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華
(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長沙 410000)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分析和對策
尚志華
(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長沙 410000)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其中首次把“綠色”發展理念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綠色發展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體現了我國將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我們國家也為全球的生態安全做出貢獻。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水土保持;環境
水利水電工程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周期長,受自然資源、地形、地質、水文氣象條件的影響很大,但同時,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期進行的植被砍伐、土方剝離、生產廢水、廢渣、噪聲等也對水土保持和周邊環境產生諸多影響。隨著國家和民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期的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壓力也日益增大。因此,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期,對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工作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工程理念,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嚴格遵守自然經濟規律,切實加強工程施工期間的環境管理,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維護河流健康,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就當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來看,對水土保持和環境產生的主要影響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大多數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用地面積大,且多選擇在植被覆蓋較好的山區河谷,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對壩址及周邊的樹木植被進行砍伐,導致土體裸露,若汛期雨季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勢必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導致大量泥沙因降雨流入河道,影響河流水質。
(2)工程施工期,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壩基開挖、基礎灌漿等工作均為晝夜連續施工,空壓機、鉆孔機、風鎬、拌合站、推挖裝等施工機械作業和車輛運輸形成噪聲源,有些機械產生的噪聲比較大,而且持續時間長,產生的噪聲會對周邊的居民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
(3)施工過程中,道路運輸、爆破散煙等施工和露天堆料場會產生大量揚塵,揚塵在大風天氣和旱季較為嚴重,此外,各種施工機械、運輸車輛和爐灶等燃具也排放廢氣,這些廢氣、揚塵不僅會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及環境衛生,還能大大增加大氣浮塵含量和有害成分,甚至給附近農作物帶來不良影響。
(4)施工期,施工作業人員生活污水、施工廢水等未經處理進行排放將對河道下游的水質、土壤等造成影響。其中施工廢水含泥沙量較大,車輛沖洗廢水含油量較大。
(5)施工期由于工程棄土棄渣、建筑廢料以及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等產生固體廢棄物,這些固體廢棄物有相當一部分散失在施工現場周邊,如果未合理處置也將對周邊土壤造成影響。還有來自施工現場的土石粉粒、粉煤灰、石灰、水泥等粉狀建筑材料中的懸浮物,在施工期間由于地表水的沖刷而流失,一部分沉積在工地周圍土壤中,而另一部分進入當地河流中,對土壤和河水都會造成污染。
(6)植被的砍伐、移栽、大面積土方開挖、大面積施工等易導致動植物正常生存受影響。陸生動物的棲息地被破壞,環境的惡化造成大量動物被迫遷移,導致該區域生態系統失去平衡。
在我們大力建設水利工程的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于水土保持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因此,我們要本著和諧發展的理念,正確處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與環境二者之間的關系,促使二者和諧發展,真正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全過程。
(1)環境影響評價。工程施工前,應對施工活動可能造成的周邊地區環境影響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價,并提出針對性環境污染和破壞的防治措施,以及在制定施工方案時要著重考慮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方案。
(2)對施工期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問題,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地形地貌、雨水匯流特點、施工布置、施工擾動情況以及水土流失強度等因素,將項目區劃分多個水土流失防治區域,結合不同區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土流失源頭上自上而下布置關鍵的覆蓋、攔擋、沉沙等措施,分別從源頭、泥沙輸送過程中減少泥沙輸出。如清除排水系統淤積、堵塞物,保證施工范圍內地表排水通暢;做好邊坡的安全支護工作;做好導流泄水建筑物的防護工作;低洼工作面的快速施工及抽排水;及時完成新開工作面周邊的排水溝、截水溝等。
(3)根據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場界噪音限值》,結合現場施工情況,采取系列手段嚴格按照要求對噪音進行控制。主要采取的措施如:在營地附近路段以及生活區內道路設醒目限速、禁鳴標志牌;盡量選用低噪聲車輛,施工期間禁止產生任何斷續的高強噪音操作;加強道路的養護和車輛的維護保養,降低噪聲源,采用符合環保要求的低噪聲設備和工藝,降低源強,加強設備的維護和保養,保持機械潤滑,達到減少運行噪聲的目的;施工期間,將動力機械設備合理分布在施工場地,避免在同一地點集中分布或同時運行多套動力機械設備,盡量避免在施工場界或敏感受體附近同時布置或運行多套動力機械設備,且盡可能遠離敏感受體;施工場地與周邊地區和敏感受體之間合理安裝聲障設施,以有效阻隔噪音向施工場地周邊和敏感受體的方向傳播;避免夜間進行爆破等強噪聲作業,施工車輛特別是重型施工車輛的行駛線路經過居民區時限速行駛,并盡可能避免夜間作業;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操作培訓,對高噪聲區作業人員采取配帶耳塞或耳罩、耳棉等可靠的個人降噪防護措施。
(4)土石方開挖、灌漿鉆孔、爆破煙塵以及汽車運輸、出渣過程中產生的揚塵,對施工范圍內的空氣質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破壞,主要應采取系列措施,加強空氣質量控制:在選用或購置施工設備時,均選配或安裝有效的除塵設備,且除塵設備與生產設備同時運行;施工場地內的施工車輛慢速行駛,燃柴油的大型運輸車輛安裝尾氣凈化器;經常清掃工地和道路,保持施工場地和所有場地道路的清潔,并充分地向多塵工地和路面灑水,避免施工場地及機動車在運行過程中產生揚塵;在爆破、開挖、拌和等作業中,采用水幕降塵器實施水幕降塵或隔塵措施;鉆孔施工采取濕法作業,并安裝水幕除塵裝置;在水泥裝卸運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狀態。水泥倉庫等粉塵產生量大的場所設置旋風除塵器除粉塵;用于運輸可能產生粉塵物料的敞蓬運輸車,其車廂兩側及尾部配備擋板,可能產生粉塵物料的堆放高度不得高于擋板并用干凈的雨布加以遮蓋;安裝沖洗車輪設施并沖洗工地的車輛,確保工地的車輛不把泥土、碎屑及灰塵等類似物體帶到公共道路路面或施工場地,洗車輪設施在任何開挖施工之前準備就緒,并在清洗設施和公共道路間修建一段用以過渡的硬地路面;不得在工地焚燒殘物或其它廢料等。
(5)水污染是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廢水包括油污水、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對污水處理,應做到“兩個統一”(即污水統一集中,統一排放)。對高邊坡且集水面積大的施工場地,設置截水溝將雨水攔截,在各施工場地周邊及場內分區設主排水溝,各建筑物周圍設排水溝將場內雨水引入主排水系統,進行統一收集。各種生產和生活污水,根據其不同的污染性質,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進行無害化處理后,或回收利用或統一排放。整個污水系統采取嚴密的防范措施,嚴禁污染物直接或間接的進入河道、水源。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于沖廁污水、盥洗污水、化糞池水等,可采用以MBR膜為核心的工藝處理系統,處理達標污水回用于綠化用水或道路降塵。生產廢水主要包括拌合系統廢水、基礎灌漿廢水,大多可設置污水處理系統,采用沉淀池并加藥調節PH和去除SS的方式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對運輸車輛洗車、修車廢水及施工過程中出現其他生產或含油廢水零星排放廢水收集和處理,可采用YFL設備進行處理。
(6)對固體廢棄物的處理也要根據不同的特點分類進行處理,生活垃圾主要在施工生活區內布置足夠的垃圾筒,并建設集中垃圾站。生活場所由專人負責衛生清掃及垃圾的分類收集工作,不能回收委托有資質的垃圾回收部門及時進行外運清理;生產建筑垃圾能回收的盡量回收利用處理,不能回收利用處理的統一集中處理;棄渣料按施工布置要求實行可利用渣料和棄置廢渣分類堆存。工程出渣嚴格按要求堆放,不得沿途、沿河隨意傾倒。
(7)盡量減輕對現有生態環境的破壞,創造一個新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主要采取措施如下:組織開展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強化施工人員環保意識,使環境保護成為職工的自覺行為,在施工外圍區設立野生動物保護警示牌,禁止施工人員在周圍地區捕殺捕獵動物和超越征地范圍毀壞森林植被與林木花草;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加強施工機械的凈化,減少污染源,禁止不符合國家廢氣排放標準的機械進入工區;施工不需要時,關閉各種設備、車輛的發動機;在施工場地內發現正在使用的鳥巢或動物巢穴、受保護動物,妥善保護;在施工場地內發現受保護的植被上報林業部門,并妥善進行移栽,施工中遇到的動物的卵(蛋)交林業部門和保護所的專業人員妥善處置,并注意避讓獸類、鳥類、兩棲類以及爬行類動物;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組織方案,把施工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確保區域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完整性。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利國利民,但同時在建設施工過程中加強對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建立健全施工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體系,貫徹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深入研究項目環境保護工作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工程施工期間,對噪聲、揚塵、振動、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進行全面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活動給周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生活污水、施工廢水處理后達到國家標準后進行排放,加強開挖邊坡排水、支護和治理,防止滑坡塌方和水土流失,做好施工棄渣的治理措施,將水利水電工程真正建設為“綠色工程”、“生態工程”。
X322
A
1004-7344(2016)17-0096-02
2016-6-1
尚志華(1983-),男,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安全管理、機電物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