婦心理上的支持。導樂分娩實施的臨床價值在于:消除產婦緊張、焦慮等心理,防止心理難產,避免產后抑郁,降低新生兒發病率,并且有利于母乳喂養[5]。這種非技術因素的心理層面護理已成為整體護理模式的重要內容。同樣地,音樂心理護理在產科護理中也具有顯著效果。2003年,蘭州軍區總院將音樂療法引入到住院孕婦胎教及新生兒護理工作,接受音樂胎教的孕婦胎動靈敏;新生兒置身于旋律優美的環境中,哭聲少,排便通暢,有利于健康;護士心情愉悅,工作質量提高,孕婦滿意度隨之提高[6]。
古埃及人把音樂稱為“氣合靈的醫生”,可以促進產婦分娩。這種作用主要是通過調節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完成的。眾多研究已證明,胎兒在母體子宮內適宜聽中低頻的聲音。音樂胎教可以使胎兒的神經元增加,樹突稠密,突觸數目增多,甚至使本無關聯的腦神經元互相連通,有利于胎兒智力的發育,值得推廣[7]。事實上,身心受合適的背景音樂沐浴,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通過聽旋律優美的音樂,可以消除產婦的不安情緒,使其從心理上得到放松,從而減輕疼痛;新生兒身體被音樂撫觸,情緒舒緩、神經松弛,睡眠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新生兒心身發育。
3 莫扎特式音樂有助于產科心理護理
無論何種音樂,究其本質是人們對美的一種體驗,情感的一次激發。毋庸置疑,音樂豐富著人們的精神生活,也增進人類的身心健康。許多醫院將背景音樂作為疾病治療、病人康復的一種輔助手段,許多家庭將聽音樂作為一種胎教方式,也有許多單位將音樂作為保持員工心情愉悅、提升工作效率、減少情緒矛盾的一種措施。這些現象都說明了一個道理,音樂在一定層面和范圍內是有正面效應的。這些能起積極作用的音樂,可稱為泛莫扎特音樂或莫扎特式音樂。
首先,旋律優美的莫扎特式音樂可作為背景音樂,起到背景音樂在產科護理中的作用。音樂能通過人體心理狀態影響人體生理、病理變化,不同音樂也會引起不同情緒反應,曾經就有“五音應五臟”的說法。產科護理工作需要輕松明快、旋律優美的音樂,引導人們進入一個輕松愉快的境地,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滿足產婦及家屬的心理需求,如減輕焦慮、恐懼的情緒,防止緊張,改善睡眠。同時,悠揚的樂聲也為醫務人員緩解工作壓力提供幫助。
產科護理工作的重心是母嬰健康、身心舒適,莫扎特式音樂的定位是輔助護理。研究發現[8],音樂能激活大腦中處理音樂的區域,使大腦皮層興奮并激發有關情感部位。莫扎特音樂的重要特點是其樂曲中抑揚頓挫的節奏和高低起伏的旋律,尤其是上下對稱排列與時間周期的波段。聆聽莫扎特音樂,腦電波反應大,大腦額葉部分被顯著激活,兩半球間的信息交流增加,即不僅激發了大腦處理音樂的固有功能,而且激活了更多的腦區,如運動協調、視覺和其他高級思維過程的部位,從而激發了這些腦區的潛在功能。產科護理涉及母嬰兩個主體,莫扎特式音樂有利于新生兒睡眠和身心發育,這是積極的一面。但筆者認為,不必過于追求其胎教、智力開發的效果。
音樂護理效應體現在情感、鎮痛、聯想、心身及振動等方面,因人、因景、因時而變。因此,用于護理過程的音樂選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9]。1859年,南丁格爾說過,風琴連續聲音對人產生有益的作用,相反,不連續聲音則對人是有害的。中低頻的聲音適合母體子宮內胎兒,高頻則對胎兒有害。護理人員首先要明確護理對象聽音樂的目的,了解護理對象對音樂的喜好及類型,以及護理對象目前身心狀態和既往病史。如能配和合適的環境,音樂護理的效果會更佳。
4 結束語
“莫扎特效應”是人類試圖從科學角度認識音樂功能的一種探索,盡管尚未達到完美的層面,但所產生的意義深遠。如果能摒棄那些商業化、功利性的元素,還音樂原有的價值,明確音樂護理的限制性和特異性,莫扎特式音樂是可以在產科護理工作中發揮出色效果的,并且這種效果是多方位的,包括胎教,新生兒誕生,孕產婦的情緒以及護士工作人員的心身。
參考文獻
[1] 陳濤花.產科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04,18(05):853-854.
[2] 郝琦,麥清.“莫扎特效應”與音樂治療[J].天津市科教學院學報,2005,(04):58-60.
[3] 覃江梅.“莫扎特效應”的“效應”局限[J].教育學報,2007,03(06):40-43.
[4] 金小玲,朱衛文.人性化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0):60-61.
[5] 張玉蘭,劉艷華,張燕.心理護理現狀分析及發展[J].護理研究,2007,21(12):3297-3299.
[6] 白瑋,沈潔,辛曉玲,等.背景音樂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4,04(07):56-57.
[7] 候建成,劉昌.國外有關音樂活動的腦機制的研究綜述[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8,(01):110-118.
[8] 車夫.中國計劃生育工作全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334-1336.
[9] 催靜,趙繼軍.音樂療法及在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2007,13(25):2421-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