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寧寧 孫斌 王薔


【摘 要】 目的:分析和比較獻血初篩過程中不合格標本與實驗室檢測結果。方法:選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10000份初篩人次,經初篩,將不合格標本送交實驗室進行再次檢測,對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結果:10000份初篩人次,其中800份標本初篩不合格,不合格率為8.00%,因ALT不合格587例,因TP不合格者82例,因HBsAg標本不合格者131例;HBsAg和ALT不合格標本經實驗室檢查,陽性率分別為93.90%和96.18%,存在6.10%和3.82%的假陽性。結論: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獻血初篩血液標本可能出現一定的誤差,通過實驗室再次檢測,保留部分初篩環節不合格的獻血者,盡可能減少血液資源的浪費,保留獻血者的獻血權利,從而提高血液質量。
【關鍵詞】 獻血初篩; 不合格標本; 實驗室檢測
隨著人們社會服務意識與奉獻意識的增強,無償獻血者越來越多,但由于無償獻血人員身體各方面的影響,可能會對所采集的血液造成一定的檢測誤差,降低血液檢測質量。加強獻血初篩,有利于確保血液質量。在獻血初篩過程中,主要項目包括血型、血紅蛋白(H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體抗體(TP)、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等[1],若初篩過程中發現不合格標本,應送至實驗室進一步檢測,并做好獻血者解釋工作,減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費。本文收集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各采血點初篩人次10000份資料,篩查出不合格標本,并送交至實驗室檢測,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來源
收集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各采血點初篩人次10000份資料,男性6540份,女性3460份,血液初篩不合格標本有800份,不合格率為8.00%。標本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采血后進行離心操作,保存在2~6℃中待檢。
1.2 儀器與試劑
本文所用檢測儀器為FAME、HIMILTONMicrolab全自動酶免分析儀、一次性加樣針,F-6124半自動生化分析儀,SYSMEX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RT9200半自動生化分析儀。所用試劑包括HBsAg、TP金標試紙(廈門新創公司),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ALT試劑(北京中生和廈門新創公司)[2]。
1.3 方法
向獻血者說明初篩的目的、意義及重要性,取得其信任與配合。血液采集用真空采血管,采血標本采用Hb+HBsAg+ALT+TP模式進行血液初篩,若檢查合格者可直接獻血,針對ALT不合格者可建議其擇期獻血,初篩TP或HBsAg不合格標本,需要將其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查,經不同廠家試劑、不同人員進行二次血液檢測[3],結合實驗室檢測結果,判定是否讓獻血者繼續獻血。
1.4 統計學處理
收集整理本組實驗數據,在統計學軟件SPSS 20.0數據包中作實驗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應用(n%)表示,組間差異通過χ2檢驗,若P<0.05,那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初篩不合格結果分布
在800份初篩不合格標本中,因ALT不合格有587例,勸導患者擇期獻血;因HBsAg標本不合格者131例,將不合格標本送實驗室二次檢驗;因TP不合格者82例,將其送至實驗室檢測。詳見表1。
2.2 TP和HBsAg不合格標本實驗室檢測結果
對TP和HBsAg不合格標本進行實驗室再次檢測,陽性檢測率為93.90%和96.18%,存在6.10%和3.82%的假陽性,詳見表2。
3 討論
在本組800份初篩不合格標本中,HBsAg初篩不合格率為1.31%,TP初篩不合格率為0.82%,可見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體抗體所致血液初檢不合格率較高,需引起高度重視。將HBsAg和TP送實驗室行二次檢測,發現其中存在3.82%和6.10%假陽性率,提示與采血點街頭采集流動性、操作不準確性、工作人員態度等因素有關。往往產生不合格標本,工作人員直接拒絕獻血者,并對其進行管理軟件屏蔽,存在缺陷,進而導致假陽性標本的出現。深究其原因,可能與檢查環境控制不夠嚴格,溫度、濕度、光線強度、儀器等影響;試劑方法學固有缺陷;缺乏完善的質量控制制度;工作人員態度敷衍,初篩操作專業性不強等因素有關[4]。
為進一步確保血液質量,應強化獻血初篩工作,減少血液資源浪費,從而提高血液采集合格率。因此我科室工作人員應做好以下幾點[5]:1)強調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對初篩不合格標本的獻血者,做好解釋工作,取得獻血者的理解,待實驗室檢查結果明確后,告知獻血者檢查結果,最大程度緩解獻血者心理負擔,保留其獻血權利;2)加強工作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工作,熟練掌握初篩流程和試劑使用方法,確保血液初篩的準確性;若初篩結果與實驗室檢測結果不一致時,務必做好獻血者解釋工作,并告知其檢查結果僅作為血液健康標準,不能作為其健康的判斷依據;3)加強不合格標本的管理與銷毀,采血點初篩環節所產生的不合格標本及醫療廢物應進行無害化處置,提高生物安全性,同時確保血液采集環境及人員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石潔,祝宏,吳亞玲,等.獻血人群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兩次檢測情況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11,23(05):94-96.
[2] 孟毓,岳獻榮,趙新艷,等.HBsAg/TP聯檢試紙條用于采血前初篩的效果評價[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03):278-279.
[3] 楊荷英,李菊蘭,高映雪,等.兩種不同檢測方法對HBsAg和TP檢測結果的比較[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06):122-123.
[4] 黃金昌.HBsAg/TP聯檢試紙條在獻血前初篩的應用及評價[J].醫藥與保健,2014,12(12):134.
[5] 許守廣,黎金鳳,林濤,等.獻血初篩不合格標本的實驗室再次檢測結果意義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09(10):1237-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