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一些思考
趙倩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分行 貴州貴陽 550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整體的經濟水平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金融體系的發展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金融體系的發展也離不開實體經濟的發展,因為金融體系的由來就是實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延伸。
金融體系;實體經濟;影響關系;發展規律;協調措施
金融體系和社會經濟有著莫大關系,一方面可以加快社會經濟發展,而且還可以明確市場經濟的波動以及周期之間聯系,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社會經濟穩定、持續的發展。文章首先對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概念進行了簡要的分析,之后對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之間的影響關系做出研究,同時對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發展規律給予介紹,這樣能夠有效規避經濟的風險,最后對協調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關系的有效措施給出了筆者的意見。全面解讀了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之間的種種關系,希望筆者的研究可以對業內人士起到一些建議和幫助。
1.1 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內容進行闡述精神消費和物質產品。而精神消費和物質產品也可以從宏觀經濟學角度以及經濟特點角度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宏觀的經濟學概念:實體經濟包括有關經濟經營的活動,其中可以細化為工業、交通、信息、文化等等各個方面的產業,是發展整體經濟的基礎。經濟特點:主要包括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作用以及人們基本的生活、生產資料。整體來看,實體經濟可以確保人們生活和經濟的發展的基礎,人們的精神文化消費以及物質基礎都能夠利用實體經濟實現。
1.2 金融體系
金融體系也可以分為兩個角度內容進行闡述整體角度和宏觀概念角度。整體角度:
金融體系看作是國家的綜合性體系,能夠體現出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情況,也可以看作是一個經濟發展的框架,中介管理機構、金融交易平臺、市場資產聯合構成了金融體系。
宏觀概念角度:金融制度在國家整體經濟中運作時所形成的一個重要的模式,每個國家之間都不盡相同,都有一定的差異性,這根據每個國家的發展水平與發展速度的不同而產生的差異。
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之間發展有著必要的影響關系,目前我們國家在發展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中更傾向于金融體系的發展。因為在進行實體經濟的發展中其利益是主要的目的,這和金融體系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區別,這就需要進行重新的優化配置。只有加強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政府部門也積極主導,給實體經濟提供大力的支持,促進經濟的發展,并對實體經濟加強構建進度,給實體企業提供便利的資源支持和物質保障。
3.1 金融體系自身的運行規律
目前,我們國家的金融體系發展有著固有規律和邏輯,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了當下金融體系演變速度快、結構多變。我們可以利用“投機”的方式理解金融體系的規律。
“投機”是金融體系在交易中能夠起到調和的作用,投機帶來的金融體系的風險范圍和資金配置,是因為很高的風險和收益的擴大。金融投機是在價格較高且供不應求的時候進行賣出,實在價格較低且供大于求的時候買進,而在這之中投機者不進行生產以及消費,僅僅是在買與賣這個過程中取得差價獲取利益。掌握好投機的適度更加方便實現資金的跨期配置,同時促進了市場的價格波動。
3.2 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匹配程度
各個國家都在發展傳統金融體系,其目的是為了帶動經濟的增長,所以對金融體系進行發展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國家退出了很多的舉措與政策為了促進金融發展,這也成為放松金融監管的依據。但是,盡管各個國家都在努力發展金融體系,金融危機還是爆發了。一些經濟學家為了解釋傳統理論和經濟實踐的對立現象,重新說明了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并且認為金融發展不只是單一的促進經濟增長,而且還存在一定的范圍。
4.1 金融體系自由化改革
目前,我們國家只有在金融體系快速、穩定的發展的前提下,才能夠在市場經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金融體系在金融行業中想要發揮出預想的功效,那么就要進行合理的改革。政府對金融體系進行宏觀的調控,為金融體系指引正確的方向,那么就需要進行合理化的改革,從而保障了實現市場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效益的提高以及想要快速穩定的發展就需要在此之間協調管理。
4.2 完善實體經濟資本市場的發展
我國經濟市場的發展主要受到影響的因素有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想要對資本市場進行穩定的發展就離不開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改革,而資本市場、實體經濟、金融體系這三點的相互制約聯系到了我國的經濟整體發展,就需要完善實體經濟資本市場的發展。資本市場在發展過程中還要對金融信用結構進行完善,增加融資渠道,以保障實體經濟擁有良好的金融體系環境,提供資金保障,進一步促進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共同發展。
綜上所述,目前我們國家對現代經濟建設中離不開金融體系的發展,金融體系的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國家富強至關重要。而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之間的種種關聯需要業內人士進行深入的研究。近些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十分迅速,以至于業內人士對金融體系的管理、研究跟不上節奏,致使金融風險的幾率增加。熟練掌握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之間的種種關聯,從而制定出相關策略,能夠令地方經濟能夠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最后達到順利對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之間平衡失調的規避。
[1]鄭煦.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思考[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6,06:89~90.
[2]杜偉.關于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思考[J].現代國企研究,2016,08:49.
[3]白欽先,薛陽.金融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哲學思考[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56~60.
[4]甘維.基于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不平衡視角的早期金融危機預警模型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5]劉林.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反思[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5,07:13~14.
[6]孫 立.淺析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關系[J].經濟師,2015,12:202+204.
[7]姜英梅.中東金融體系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
F831
A
1004-7344(2016)31-0243-01
2016-10-19
趙倩(1989-),女,漢族,貴州遵義人,本科,主要從事銀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