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貴
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
李忠貴
(黔西縣林業局協河林業站)
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是開展生態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對維持生態環境穩定和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可大大加快森林資源的恢復速度,實現更多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從造林整地和植樹造林的概念及定義入手,并對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相關技術進行分析,以期為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較為可靠的理論指導。
造林整地;植樹造林;技術分析
林業是事關我國生產生活、生態環境、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同時也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目前,在我國林業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林區都在不斷擴大森林資源的面積、數量以及種類,而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最為常見的方法和手段。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和新手段將用于我國林業建設中,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也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提高,在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快速持續發展的同時,有利于建設生態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從而實現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
2.1 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的概念
所謂造林整地,主要是指在直播造林或植苗造林前,進行翻耕土壤和清除造林地植被的相關技術措施,即造林整地的實質就是翻耕土壤。在造林整地之前,必須進行造林地的清理工作,這是造林整地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植樹造林是指新造森林或者更新森林的生產活動,其是森林培育的一個主要環節。若樹木種植面積較大的話,且以后極有可能形成森林環境或森林的話,則稱之為造林。反之,若樹木種植面積較小,且不能形成森林環境或森林,則稱之為植樹。植樹造林的基本措施如下:施肥灌水、工具改革、撫育保護、適當密植、良種壯苗、細致整地、適地適樹。
2.2 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的作用
2.2.1 造林整地的作用
造林整地可以改善幼苗的生長條件,促進幼林生長,提高幼林的成活率,有利于后期的造林施工。具體來講:①造林整地可以改變地表的受光時間和光照強度,進而改變幼林生長的熱量狀況;②翻耕土壤和清除造林地植被,可有效確保雨雪直接落到地面,而地面上的莖稈又能防止水分蒸發;③在異常干旱的氣候條件下,造林整地具有較強的蓄水功能;若在異常濕潤的氣候條件下,造林整地又可以將多余水分排除掉;④可有效保持土壤肥力。
2.2.2 植樹造林的作用
植樹造林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經濟意義。植樹造林可以為人類提供較多高價值的產品,比如橡膠、茶葉、水果、藥材等;②生態意義。一方面,植樹造林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大力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植樹造林可以有效抵擋飛沙,防止風沙侵襲,具有較強的防風固沙作用。
3.1 選擇合適的整地時間和整地方法
為了方便將田間的雜草清除干凈,一般選擇在秋季開展整地工作,這一季節開展整地工作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對于農田防護林等造林,整地時間多選擇在農作物茬口期,以確保整地工作的開展不會對農作物生長季發育產生影響。
造林整地的方法主要分為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其中全面整地即全面翻耕造林區域的土壤,可從根本上改善當地土壤的營養結構,滿足造林面積較大的區域需求,但該整地方式在半干旱及干旱地區的應用可能會誘發土壤出現侵蝕現象;而局部整地則是對造林地區進行翻耕,資金投入相對較小、人力用工較少,滿足各種立地條件的整地要求。
3.2 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主要是將采伐跡地上的伐根、倒木、梢頭、枝丫及造林地上的雜草、灌木等清除干凈。造林地的清理可分為塊狀清理、帶狀清理、全面清理三種方式;造林整地的清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學藥劑清理、火燒清理和割除清理,其中,割除清理方式有人工作業和機器作業兩種,用于割除清理的機器主要有切碎機、割灌機、推土機等。在完成清理后,可以將雜物進行平鋪和歸堆,并用火燒方法或噴灑類的化學除草劑進行清除。
3.3 常見的造林整地方法
3.3.1 煉山法
煉山法即是通過火燒將一些不必要的雜物清理干凈,在節省人工成本的同時,還可以將一些不利于林木生長的害蟲清理掉,并且焚燒后形成的灰燼還可以為林木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有利于提高地表溫度,從而促進林木的健康生長。但火燒也損害了利于林木生長的因素,特別是大火在焚燒不必要的雜草灌木時會燒死里面的動物,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當地的生態平衡產生影響,甚至破壞當地的生物鏈,并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3.3.2 化學法
使用化學方法,利用除草劑可以節省人工成本,保證水土的原始地貌。但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在達到某種目的時不會產生其它不利影響,所殘留的化學藥劑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這對后期的植樹造林非常不利。
3.3.3 割除清理法
割除清理法在整地過程中屬于一種非常實用且效果理想的方法。現階段,人們主要是借助手持式割除設備進行工作,可以在較大面積的林地中使用,工作效率高且處理效果理想。但由于受到經濟或環境等因素的限制,一些地區仍通過人工方式來開展割除清理工作,工作效率低且效果不理想。
4.1 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是指通過撒播的方式進行植樹造林,該方法適用于造林面積相對較大的區域,且操作方法簡單、方便,但該方法對種子質量和造林環境的要求相對較高。在種子方面,要求其具有較高的成活率,能夠較好的適應造林地環境,且對環境適應力強;在造林環境方面,要求造林地肥力相對較高。播種造林法最重要的是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成活率,因此,可以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浸泡等處理,提高種子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成活率,以確保造林質量。
4.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是指將根系完整的苗木移植到造林地上種植,采用該方法植樹造林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可以減少外界環境對苗木的影響,且對造林地條件要求相對較小,具有較為廣泛的適應性。采用該方法進行植樹造林,應在苗木運輸和移栽過程中注意保護苗木根系,防止其根系受到損害,進而影響苗木移栽成活率,同時,對苗木做好防擠壓、保濕、防脫水等工作。影響該方法造林質量的因素主要為苗木成活率,而苗木成活率主要取決于苗木自身對水分的調節能力,因此,在植樹造林過程中要做好保濕工作,避免苗木失水過多。另外,植樹造林的苗木一般通過營養繁殖、播種的方式獲得,因此該方法植樹造林的成本相對較高。
4.3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指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作為造林材料進行植樹造林的方法,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育苗時間短、成本低以及成活率高等特點,且該造林方法可以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樹木的優良性狀。分殖造林法要求造林地立地條件好,主要適用于柳樹、松樹以及楊樹等樹木。
4.4 其它造林方法
目前,常用的植物造林方法還有插條造林、插根造林和分蘗造林。插條造林一般在春季土壤剛解凍和秋季樹木落葉后進行,該造林方法對土壤濕度要求較高,不適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區;插根造林與插條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進行,所不同的是插穗主要采用粗1cm以上的根,并將其剪成15~20cm長的段;分蘗造林是指直接利用分蘗苗進行造林的方法,目前該方法常用于沙棘種植。
在營林工作中,要做好造林整地建設工作,為開墾的林地實施相應的保護措施,將荒地變成寶地,以此來提升我國總體森林覆蓋面積。有關部門要重視造林整地的性質和功能,給予相關工作的大力支持,選擇正確、科學的方法來提升造林整地的工作效率,從而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木材資源,并為保護環境作出卓越貢獻。
[1]林鐘洪.淺談山區造林地清理與整地及植樹造林技術[J].吉林農業c版,2012(12):170~171.
[2]翟清海.論述造林整地及植樹造林技術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5):90.
[3]楊紅林.關于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技投資,2016(15):78.
S725
A
1004-7344(2016)31-0208-02
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