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銀山
高產優質高效養蠶技術的幾點建議
余銀山
(黃岡市蠶種場 湖北黃岡 438000)
隨著農村的商品經濟迅猛地發展以及蠶桑經營方式發生轉變,使得具有傳統特色的栽桑養蠶產業逐漸遇到很多的問題并且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若想在新形勢下使我國的蠶桑生產基地得到鞏固且達到其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大力推行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的養蠶技術措施。本文從消毒清潔防病、養蠶省力化以及合理布局與科學飼養幾個方面,分析研究了目前實行優質、高產、高效的養蠶技術措施。
養蠶技術;高產優質高效;清潔工作;科學飼養
蠶絲業在我國擁有者悠久的歷史,栽桑養蠶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我國長達五千余年的社會生產實踐中為我國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如今,隨著農村的商品經濟迅猛地發展以及蠶桑經營方式發生轉變,使得具有傳統特色的栽桑養蠶產業逐漸遇到很多的問題并且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若想在新形勢下使我國的蠶桑生產基地得到鞏固且達到其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大力推行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的養蠶技術措施。現針對目前栽桑養蠶產業的生產實際要求,簡要論述一些具有高產優質高效等特點的養蠶技術措施。
結合栽桑養蠶產業的生產實踐要求以及國內外研究發現,蠶病的發生與否和蠶繭的產量及質量有著極其明顯的相關性。如果想使蠶繭的生產高產優質高效,就要求在養蠶過程中全程處于無病狀態,所以現代化養蠶技術正逐漸朝著以完全徹底的消毒為核心的清潔育轉變。導致蠶病發生的因素有許多,而且這些因素之間相互制約交替又密切相連,導致治理病害的難度十分大。因此,在養蠶過程中對于病害應當采取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法,針對養蠶的病害防治現提出以下幾項技術措施,以供參考。
1.1 衛生清潔工作要做好
造成消毒不徹底、蠶病多發的原因有很多,這其中只注重養蠶期間的衛生清潔工作,而忽略養蠶開始前和結束后的衛生清潔工作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消毒藥物會根據所用劑量不同只可以殺滅有效數量的病原物,一旦病原物數量過多,那么徹底消毒的效果就無法達到。因此,在消毒前進行全面有效的清潔,這樣能夠使病原物的數量大大減少的同時,又使其充分暴露,從而使病原物快速、直接地被藥物給殺滅。在養蠶期間的清潔工作也是至關重要的,其內容主要有清掃消毒、定期除沙,不在蠶室周圍堆曬蠶沙,及時將蠶沙運到蠶沙坑內,堆積、發酵、腐熟后蠶沙還可以再用作肥料,采、切、給桑前要洗手,要保持貯桑的房間、貯桑工具以及用水的干凈衛生等。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養蠶的衛生清潔工作不僅僅包括對于蠶室和養蠶工具的清潔,還包括蠶室的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工作,這樣的清潔效果才是全面徹底的。
1.2 進行徹底的消毒
除了要把衛生清潔工作做好之外,還需要對養蠶的環境包括蠶座蠶體以及蠶具蠶室等進行全面細致的消毒,消毒藥物可以選擇福爾馬林、漂白粉等來把病原物徹底殺滅。在進行消毒工作時,以下幾點需要注意:①要配準消毒的藥物的質量分數,保證藥量充足且藥液噴勻;②對于大蠶室、小蠶室、上簇室和貯桑室的消毒都要引起足夠重視,不能顧此失彼,同理各種大小蠶具的消毒也要重視;③對于養蠶前期、中期、后期的消毒工作以及春蠶期和夏秋蠶期的消毒工作都要足夠重視;④要加強養蠶環境的管理,規范消毒方法,防止二次污染。
1.3 避免交叉感染,防治桑園害蟲
桑園害蟲的多少直接影響到了蠶室里病蠶的多少,這是由于桑園里的很多害蟲在殘害桑葉的同時,還會把疾病交叉傳染給桑蠶。所以對于桑園里的害蟲要及時殺滅,一旦發現桑園里的害蟲較多時,應當對已經采摘的桑用漂白粉液浸消進行葉面消毒。與此同時,對蠶有致病性的農藥在一些蠶區是禁止使用的。
隨著農村的商品經濟迅猛地發展以及蠶桑經營方式發生轉變,使得具有傳統特色的栽桑養蠶產業逐漸遇到很多的問題并且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尤其是隨著農村勞動力多路轉移,導致價格明顯上升,且青壯年養蠶的人員逐漸減少,養蠶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因而對于養蠶勞動強度也就愈發難以承受。因此,我們應當舒適省力化的養蠶技術的推廣勢在必行,將勞動密集型的養蠶業轉變為集約經濟型的養蠶方式,從而提高養蠶的經濟效益,達到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如今,研究應用省力化養蠶技術的進展十分迅速,很多省力化養蠶技術都得到了增產增收且省力省材的效果,然而,省力化養蠶的技術在整體上仍舊不及其它大宗農作物栽培方式。在各種省力化養蠶技術中,例如對于小蠶的省力化養蠶即一日二回育,其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并且推廣速度較快;然而,對于大蠶的省力化技術例如大蠶條桑少回育以及薄膜覆蓋少回育等技術還相對不成熟且推廣速度較慢,導致了各養蠶省力化技術的推廣速度不平衡。值得注意的是,養蠶省力化技術是一種具有很強技術性的科學養蠶法,而并非懶惰的養蠶技術,要想實現蠶能夠正常生長發育并且保證蠶繭的產量和質量,就必須要按照技術規范要求嚴格地精心飼養。
雖然蠶桑生產發展離不開合理調整養蠶布局的貢獻,然而如今的經濟形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繭絲加工企業大幅度壓縮調整了其生產規模,處境愈發艱難;國內外質量低品質差的絲、繭、綢的絲綢市場出現了連續疲軟的現象,出路艱難;養蠶產業的經濟效益越來越低;當前的農藥的污染以及工廠的廢物污染越來越嚴重,導致了現在養蠶業的生產環境愈發惡化;之前的集體化的蠶桑生產經營不在是主流,轉而為規模小的家庭經營。以上的這些變化就說明了養蠶產業摒棄粗放型,轉而朝著集約型轉變勢在必行,要求我們要注重提升經濟效益及蠶繭的質量,而不是盲目追求蠶繭的數量,合理布局,科學調整養蠶產業的意義十分重大。
科學實踐表明,提高繭質的有效途徑主要包括加強簇中的環境管理、改進上簇方法、選用優良簇具等,這其中起著主導作用的是簇中環境。上簇環境除了對蠶繭的外觀性狀有重要影響外,還對于繭絲的離解性能有著直接的影響,其中最為顯著的影響便是簇中濕度。
人工飼料育蠶對于養蠶產業效益的提升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發明和生產應用首先是在60年代初由日本研究者發明的。而人工飼料育蠶在我國的應用研究是從70年代起開始的,并且在人工飼料育蠶技術體系建立、嗜食性蠶品種選育以及配方改進等各個方面都有著深入的研究,但是人工飼料育蠶的實用化程度卻特別低。
嚴格消毒防病養蠶的對所有蠶室具以及接觸過蠶、堆放過蠶沙、疊放過蔟具的地方和周圍環境,都要進行全面清掃、沖洗。再用藥物消毒,最后用毒消散等熏煙,保證消毒質量,蠶期要專項消毒,重點抓住蟻體消毒、餉食消毒和止桑消毒,收蟻喂葉前用防僵粉進行蟻體消毒;各齡起蠶餉食前,先用優氯凈1.5g/m3熏煙一次,30min后開門窗,再引防僵粉進行蠶體消毒;用“三七糠”或新鮮石灰粉進行各齡將眠蠶止桑消毒。養蠶結束后。在徹底處理桑渣、蠶糞、燒毀草籠的基礎上,還要進行蠶室具的全面消毒。
隨著農村的商品經濟迅猛地發展以及蠶桑經營方式發生轉變,以及養蠶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使得人工飼料育蠶的推廣應用前景十分明朗。此外,人工飼料育蠶還能夠使蠶種在生產過程中有效防止微粒子病,且還能防止農藥中毒與工廠廢氣污染。與此同時,蠶繭能夠實現生產規模工廠化而不受季節限制。總之,以人工飼料育蠶為代表的科學飼養的優點明顯,推廣勢在必行。
[1]李瑞,沈衛德,田小平,皇甫興成,許雅香,衛正國,李兵,陳玉華.大規模養蠶綜合技術體系及其經濟效果的研究[J].蠶業科學,2014,32(4):55~59.
[2]侯寶芝,席彥軍,江山,王彥明,余景云.淺談夏秋蠶高產飼養技術的應用[J].北方蠶業,2015,27(2):29~31.
[3]羅朝斌,姜虹,楊勝特,田夫,徐德濤.蠶臺少回育及配套技術的應用[J].蠶學通訊,2014,23(1):32~35.
[4]徐向宏,方樹友.推廣小蠶共育技術提高養蠶經濟效益[J].江蘇蠶業,2014,30(2):20~22.
S883
A
1004-7344(2016)31-0204-02
2016-10-17
余銀山(1962-),男,農藝師,本科,主要從事農業,園藝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