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將計劃生育列為基本國策。農村地區作為重點難點地區,為了維持低的出生率,使統計數字達標,當地的計生干部想盡宣傳手段,口號標語便是一計。“引下來、流下來,就是不能生下來!”“寧可血流成河,不準超生一個”“該流不流,扒房牽牛”……如此雷人的口號,響徹中國農村地區的天空。
三十多年過去了,這些地區早已擺脫了貧窮的帽子,成為相對于城市的后起之秀。尤其是在汽車行業,廣大的農村地區被奉為最有潛力的未來市場。渠道先行,無網不勝。以渠道下沉為口號,眾多汽車廠商早已樹立了鮮明的旗幟。然而,渠道究竟應該怎么沉?
沉,應該有兩種沉法:沉魚落雁,沉重哀悼。是前者那么美,還是后者那么悲?
汽車作為一個高現金流的行業,當市場爆棚的時候,眾多投資人愿意往這個圈子里擠;而當車市不那么樂觀的時候,很多投資人開始觀望,比如,去年開始,渠道發展普遍出現減緩或者停滯的狀態。
但是,面對著每天生產出來的眾多新車,以及飽和了的一二線市場,如何開拓中國最廣大的農村地區就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去年,某品牌推出了“史上最長放假停產”,理由種種,不一而足,但難以掩飾銷路不暢的尷尬。
目標必須有所轉移,中國車市已然探索并走出了一條城市包圍農村的道路。中國人口接近14億,農村人口就占9億,這個市場空間巨大。但是,渠道如何踏踏實實地下沉到農村地區,發展一大批汽車行業的農民企業家,是廠商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