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瑛
營林工作在林業可持續發展建設中的作用分析
李小瑛
(廣西國有欽廉林場 廣西欽州 535000)
新時期,森林作為可持續發展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越來越凸顯,這種地位作用不僅僅體現在經濟效益方面,更體現在社會效益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林業也是改善生態的重要環節。本文著重對營林工作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展開探討,希望給讀者以啟示。
營林工作;林業;可持續發展;作用分析
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對林業工作的投入和政策的傾斜,林業發展迎來了春天,營林工作在林業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林業工作的基礎性工作,必須得到高度重視。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營林工作還存在著技術較為單一、一些單位建設發展不夠認真、基礎體系構建不完善等問題,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1)始終緊扣質量為核心。營林所有的經營管理均要以質量為前提,營林工作不能僅僅重視商業造林,更要重視做好生態造林工作,要將兩者充分結合起來,實踐中這方面做得不夠好的原因主要是對幼林培育的投入不夠,監督檢查力度不足。
(2)重視做好造林規劃。造林規劃屬于造林準備工作之一,要盡早列出造林的重點項目,列入規劃盡早落地,要大力推動群眾性的綠化造林工作,并與城鎮綠化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3)加大對生態林的補償力度。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林業的生長周期較長,尤其是對于生態林來說,不產生任何經濟效益,必須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的關注,必須加強生態林的統一和規范建設,加強對生態林保護的強烈責任感。
(1)可以較好的防止水土流失。在我國,一些地區由于不重視林木的保護,特別是南方降雨量較大,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容易造成河道的堵塞,泥石流的發生等,這些對房屋和農田損壞嚴重,甚至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抓好營林工作,做好植樹造林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舉措。
(2)可以較好的抵擋風沙。在我國的一些大城市特別是北方城市,風沙和沙塵暴問題越來越嚴重,顯著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給農田種植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做好營林工作有助于抵御沙塵暴。
(3)可以較好的凈化空氣。城市化的發展推高了溫室效應,二氧化碳釋放過度,空氣中的霧霾、灰塵也甚囂塵上。對于人們生命和生活質量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眾所周知,林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釋放的是氧氣,對于保護環境、凈化空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林業還能幫助抵御病毒。研究表明,每年林木可以吸收灰塵300~900t/hm2,吸收二氧化碳每天達1000kg/hm2,吸收二氧化硫每個月可達60kg/hm2;一畝的松柏林24h內可以分泌1kg的殺毒菌,對痢疾病菌、傷寒、肺結核和傷寒病菌有較好的抵御作用。
(4)可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營林工作還能帶來額外的經濟效益,現在一些林業單位大力發展經濟林,發展經濟價值高的水果、藥材、橡膠、茶葉、薪碳等,這些林木有其自身的經濟價值,也可以帶動區域經濟良性發展,還能形成體系的循環,對林業可持續發展也有較好的支撐,包括對林業進行合理、有計劃的采伐等,這種雙贏甚至是多贏的局面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1)對森林資源的破壞較為嚴重。林業的破壞主要來源以下幾個方面:①當前雖然整個社會加強了對森林資源的重視,也頒布了一系列林業管理法規,但一些不法分子還是受到利益的驅使,對一些林木進行隨意采伐,破壞森林資源;②受建筑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一些林地多被占用。據權威部門統計,全國因為公路、水庫、建筑等基礎建設每年占地將近幾十萬公頃;③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出現以上原因,歸根到底是森林保護機制不夠健全。
(2)基礎設施投入不夠。從當前林業發展現狀來看,林業的回報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我林業基礎設施投入不夠,基礎設施的覆蓋率還不到50%,尤其體現在對森林火災、病蟲害的防治和火情瞭望臺的建設上,導致一些森林資源缺少應有的保護。此外還有林業的銷售和生產脫節,責、權、利區分不夠清晰等問題。
(3)對林業的宣傳不夠,法律體系也不夠完善。林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之一,不僅僅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很明顯,但從實踐來看,對于林業的宣傳力度還不夠,還沒有在大多數群眾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過去計劃經濟時期,林業發展呈現出一些急功近利,對于林業發展的規律性探索研究和應用均比較少,導致一些地區林業的種植品種過于單一,有的植樹密度過大,有的地區大面積種植純人工林業,這些現象大大降低了林木的成活率,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蟲害。此外,林業的補償機制還不夠完善,采取不合理的競爭機制,林木價格定價偏低,只計算運輸和采伐成本,對于林木的生態成本則計算較少。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林業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和完善。
(4)林業的科技創新還不夠。相比其他行業科技創新,林業科技創新投入相對較少,這是林業科研發展遲滯的主要原因,達不到預期水平。營林技術較為單一,各單位、科研院所和林場對于營林技術沒有進行應用研究,造成種植和養護的效益較低,幼苗的成活率偏低,生長速度緩慢,直接導致林業工作質效提高受到制約。權威部門統計,科研對于林業的貢獻率僅僅約20%,遠遠低于其他領域。雖然我國各級也建立了林業科研所,但總體來看,這些科研院所之間缺少經驗交流,有的是重復研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另外還未重視院校的貢獻率,還沒有與林業科研、企業之間形成產、研、學的機制。
(5)營林經濟效益較差。一些林業管理人員獲取利益的渠道比較單一,僅僅依靠林木的采伐獲取利益,營林建設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對于林木產業鏈價值沒有進行深入挖掘。此外,林業管理人員工資水平偏低,工作的積極性不高,造成營林工作整體質效不高。
(1)要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這個核心。林業要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構建可持續發展體系,可持續發展體系的構建首先要求做好林業發展的規劃,科學確定發展內容,形成營林發展結構體系,確定可持續發展內容的過程必須注重:①根據自身林區發展實際來確定和分析;②要根據發展指標和需求確定可持續發展原則,實現林業指標體系的科學構建,如一些地區實施了“雙增”原則,對林業不發達地區進行退耕還林和育林封山;有的地區在確立目標后,對林區實施科學拓展,不斷調整發展方式。
(2)要科學構建營林發展架構。重點要把握好以下三點:①要科學選苗,要科學選取林木幼苗,確保幼苗的質量,這是營林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不斷提升營林質量和效益;②要根據市場變化科學確定發展規劃,市場的變化是瞬息萬變的,營林工作也要緊盯市場這個“晴雨表”,確立和構建自己的內容體系,確保林業市場的經濟收益,同時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③要加強新技術新科技在營林工作中的運用,要不斷提高科技對于營林工作的貢獻率,不斷提高營林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要不斷向西方起步較早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掌握前沿動態,實現不斷轉化,為我國所用。
(3)要不斷優化營林結構。產業結構的升級很重要,對于林業發展同樣如此,各林區和各級管理指導部門要根據本地區實際確立林業結構,總的原則:①著眼經濟性和實效性,什么經濟效益高就種植什么,什么成活率高就種植什么,什么利于營林保護就種植什么;②延伸拓展結構,根據林區氣候特點,種植經濟類作物和果樹等等,調整營林空間結構,改善營林效益,加速林業可持續發展步伐。
(4)要建立健全營林體制機制。營林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要緊緊依據我國林業立法體系內容,這方面文件法規較多,主要有《生態公益林建設規程》、《森林撫育規程》、《森林采伐作業規程》等等,營林工作就是要始終堅持從生態入手,實施資源保護,努力實現經濟利益和生態資源的雙贏,要加強對林業采伐的規劃,加強營林工作管理,確保資源的經濟運用、有效運用,努力提升林業可持續發展質量效益。
綜上,營林工作的發展要緊緊扣住林業建設、林業保護、林業結構調整、林業體制機制建立等幾個方面,有效提升營林發展效益,在具體實踐中要注重做好幼苗的撫育工作,積極做好經濟林建設,延伸和拓展林業生產價值鏈條。此外,還要注重林業人才的培養,實現全方位的提升,以此加快營林工作快速發展。
[1]張偉.試論林業可持續發展建設中的營林工作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9.
[2]周澤蘭.營林工作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15.
[3]周亞杰.談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營林造林工作[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5.
F326.2
A
1004-7344(2016)31-0193-02
2016-10-15
李小瑛(1987-),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大學本科,主要從事林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