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地處中國最北部,面積相當于吉林、遼寧、山東三省之和,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自然生態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全國最大的連片森林,林業資源總面積達3175萬公頃,占全省土地面積的一半以上,擁有黑龍江、烏蘇里江兩大界江以及最大淡水界湖“興凱湖”等豐富的水系資源,是中國大陸最北端、最東端的地理極點。同時還是我國濕地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全省的天然濕地總面積5.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七分之一。
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為黑龍江提供了發展旅游業的天然優勢。近年來,黑龍江省借助獨特的區位優勢與自然優勢,大力發展冰雪旅游與夏季旅游,其中濕地生態旅游則成為了黑龍江夏季避暑旅游的又一新的亮點,而旅游業的整體發展也必將助推經濟發展,成為黑龍江省新的經濟增長點。
黑龍江省省長陸昊曾在介紹黑龍江有關情況時表示,黑龍江地區的經濟發展,永遠離不開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和它的歷史文化傳統。目前的經濟發展、工業發展遇到了多年來沒有的嚴峻的挑戰。但是第三產業保持著很好的發展勢頭,在生態化的整體性所帶來的旅游產業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2014年黑龍江省增加了旅游產品的供給,總體上我們的旅游業保持了很好的發展勢頭。什么是未來中國有潛力的、有總需求支撐的經濟增長點,我個人判斷旅游業毫無疑問是一個重要領域。
生態化作為黑龍江最重要的資源稟賦,這是經過多少年長期努力,形成的寶貴積累,多年來我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有關重大戰略部署,很好的履行了保護生態的職能,全省現在有22萬平方公里的森林資源,有五萬多平方公里的濕地資源。
濕地是地球上最具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它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生命搖籃”、“物種基因庫”。資源極其珍貴,我國現有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5.58%,是濕地大國。黑龍江則是我國濕地資源大省,濕地數量占全國濕地的八分之一,從面積上看,黑龍江濕地占了全國濕地的五分之一,且濕地種類豐富多樣,風光秀美。
據悉,多年來黑龍江省為濕地的保護和恢復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目前建立了87個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其中23個國家級保護區、64個省級保護區。目前為止,形成了全中國最大的濕地保護管理網絡。同時黑龍江還是第一個通過了濕地保護條例的省份,率先實現了立法,為了保護好濕地。2014年濕地率先納入了地方經濟發展指標體系,其中森林覆蓋率是對地方領導干部考核的指標之一。
在談到如何看待濕地資源與旅游發展的問題時,國家旅游局副局長李世宏表示,濕地本身不等于資源,只有進行了嚴格的生態保護,才等于資源;濕地本身也不等于產品,只有通過合理的設計與開發,遵循特殊的規律和嚴格的原則,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態旅游產品,濕地作為一種生態旅游的產品,一旦做成功了,就一定是綜合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跨越式發展,有綜合效益可圖。
面對濕地旅游的未來發展,黑龍江省必將面臨如何平衡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二者之間的問題,要將黑龍江夏季特色旅游資源盡快轉化為旅游產品,就必須對現有資源進行建設和開發,但同時生態旅游業要實現長足發展,就一定要走可持續利用這條路,要做到開發與保護并重,在發展生態旅游的同時,善用寶貴的資源,積極宣傳引導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加強科普教育,讓游客在欣賞綠色的同時,增強保護綠色的意識。確保現有濕地性質不變,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退化,景觀常存,永續利用。把黑龍江省建設成為國際濕地生態旅游的體驗地、中國濕地生態旅游的目的地的總地標。
陸昊指出,發展濕地旅游要遵循5條原則,一是要把保護放在前面,突出保護與利用的結合,保護濕地毫無疑問應該作為我們這一階段很重要的職能。二是要科學把握濕地資源作為城市休閑功能和旅游景觀功能的不同定位,哪些定位是休閑資源、生態休閑產品,哪些定位為景觀資源。三是應該跟其他的生態旅游或者是文化旅游產品做組合的開發,而這種組合開發,恰恰是黑龍江的重要的優勢。一個游客專門坐飛機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去專門看一塊濕地不大容易。四是深入開發濕地旅游方式,五是要通過濕地旅游進一步探索人類觀察、理解、認識濕地的新路徑。
據悉,黑龍江正打造“避暑勝地”夏季旅游品牌、推介夏季黑龍江生態旅游產品,并在2015年發布“華夏東極,暢爽龍江”、“森林深處,暢爽龍江”、“火山濕地,暢爽龍江”夏季旅游精品線路,與2014年冬天推出的“冰雪之冠黑龍江”冬季旅游產品哈爾濱-亞布力-雪鄉精品線路遙相呼應,形成黑龍江冬夏兩季核心旅游產品定位,共同組成黑龍江整體旅游品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