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萍

【摘 要】 目的:探討陰道鏡圖像對于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診斷的價值。方法:選擇來我院門診就診并行陰道鏡檢查的220例患者為觀察組,根據陰道鏡圖像行活檢及病理學診斷。選擇同期因同樣指征接受肉眼活檢及病理學診斷的310例患者為對照組。比較兩組CIN檢出率。結果:觀察組檢出CIN 64例,檢出率為29.1%;對照組檢出CIN 24例,檢出率為7.74%,兩者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CINⅠ、Ⅱ、Ⅲ級中白環白腺分別占30.77%、48.48%和11.11%;血管異常分別占23.08%、39.39%和88.89%。結論:陰道鏡圖像對于CIN的輔助診斷價值較高,適合作為CIN的篩查方法。對陰道鏡下可疑圖像應常規做病理活檢。
【關鍵詞】 陰道鏡圖像; 宮頸上皮內瘤樣變; 診斷價值; 病理檢查
宮頸癌是嚴重危及女性健康的重要腫瘤之一,發生率居婦科癌癥之首,全世界每年新發病例約有50萬人。CIN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目前認為由CIN發展為宮頸癌的過程漫長,約為3~8年,對CIN進行早期的診斷并加以合理有效的干預,可顯著降低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本文對220例患者的陰道鏡圖像和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將陰道鏡擬診與病理學檢查結果進行對照,旨在探討陰道鏡圖像對CIN的診斷價值,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來我院門診就診并行陰道鏡檢查的220例患者為觀察組,根據陰道鏡圖像行活檢及病理學診斷。選擇同期因同樣指征接受肉眼活檢及病理學診斷的310例患者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為非妊娠期,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40.4歲,孕次0~6次,平均2.4次,產次0~5次,平均1.7次。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由專職婦科醫師進行檢查并做出診斷。要求患者在月經干凈后2~16天進行陰道鏡檢查,檢查前1d內無陰道檢查或性交史,2d內未進行陰道用藥。
1.2.1 檢查方法 以窺器暴露宮頸,用紗條輕輕擦去宮頸表面分泌物后作宮頸形態的初步觀察,以5%冰醋酸棉球輕輕濕敷宮頸表面1min,注意觀察鱗、柱狀上皮及其轉化區的顏色、形態、血管的變化等,觀察組在陰道鏡下尋找異常圖像,對照組在肉眼下觀察,再涂復方碘液,在異常區選取1~4塊組織。若陰道鏡或肉眼觀察下未見可疑病變,則常規于轉化區3點、6點、9點、12點取活檢,分瓶甲醛液固定后送病檢。
1.2.2 CIN的分級和診斷 根據《林巧稚婦科腫瘤學》(連利娟主編)標準,將CIN分為Ⅰ級、Ⅱ級和Ⅲ級,Ⅲ級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原位癌。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CIN檢出率
觀察組檢出CIN 64例,檢出率為29.1%;對照組檢出CIN 24例,檢出率為7.74%,兩者比較有顯著差異(χ2=42.3555,P<0.01),提示根據陰道鏡圖像活檢CIN檢出率更高。
2.2 CIN的陰道鏡圖像特點
CINⅠ、Ⅱ、Ⅲ級中白環白腺分別占30.77%、48.48%和11.11%;血管異常分別占23.08%、39.39%和88.89%。這一結果提示,行陰道鏡檢診斷CIN時,不能忽視上述陰道鏡圖像。見表1。
3 討論
電子陰道鏡是指通過對宮頸、陰道或外陰的病變區域進行放大(高可達40倍),并進行醋酸染色后觀察生殖道表面上皮、血管形態,從而初步判斷病變性質,并可對疑似病變處取活檢組織進行病理診斷以確診的一種婦科檢查方法[1]。陰道鏡檢查中,醋酸試驗是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異型細胞因核漿比例增大,阻礙光線的通過,因此在陰道鏡下會表現為白色上皮,且白色濃厚度往往與病變的程度成正比關系。CIN局限于宮頸上皮內,其中包括有宮頸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宮頸原位癌,它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反映宮頸癌發生發展中的一段連續進展的過程,即:宮頸不典型增生(輕、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潤癌→浸潤癌。宮頸癌的預防,必須首先從CIN的診斷工作做起。
陰道鏡下活檢CIN的檢出率與很多因素有關,包括陰道鏡檢的指征、常規活檢以及檢查者操作熟練程度等。本文陰道鏡下常規活檢220例,檢出CIN患者64例,CIN檢出率為29.1%。陰道鏡圖像無異常發現,也不能排除CIN,特別是CINⅠ級的可能,如本組13例CINⅠ級患者之中,陰道鏡圖像正常者占2例,高達15.38%。與肉眼活檢相比,陰道鏡圖像下活檢的檢出率明顯較高。
CIN陰道鏡下主要圖像包括血管異常(點狀血管、異型血管、鑲嵌)、白環白腺、白色上皮、白斑等。各種陰道鏡圖像反映的病變程度不同,是由于異常增生的上皮內,細胞核的體積不斷增大,使得涂醋酸后上皮變為白色,上皮越厚則白色程度越重,甚至可呈暗灰白色,由于異常增生的上皮含糖原數量少,因此涂碘液后不會變色[2-3]。本組患者CINⅠ、Ⅱ、Ⅲ級中白環白腺分別占30.77%、48.48%和11.11%;血管異常分別占23.08%、39.39%和88.89%。這一結果提示,行陰道鏡檢診斷CIN時,不能忽視上述陰道鏡圖像。
綜上所述,陰道鏡圖像對于CIN的輔助診斷價值較高,適合作為CIN的篩查方法。對陰道鏡下可疑圖像應常規做病理活檢,可提高CIN的檢出率。
參考文獻
[1] 王瑾蔚.陰道鏡圖像對宮頸疾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21(02):95.
[2] 李雪蓮,李錦玉.電子陰道鏡在診斷宮頸病變中的價值[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6,17(03):157.
[3] 鄭麗璇,謝芳,陳滌瑕.陰道鏡下常規活檢診斷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108例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0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