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期會請一位名師特教點評作文,逐句點評,深入分析。機會難得,不容錯過!
張祖慶老師,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兒童閱讀推廣人,中學高級教師,杭州市下城區人民政府督導室兼職督學,省“領雁工程”實踐導師,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特聘教師,《小學語文教師》“名師工作室”第一批名師,《語文教學通訊》、《小學教學》雜志封面人物。先后被評為市名教師、學科導師、市優秀科技人才。
“我們要培養兒童的想象力”——我覺得這句“流行語”值得商榷。想象力是天性使然,并不需要刻意培養,只能靠悉心“牧養”。就像牧民讓小羊羔在草原上自由馳騁,羊兒就會主動地吃到很多鮮嫩的草,久之,羊兒就長得壯壯的。想象力是與生俱來的稟賦,只要我們不給孩子太多的束縛,讓他們在想象的草原上自由奔跑,想象力就會與日俱增!
兒童都是天生的詩人。兒童的語言也許缺乏成人的邏輯、成人的深度、成人的圓融,但那些幼稚的話中往往流淌著汩汩的詩情。試看兩例:
母親非常喜歡旅游,帶孩子旅游了好幾個地方后,問6歲的兒子:“旅游是什么?”“媽媽,旅游就是在大自然中走動?!边€有一次,媽媽躺在床上睡懶覺,顯得很慵懶。7歲的兒子對著媽媽的臉興奮地說:“媽媽,我看見你的臉上寫著一個‘六!”
如果我們從語法角度對兒童的語言進行修改,規范是規范了,但是靈性卻蕩然無存。我們要千方百計地為兒童守護牧養想象力的草原,因為草原是很容易被沙化的。有時候我們一不小心就成了侵蝕、破壞草原的罪魁禍首。我們很多時候打著規范語言的口號,干的卻是扼殺兒童想象力的勾當。
一次公開課上,一位老師給孩子們讀了外國作家寫的童話《糖果雨》,接著老師讓孩子想象:“假如你的天空會下一場神奇的雨,你最希望下什么雨呢?”孩子們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有的說:“會下鈔票雨,手一伸,就是一把一把的鈔票?!庇械恼f:“會下金豬雨,黃金做的小豬一只只掉下來,可好玩了!”有的說:“會下一場作業自動寫作機雨,寫作業就不用發愁了。”……孩子們的想象五花八門、異彩紛呈。老師接著追問:
“你認為誰的想象最合理呢?”
在老師的“啟發”下,孩子們逐一否定了同伴的想象:
“下鈔票雨是不行的,那會讓這個世界上的人都變成懶漢?!?/p>
“下作業自動寫作機雨是不行的,那樣我們就再也沒人交作業了?!?/p>
“下金豬雨是不可能的,因為黃金做的豬掉在頭上會砸死人。”
一個原本非常巧妙的想象話題,卻因為“誰的想象最合理”這一糟糕的引導和規范,無情地關閉了想象之門。這就是典型的“圈養”。
讓兒童在想象的草原上“撒歡兒”。
第一,慎提“合理”。老師不要輕易在指導想象作文的時候過早的提出“想象要合理”,否則,孩子們在想象時,便會考慮太多,想象的翅膀便難以輕盈地飛翔。只要孩子們的想象不是反人性的,不是低俗無聊的,就隨他去。想象就是把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愿望傾訴在文字中。我們為何老是拿起一支無情的紅筆,給他們的精彩想象打上大叉叉呢?老師啊,我們能否寬容一點呢?
第二,慎重“升格”。“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很多老師時刻不忘自己是老師,總喜歡在學生作文的結尾加一個“有思想、有內涵”的句子。于是學生作文的結尾,經常出現這樣的句子:“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孩子寫了—篇《爺爺老了》:
老了多可怕。爺爺老了,說話漏風了,走路拄拐杖了,兩顆門牙也“下崗”了。
老了,真可怕!
語文老師覺得“思想有點消極”,給改了一個結尾:“老了沒什么可怕的,就是剩下一顆牙齒,也要讓它成為鐵齒銅牙?!边@么一改,童趣沒了,一篇作文就這樣被扼殺了!
當然,“淡化升格,多練少改”,并不意味著縱容學生中的胡思亂想,適當的章法,還是要講的。“無拘無束想,有章有法練”應該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如何把握兩者之間的尺度,要靠教師的教育智慧。
第三,慎用范文。在想象作文教學中,老師的范文用不用?竊以為,適當的時候還是要用的,尤其對中低年級學生,他們處于習作起步階段,需要老師的示范引路。到了高年級,要先放后收,老師要先讓學生來表達,因為范文過早介入,學生會受范文的制約,文章就會大同小異。將范文適度后置,老師引領之后,再讓學生去修改,會給他們以豁然開朗的啟悟。范文最好直接選用優秀的文學作品,比如胡適先生的《差不多先生傳》,非常幽默。我就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學習怎么樣把文章寫得饒有興趣。他們有興趣,仿得有模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