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華敏

【摘 要】 目的:分析口服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100例,將其病例信息加以整理,隨機均分為兩組。診斷性刮宮術后第10天,給予對照組患者每天口服10mg安宮黃體酮,睡前服用,持續14天后停止用藥,患者的撤退性出血持續15天后給予每天口服10mg安宮黃體酮,持續10天,5個月后停止用藥;給予觀察組患者每天口服12.5mg米非司酮,睡前服用,連續半年后停止用藥。對以上兩組患者分別在用藥前和用藥期間采取肝腎功能、血常規、性激素等指標檢測,并密切觀察所有患者的月經情況及子宮內膜厚度,用藥結束后,行診斷性刮宮術。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可知,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2.0%,3例患者出現乏力、惡心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6.0%,5例患者出現乏力、惡心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觀察組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也較之對照組低。兩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時,采取小劑量非米司酮治療,其臨床療效顯著,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 非米司酮; 安宮黃體酮; 圍絕經期;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為功血,是因卵巢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的子宮出血異常,按排卵與否,可分為無排卵性功血和有排卵性功血[1]。其臨床主要表現為月經持久或月經量>80ml,且病情嚴重,難治愈,成為困擾更年期女性的常見疾病。本文現選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分析口服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臨床效果,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現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患者50例,年齡在42~53歲,平均年齡為47歲,病程6~10個月;對照組患者50例,年齡在41~58歲,平均年齡為48歲,病程5~10個月。兩組患者的病理情況均符合以下標準:子宮內膜增生過長且少量患者有腺囊性增生癥狀;月經持久、月經量增多、貧血;無宮頸、子宮體及附件異常病變;使用米非司酮無不良反應。以上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上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的治療方法 診斷性刮宮術后第10天,給予對照組患者每天口服10mg安宮黃體酮,睡前服用,持續14天后停止用藥,患者的撤退性出血持續15天后給予每天口服10mg安宮黃體酮,持續10天,5個月后停止用藥,若患者貧血程度嚴重,及時給予止血,并給予患者口服硫酸亞鐵或富馬酸亞鐵或葡萄糖酸亞鐵等鐵劑補血,服用時應遵循“少量、長久”的原則,以免因藥量過大造成鐵中毒;若患者有高血壓、肝炎或血栓癥,禁用[2]。
用藥前和用藥期間采取肝腎功能、血常規、性激素等指標檢測,并密切觀察所有患者的月經情況及子宮內膜厚度,用藥結束后,行診斷性刮宮術。
1.2.2 觀察組的治療方法 給予觀察組患者每天口服12.5mg米非司酮,睡前服用,連續半年后停止用藥,用藥期間,定期檢測患者的心率、盆腔及肝腎功能[3]。用藥前和用藥期間采取肝腎功能、血常規、性激素等指標檢測,并密切觀察所有患者的月經情況及子宮內膜厚度,用藥結束后,行診斷性刮宮術。
1.3 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判定指標:術后觀察兩組患者的月經量及月經時長,并作出評價。療效評價標準: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且總有效為顯效+有效。具體如下。顯效:術后,患者月經量減少或周期性子宮出血量減少或絕經;有效:術后,患者月經量減少,月經持續時間縮短;無效:術后,患者月經量無變化,月經時長持續。觀察兩組患者有無乏力、惡心等不良反應,統計其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對全部患者的資料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對患者干預治療狀況采用t檢驗,質量評分比較采用χ2檢驗,結果差異顯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可知,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2.0%,5例患者出現乏力、惡心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6.0%,3例患者出現乏力、惡心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觀察組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也較對照組低。兩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為功血,是因卵巢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的子宮出血異常,按排卵與否,可分為無排卵性功血和有排卵性功血。其臨床主要表現為月經持久或月經量>80ml,且病情嚴重,難治愈,成為困擾更年期女性的常見疾病[4]。
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的卵巢依然存在雌激素分泌現象,卻無排卵跡象,也沒有黃體形成,卵泡發育遲緩,孕激素分泌量減少,子宮內膜厚度增加,且無規律出血,月經周期持久,內膜螺旋血管周期性收縮功能減弱,血管受損嚴重,正常關閉功能失效,從而導致子宮內持續性出血。
促性激素釋放激素(GNRH)由下丘腦分泌產生,作用于人體的生殖系統。米非司酮作為一種孕酮阻斷劑,能有效阻斷該激素的分泌,亦能對由垂體前葉嗜堿性細胞分泌的激素(FSH)及促性腺激素(LH)的分泌和釋放有抑制作用。卵泡在米非司酮的抑制作用下,發育減緩,且逐漸萎縮,排卵周期延長,最終加快患者進入絕經期。
觀察本文的對照試驗過程可知,在兩組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口服安宮黃體酮加以治療,觀察組采取米非司酮加以治療。以上所有患者的臨床療效較之治療前均有所改善,以此說明兩種藥物在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上均能起到顯著效果。對比患者的臨床效果發現,采用米非司酮的患者的治愈率較之采用安宮黃體酮明顯升高。本研究中,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可知,對照組50例患者中,28例顯效,13例有效,總有效率為82.0%,5例患者出現乏力、惡心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觀察組50例患者中,32例顯效,16例有效,總有效率為96%,3例患者出現乏力、惡心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觀察組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也較對照組低。
綜上所述,在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時,采取小劑量非米司酮治療,其臨床療效顯著,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5]。
參考文獻
[1] 王瀅毅,鄺焰紅,鄧淑玲,等.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128例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05(17):18-19.
[2] 彭順英,李瓊珍,董慧瀟,等.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療效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12,06(21):72-73.
[3] 張蘭玲,席玉玲,宮瑩瑩.改良B-lynch縫合術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兇險性前置胎盤[J].實用醫學雜志,2012,10(02):63-64.
[4] 葛姸圻,崔秀芹,耿忠華,等.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36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11(12):98-99.
[5] 徐明明,藺緒英.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52例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0,12(14):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