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以信息傳播為主的思考者
每一天,我們的生活里都離不開新聞,小到身邊瑣事,大到國家、國際發生的大事,我們都盡在掌握。我們習慣了給予新聞記者以“無冕之王”的稱號,在我看來,新聞人還應該是以信息傳播為主的思考者。
“十八般武藝”不可少
進入新聞學殿堂的第一課,老師都會告訴你,新聞學專業旨在培養掌握國家政策法規,具備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網絡時代的傳播技能,具有寬廣儲備知識的一線采寫與后方編輯人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接收和了解信息。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人,只有通過專業的學習和訓練,才能夠寫出深刻、翔實的報道。否則,你的文章很可能變成“流言家的樂園”或是“小說家的故事”,而不是真實、全面、準確的消息。
為此,新聞學專業的學生們,不僅要將新聞學理論、傳播學理論、新聞傳播史、中國新聞史、新聞采訪學、新聞寫作、新聞編輯學、深度報道、新聞評論學、新聞攝影、媒介倫理與法規、現當代文學等基礎性課程爛熟于心,更要著眼于時代發展,熟悉新聞運用擬態、新聞數據呈現等新概念的表達方式,探索數字傳播技術的廣泛應用、媒介管理與經營等多維度延伸,逐漸成長為一個全媒體時代的標準新聞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對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講,新聞實踐的重要性無須多言。如今,很多高校都要求新聞專業的畢業生要有一定量的實踐作品,才能修滿學分畢業。所以,實習是新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高校都會將大四年級作為實習的考核期,以學生在傳統紙媒、雜志、互聯網、手機等客戶端發布的稿件質量與數量為準,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運用情況。
此外,由于媒體的行業特殊性,也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新聞學專業學生需著意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根據教育部權威數據統計結果顯示,目前全國開設新聞學專業的高等院校共有307所,每年畢業的專業新聞人多達20000人至22000人。如此龐大的就業壓力,新聞類畢業生究竟該何去何從?
新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對口的方向有三個:新聞業(包括專業媒體及一些單位的新聞宣傳部門)、公關業和廣告業,就業領域很寬。但是,隨著新聞制作數碼化及互聯網的普及程度日益上升,傳統、專業的新聞文化正在受到挑戰。如今,全國的傳統媒體都在轉型之路上尋求新“生機”,新舊媒體的融合已經從電腦PC端的大網呈現逐漸轉變為多媒介平臺、多互動渠道的整合輸出。在某種意義上來看,新聞的輸出亦成為一種有態度的“營銷”方式。那么,新聞學專業的畢業生真的無用武之地了嗎?
事實上,人才市場不是不需要新聞專業人才,而是需要適應國際化潮流、掌握信息化手段、靈活應用的全媒體化人才。從記者的信息獲取渠道來說,能夠熟練閱讀國外媒體信息,掌握一門甚至多門外語的人,更容易獲得大媒體的青睞;從交流工具上來說,現在的采訪渠道已經不局限于面訪、電話和郵件了,在線采訪、微博采訪、微信采訪成為了新的更迅速的溝通方式,這也是媒體人必須適應和掌握的。由此可見,成為一個全媒體化人才,對將來的就業是大有裨益的。
擁有新聞學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有: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湖南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安徽大學、西南政法大學、湖北大學等。
傳播學:溝通世界的無限可能
一提起傳播學,大家并不會陌生。在如今這個動動手指就能獲取信息的時代,傳播與溝通變得越來越重要。傳播學鮮活地存在于我們點滴的生活里。
電子新聞時代的產物
如果說,新聞學是報刊新聞時代的產物,偏重于業務研究或“術”的研究,那么傳播學則是電子新聞時代的產物,側重于理論研究或“學”的研究。隨著21世紀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傳播學專業將為國家培養大批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的中高級人才,有著無限廣闊的發展前景。
撬動社會信息變革的杠桿
傳播學是有特色的實用型專業,主要以電視和計算機網絡媒體為傳播手段,以科教影視傳播為特色,以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和人文精神為宗旨,能夠駕馭現代媒體技術的文理交叉、技藝結合的中高級復合型傳播人才。如今的傳播學研究,早已不是上世紀口號型的公益廣告,而是撬動社會信息變革的實驗杠桿。
當然,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是實現所有這些可能的先決條件。而傳播學與新聞學的“互動關系”,亦如同是雙方的催化劑,在本科四年的學習中,一樣是“探索永不停止”。中國新聞傳播史、外國新聞傳播史、傳播學概論、新聞學概論、輿論學等課程,讓你認識傳播學的偉大奠基人,熟悉拉斯韋爾的5W模式、卡爾·霍夫蘭對傳播效果的勸服研究。
廣闊的就業渠道
傳播學專業畢業生可在新聞媒體機構、出版機構、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廣告公司,從事編輯、記者、編導、主持、制作、廣告與文化交流活動策劃、計算機網絡傳播工作。CCTV、BTV、鳳凰衛視、上海文廣、新華社(新華網)、中國政府網、搜狐網、騰訊網、網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以及各種雜志社等,這些你耳熟能詳的地方都可以成為將來大試身手的地方。
擁有傳播學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有: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廣告學:創意的精靈
電視、手機、網絡,甚至在電梯里,當我們為鋪天蓋地的廣告應接不暇時,又會為一些制作精美、具有獨特創意的廣告拍案叫絕。廣告學就是一門獨具創意的專業,它將創意、視覺、商業完美融合,不愧是創意界的精靈。
創意與理論的完美結合
想要做一名數字領域的先行者,扎實的理論和技術功底是必不可少的?;叵氪髮W四年的廣告學熏陶,傳播學概論、廣告學概論、廣告心理學、中外廣告法規等課程,為你架構起以概念為中心的媒介碎片的發展進程;廣告創意與策劃、廣告攝像與攝影、基礎繪畫、廣告文案寫作、應用軟件設計等,則把技術發展和數字工具的運用呈現在你的面前;廣告經營與管理、廣告媒介研究、會展基礎與實務是你從線上到線下的理論支撐;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公共關系學、市場調查與分析等,教會你如何研究消費者的行為變化。
學成歸來,何去何從
每年,全國有數以萬計的廣告人從象牙塔走入廣告業職場,他們或進入像麥肯光明、北京電通、天聯廣告公司、恒美廣告公司等全球知名公司;或搖身一變,成為穿梭于萬博宣偉、博雅公關、奧美公關比稿場上的專業選手。如果你內向恬然,偏于傳統,那么傳統媒體數字轉型與營銷“變”局的“先遣者”則是你的最佳選擇。
擁有廣告學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有中國傳媒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廈門大學、廣西藝術學院、閩江學院等。
廣播電視學:為最多的受眾奉獻精彩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此語中的“秀才”與我們今天大家熟知的“宅男”“宅女”有幾多相似,但并不是說“秀才”和“宅男”“宅女”們天生就神通廣大,而是他們借助了一個中介平臺,只是前者是書籍,后者是如今發達的媒介。在廣播電視仍占據著傳媒市場巨頭的時代,廣播電視學專業更發揮著它的“普通性”。
一個臺前幕后的專業
廣播電視學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一個新專業。在電訊技術和電子技術的支持下,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方式、范圍、速度和內容已經大大超過傳統新聞傳播。聽“聲音”,看“圖像”,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廣播電視學與傳統新聞學相比,在“寫”的范圍外大大地向“說”的領域開拓。
廣播電視學的學生主要學習新聞學、廣播電視學,以及與廣播電視有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到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寫作、編導、播音、節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廣播電視學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廣播電視概論、廣播電視技術基礎、廣播電視新聞采訪與寫作、廣播電視編輯與節目制作、電視專題與電視欄目、電視攝像、外國廣播電視事業、電視作品分析、公共關系學等。
另外,由于傳播方式的改變,要將手寫的內容轉換成電視語言,所以課程學習之外,不如多到實驗室里去操控編輯機器吧。
多元的選擇
盡管網絡、手機等新媒體來勢兇猛,但廣播電視從業者也沒有低下他們高貴的頭顱,反而激發出更有力的斗志。如今,衛星及時傳送和互聯網多向互動發送,將逐步成為占主導地位的傳送方式,隨意收看成百上千套電視節目也會成為現實,系統性、直播型、紀錄片、頻道專業化將成為節目生產和節目設置的主流。對于該專業的畢業生來說,他們有著更廣闊的就業前景和更加多元化的選擇。
當然,機遇與挑戰并存,除去電視臺、廣播電臺做主持、播音、記者、編輯、導播等外,還可以做獨立的制片人,或制作有自己風格的作品向廣播、電視臺推廣。另外,由于媒體與宣傳緊密相聯,許多上市公司非常重視自身的公關宣傳,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也歡迎大批廣播電視學專業畢業生的前往,為企業與媒體之間的有效溝通鋪路。
擁有廣播電視學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有汕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
數字出版:數字時代的新寵
應運時代而生
數字出版在學界并沒有統一的定義。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陳麗菲教授認為:“它是對原創作品的數字化各類資源進行合理分布、最優共享和有效協作基礎上的內容出版。包括原創作品的數字化、編輯加工的數字化、印刷復制的數字化、發行銷售的數字化和閱讀消費的數字化?!弊鳛橐粋€新專業,它的發展也還在探索之中。課程設置大體以傳播學和數字化應用為主,如傳播學、出版學、數字出版概論、數字媒體編輯、數字媒體技術與應用、數字出版物創編、數字出版營銷、數字版權管理等。
夯實基礎,接受挑戰
數字出版是以傳統的編輯出版中隨著技術手段的更新開設的。這也使得與傳統的編輯出版相比,數字出版更有優勢。
由于數字出版內容、出版方式、生產模式、傳播媒介、流通途徑、閱讀方式以及經營手段等都要實現數字化,因而較之傳統的編輯出版,數字出版具有成本低、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閱讀快捷、信息獲取量大、互動性強等諸多優勢。但傳統出版物長期以來在人們心目中仍占重要位置,加之互聯網技術在我國廣泛應用起步較晚,傳統出版物所占比重仍然較高,這也是數字出版所面臨的挑戰。隨著數字技術的翻新和提升,我國一定會進入與時俱進的數字出版時代?,F今,我國已將推進數字出版列為重要發展方向,數字出版的蓬勃發展必將有利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構建。
數字出版專業雖較編輯出版學專業更為數字化、迅猛化,然而,編輯出版專業是基礎,任何一個出版工作人員都必須先具備書刊編輯策劃、出版經營管理、出版物市場營銷、出版新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在此基礎上,才能考慮如何使版式設計更加合理、繁而不亂,如何使搜索方式邏輯性更強,面臨海量數字化信息沉著穩定,通過最直接、最富創造力的形式吸引廣大讀者的視聽感官??傊?,二者并無優劣之分,只要你能在課題訓練、社會實踐以及專業實習這幾個環節上穩扎穩打,就會成為出版運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在就業上,畢業生既可以面向傳統的出版社、期刊社、報社、文化傳播與發展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尋求職業崗位,也可以到數字出版、多媒體制作等文化創意產業及相關行業,從事數字內容創意與表達、多媒體信息采集與編輯、跨媒體出版運營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