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樣
黃小平的文章以短小常見,文字不多卻包含了深刻的哲理,給人帶來心靈的慰藉與啟迪。他的文章常被作為素材引入作文,并被《讀者》《意林》等報刊轉載。故事短小,所以方便記憶,而道理深刻,更能說明問題。
淹不沒的光芒
弟子問師傅,一個人怎樣才能在茫茫人海中不被淹沒?師傅見夜空中幾只螢火蟲在飛,便問:“你看見螢火蟲了嗎?”“看見了。”“那你是怎樣看見它們的?”“我是通過螢火蟲的光發現的。”“是的,我們并沒有看見夜空中的螢火蟲,只不過是看見了螢火蟲的光而已。茫茫夜色,可以淹沒螢火蟲的形體,卻無法淹沒螢火蟲的光芒。一個人如果也能像螢火蟲這樣,發出獨有的光芒,就不會被茫茫人海所淹沒!”
【點評】世界就像一片海洋,而我們就是海洋里的一滴水,渺小到了極點。然而,我們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閃光點,要想不被人海所淹沒,那就要發出自己的光芒!這個故事適用于發現、優點、成長等話題。
冰上哲學
課堂上,教授問:“什么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呀?”學生回答:一是因為冰面太光滑,鞋面與冰面的摩擦力太小;二是因為冰面太平坦,腳一打滑,便沒有什么不平的東西阻止腳滑下去。”教授根據學員們的回答,做出總結: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一是因為冰面光滑,缺少阻力;二是因為冰面平坦,缺少坎坷。阻力和坎坷,這些看似有礙于我們前進的東西,卻反過來成就了我們,讓人生之路走得更穩健、更順暢。
【點評】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在冰面上滑行,能加快行進的速度,卻也容易摔倒。有時候,阻力可以變成動力,讓一個人走得更穩、更好!所以,我們要感謝挫折和失敗,它們讓我們變得更強大。這個故事適用于阻力、成長、人生等話題。
讓人跑不快的沙子
“在沙灘上,為什么跑不快呢?”弟子問。
“為什么在沙灘上跑,摔倒了,卻摔不傷呢?”大師反問。
“軟綿的沙子,起到了緩沖的作用。”弟子說。
“現在你該知道在沙灘上為什么跑不快的原因了吧。”大師說。
可弟子仍未開悟。大師說:“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既跑得快,又沒有摔傷的危險。天下的好事,那些驕人的成績和讓人羨慕的光環,都是伴著風險和隱患的啊!”
【點評】世界就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在給你陽光雨露的同時,也會降下災難和痛苦。在沙灘上奔跑,減緩了你的速度,卻增加了安全感。生活本來如此,我們要在“快與慢”“好與壞”“悲與喜”中學會成長,領悟人生。這個故事適用于成長、隱患、轉變等話題。
停下來的陀螺
一個孩子,由于學習不努力,被老師批評了。孩子回家問媽媽,老師為什么批評他。媽媽問:“一只旋轉的陀螺,怎樣才能讓它停下來?”孩子說:“不用鞭子抽打它,旋轉的陀螺就會慢慢停下來。”“如果不去抽打它,為什么自己就會停下來?因為每一只陀螺都有自身的惰性。”同樣,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惰性,老師的批評,就像是對陀螺的抽打,為了不讓你自己停下來。
【點評】本文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其實,每個人都像陀螺一樣,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旋轉,要想讓自己不停下來,就得有外力的抽打。因此,我們不能把外力看成壓力,原來它是無窮的動力呀!本文適用于外力、惰性、成長等話題。
苦盡甘來
春天,一只小鳥啄食樹上剛結出的果子,果子卻是苦的。小鳥不解地問母鳥。母鳥說:“有的生命,生來就是來吃苦的。”“生來就是來吃苦的,那生命還有什么意義呢?”“苦吃盡了,留下來的是甜。”秋天,母鳥讓小鳥飛到樹上去嘗成熟的果子,嘗過后,發現所有的果子都是甜的。小鳥又問母鳥。母鳥說:“也許,這就是果子們吃苦的意義。”
【點評】本文雖然短小,卻道出了苦與甜的關系。苦與甜,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只有吃盡生活之苦,才能享受人生之甜。為了那份甜,我們一定要耐住寂寞,堅持到最后!這個故事適用于苦難、坎坷、成功等話題。
學會遠看
他跟人外出做生意,不但沒賺到錢,連本都賠進去了,從此一蹶不振。一天,父親在他眼前舉著一個蘋果,問,這蘋果大嗎?他說大。父親指著遠處的一片果林,說,這個大蘋果就在那片果林里摘的,果林里還有很多大蘋果,但能都看見嗎?他望向那片果林,連一個蘋果都看不到。父親又說,有些事,近處去看,會看得很大,一旦拉遠去看,就會慢慢地變小,甚至消失。面對人生的一些苦難和不幸,也要學著放遠去看。
【點評】每個人的眼中都有自己的風景,為何會產生不同的心緒?有的人把苦難放在眼前,越看越近;有的人把不幸看得很遠,心中也就少了雜念。對待事物的時候,心態很重要,角度不同,心情也會不同。這個故事適用于遠見、成長、未來等話題。
打鐵的鐵錘
鐵錘打過無數的鐵,打造過無數的刀具,可打出的刀具幾乎都是次品和殘品。人們也感到奇怪,這個鐵匠鋪里怎么打造不出好的刀具呢?于是,人們請了一位最好的打鐵師傅,選了一塊最好的鐵器,燒了一盆最旺的火爐,打造一把刀具。可最后,打出的刀具仍是次品。經打鐵師傅一檢驗,這把鐵錘本身就是劣質鐵造出的次品。人們換了一把好鐵打造的硬鐵錘,后來,這個鐵匠鋪里,打造出來的都是上好的刀具。
【點評】這是一個啟人心智的故事。它告訴我們:當問題出現時,不要一味地把責任推給別人,而應從自身查找原因。有時候,不是外界條件不夠好,而是我們太挑剔,或者自己根本沒有那個能力。認真反省,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使事情盡早地步入正軌。這個故事適用于責任、自省、成才等話題。
沒有小結
當試卷發下來時,我們都傻了:與前兩天考的試卷一樣,老師是不是發錯了試卷?可老師說,沒錯,考的就是這份試卷。第二天,老師把改好的試卷發給我們,我們一對照,驚訝地發現,很多上次做錯了的地方,這次也做錯了,而且犯的是同樣的錯誤。老師說,你們兩次犯同樣的錯誤,這說明你們沒進行小結,既不懂得從中總結經驗,也不知道從中吸取教訓。
【點評】竹子,每隔一段時間做一次小結,完成一次成長,而學習和生活也應該如此。當老師把同樣的試卷發下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很費解,做過的為什么還要再做一次呢?結果,很多人并沒有把犯過的錯改正過來。竹子善于小結,我們為何做不到呢?這個故事適用于總結、方法、成長等話題。
會有更好的等你
小童的父親在縣城工作,每當父親回家,都會帶回好多好吃的東西,而小童總會分給小伙伴。一次,小童將一袋糖果分給小伙伴,唯獨沒有給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第二天,小童把我找到一邊,說:“這糖果最好吃了,我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給別人,只留給你!”有時候,上天沒有給你想要的,不是因為你不配,而是你值得擁有更好的。錯過了這顆糖,還有更好的等著你。
【點評】人生是公平的,即使你暫時沒有實現愿望,但這并不說明你已經被生活拋棄了。你失去的只是眼前的小利益,而放眼望去,更大的幸福正等著你。所以,千萬別目光短淺,友善地對待每一個人吧,美好的生活正在向你招手!這個故事適用于等待、眼界、舍得等話題。
自己折斷的樹枝
早晨起床,我見院里一棵樹的一根枝條被折斷了。這是這棵樹上一根最長的枝條,長得有點出奇。昨晚又沒有刮風,它是怎么折斷的呢?父親說:“它是自己折斷自己的,是被自己沒有節制的生長折斷的。”從折斷的樹枝,我想到受傷害的人生,其實,人生的很多傷害,并非來自外界,而是來自我們自身,來自我們內心深處那不可抑制的欲望。
【點評】每個人都有欲望,欲望一旦膨脹,就會像那根折斷的樹枝一樣,面臨著脫離母體的危險。人們要學會抑制私念,維系自身的心理平衡,因為一味地索取或貪婪成性,總會有滅頂之災。這個故事適用于傷害、欲望、自護等話題。
水的味道
旅行者決定用三年徒步走遍全國的城市。一天,旅行者敲開一家房門,請求屋主給他一杯水喝。屋主給他倒了一杯水,旅行者一仰頭,一口把水喝下去。屋子的主人問:“喝出水的味道了嗎?”旅行者反問:“水怎么會有味道呢?”屋子的主人又給他倒了一杯水,要他坐下來,慢慢地喝下去。這一次,旅行者喝出了水的甜味。“喝第一杯水時,你沒有喝出水的味道,因為你喝水純是為了解渴,目的性太強。做任何事都是這樣,目的性太強,就會失去做事的味道。”
【點評】水有味道嗎?如果只是為了解渴,一口氣地喝下去,也許品嘗不到它的甘甜。其實,水是有味道的,它夾雜著某些情感,讓人在喝下去的那一刻,感受到了痛快與幸福。做事情也是一樣,我們也不能目的性太強,一旦忽略了周圍了風景,那怎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呢?這個故事適用于人生、欣賞、動機等話題。
蘋果好吃嗎
幾個大人正在談論哪種水果最好吃,最后,他們首推蘋果。一個小孩聽了,急忙跑到后院,從樹上摘下一個蘋果,一咬,又酸又苦。小孩回到大人身邊,問:“誰說蘋果好吃?”大人看了一眼他手中咬了一口的青蘋果,明白了。“蘋果好吃,并不是什么時候都好吃,只有等蘋果熟了后才好吃。”人生也是一個蘋果,再甜美幸福的人生,也有苦澀的時候。
【點評】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有完美的一面,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蘋果好吃,但并不是沒熟透的,只有當時機成熟的時候,才能吃出甘甜的味道。人生也是如此,不可能總一帆風順,痛苦和挫折會接踵而至,如果只看到灰暗的一面,而不去發現其中的美好,那注定不會幸福。相反,美好的生活是需要爭取的,需要保鮮和維護。這個故事適用于等待、享用、幸福等話題。
天堂草的天堂
很多人認為天堂草一定很稀有、很珍貴。天堂草又名矮生百慕大草,根系發達,因其低矮平整的特性常用于足球場,也可以用于公路綠化帶。原來,天堂草并非什么稀有珍貴,而是極為普通。它需求的少,只需一點雨露便可快樂生長;它抗壓性強,無論環境多么惡劣都能活下來。生命,如果能像天堂草一樣,需求的少,給予的多,那么,無論生長在哪里,哪里都是它生長的天堂。
【點評】天堂草有個美麗的名字,卻是一種極為普通的草!它需求的少,給予的多,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由此聯想到人,無論處于何種境況,無論面對怎樣的人生,都應該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抗爭,也許得不到好的結果,卻是唯一有效的方式。這個故事適用于生長、奉獻、平凡等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