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丹
供電企業財務預算風險及管理措施探討
江丹
(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利辛縣供電公司 安徽省利辛縣 236700)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供電企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在財務預算方面出現許多問題。傳統的財務預算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市場的需要,供電企業需要借鑒國內外先進企業的經營模式,完善財務管理體系。本文將具體探討財務預算風險控制的作用、目前供電企業財務預算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財務預算管理措施,希望給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供電企業;財務預算風險;管理措施
供電企業的健康發展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供電企業具有業務復雜、規模較大等特征,其財務預算風險和管理措施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正常經營。因此,供電企業必須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進行財務預算的風險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健全管理體系,從而促進供電企業的長足發展。
財務預算風險控制是供電企業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企業制定規劃后,按照規劃控制財務成本,如果出現其他影響因素,需要重新調整有關計劃,預算風險。②財務預算風險控制需要企業建立起一套較為成熟的財務管理體系。供電企業需要對財務成本進行內部控制,財務部門的作用至為關鍵。③財務預算是指將財務進行分配和控制,保證各部門之間能妥善分工協作,促進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1]。
2.1 財務管理體系有所欠缺
當前一些企業雖然意識到財務預算風險的重要性,但是財務管理體系沒有得到有效完善,致使在具體工作中無法有效控制企業內部的資金運作。供電企業如果在財務管理體系上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經濟損失的情況,影響企業的穩定發展。
2.2 財務管理人員能力不高
我國大多數的供電企業都選擇工作時間較長的員工作為財務管理人員,認為這種人員設置可以使財務管理更加妥當。但是這些較為年長的員工思想陳舊,認知較為落后,并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此外,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比較單一,致使工作人員的管理意識十分薄弱[2]。
2.3 傳統財務預算局限性大
當前部分企業還采用傳統的財務預算模式,這種財務預算局限性很大,使供電企業的財務管理出現問題。陳舊的財務管理觀念不能合理控制內部的財務問題,最終會使企業出現財務風險,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3.1 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
對企業的內部財務成本進行控制管理,首先要完善相應的制度體系,按照規劃支出資金,避免發生浪費現象。企業建立一套成熟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可以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對財務成本進行控制之前,要制定合理的規劃方案,由各部門嚴格執行。各個部門的主管在審核無誤之后,將財務成本交到財務部門進行統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中間環節的成本。
3.2 提高財務管理人員水平
供電企業的財務部門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財務部門管理人員的能力直接關系著財務部門的工作質量。因此,供電企業應該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水平。
①高層領導應該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對表現較好的員工給予獎勵,充分調動財務人員的積極性,提高業務水平。②企業應當對員工展開培訓,使員工的知識能力與時俱進,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③企業應當定期開展考核評估,對財務人員的素質進行考核,規定考核未通過的財務人員要受到相應懲罰,以此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能力。
一名合格的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有專業的核算能力,還要具備規劃財務管理措施的能力[3]。財務管理人員水平的提高,可以直接帶動企業的發展,提高供電企業經濟效益。財務人員自身也要不斷學習,掌握理財本領,把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市場發展相結合,確定成本控制目標,進行預算風險管理,為企業做出應有貢獻。
3.3 更新財務風險管理理念
傳統的財務風險管理的理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企業的發展要求,財務部門的管理人員必須更新財務風險管理理念,完善相應的財務管理體系。
①財務部門可以引進國內外企業先進的理念,結合所在企業的現實情況,對具體的管理措施進行調整。②企業要在借鑒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完善財務預算管理的理念,激發工作人員的創造力。③企業可以吸收大量的財務預算管理人才,加強財務成本控制力度,解決企業的預算風險問題。
財務預算風險控制直接關系著企業的長足發展,是企業業務管理中一項重點工程。電力企業是我國具有影響力的重要行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供電企業必須探討有效的財務風險管理措施,如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提高財務管理人員水平、更新財務風險管理理念等,從而提高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
[1]薛緋.基于財務風險防范的戰略預算管理評價與優化研究[D].東華大學,2013.
[2]石文龍.淺析新形勢下供電企業財務管理的優化措施[A].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
[3]何婉欣.供電企業實施財務剛性預算管理的分析與探討[J].商業會計,2015,16:52~53.
F406.72
A
1004-7344(2016)31-0238-01
201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