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
(大明集團東營市港城熱力有限公司 山東東營 257000)
電力企業運行員工培訓創新模式研究
李軒
(大明集團東營市港城熱力有限公司 山東東營 257000)
對于電力企業來說,對運行員工進行各方面的系統培訓對于員工個人和企業都具有重要意義,而目前的企業培訓一般存在著內容單一、形式固定、針對性不強等問題,針對企業實際情況,需要對培訓進行全面系統的改革和創新。
電力企業;員工培訓;創新模式
面對現如今電力市場化的大形勢,只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對于電力企業而言,提高員工的能力成為當務之急。而電力企業之中,核心的生產力正是運行員工。因此,如何有效實現電力企業的運行員工培訓,不斷創新管理培訓方法,是電力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1.1 有利于新員工盡快實現角色轉變
從學生到員工,這樣的角色的轉變是每一個員工都必須要面對的一個挑戰。尤其是電力企業運行員工,需要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專業的操作技能,這必須通過一段特定時間的系統專業培訓才能實現。通過崗前培訓可以讓新員工迅速熟悉企業環境,了解企業管理制度,把握企業文化,領會企業精神,可以幫助新員工盡快實現向電力行業從業者的轉變,盡快進入崗位角色。
1.2 有利于員工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發展,電力行業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電力企業的員工不能一成不變的固守原有的知識和技能而不求進步。因此,必須通過不斷的培訓和學習,讓員工接受新的知識與技能,使其能適應或者接受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與任務,實現自我成長和自我價值。
1.3 有利于企業文化的建立和傳播
一個企業,應該使用教育培訓的手段來形成其獨有的企業文化。這樣一來,可以使員工擁有正面價值觀和對企業的認同感,形成電力企業獨特的企業文化。而只有通過各種培訓,才能使員工了解、認識并認可企業文化,才能使企業文化普遍傳播,才能形成員工與企業之間的共鳴。
1.4 有利于企業管理的順利進行
企業管理最終還是依賴于人來實現,企業的各類規章制度都要靠員工來維護和貫徹執行。企業的管理制度必須通過培訓才能讓員工牢記和遵守。沒有培訓,員工對于企業的管理制度都沒有了解,更遑論遵守這些規章制度了。所以說,通過培訓可以保證企業管理的順利進行。
當前,電力企業運行人員的培訓問題已經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并且各項培訓工作正在進行,但從培訓的效果來看并不理想。普遍存在的問題有:培訓需求分析不全面、培訓計劃不完整、培訓方式不新穎、培訓效果評估不到位、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培訓的效率和質量有待提高,這一點,從根本上制約著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2.1 員工自主學習的氛圍沒有形成
電力企業運行員工缺乏學習的動力。他們缺少競爭意識,缺乏壓力感、緊迫感和危機感。這就導致運行員工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無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很多時候培訓成為一種被動學習,甚至成為一種懲罰性措施,大部分運行員工被逼無奈只好敷衍了事。
2.2.培訓不夠系統
培訓往往只著眼于當前,沒有建立起來長期的發展目標,。培訓項目在一般情況下依賴于領導給出的任務,只注重短期效果,想到什么就培訓什么,缺乏課程間的聯系和邏輯,未能形成系統的培訓體系。這樣一來就使得培訓的內容零散、不能貫徹培訓的目標和意義,引不起運行員工的興趣,培訓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2.3 監督不力,培訓往往流于形式
由于未能將培訓的有效性和參與性納入績效考核中,多數部門對培訓工作只從數量或形式上進行督促,并未將培訓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來開展,造成實際培訓徒有其表。另外,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對培訓未能形成有效監督,造成培訓流于形式,甚至只存在于書面,并未真正進行的現象出現。
鑒于培訓教育的重要性和目前的培訓現狀,對于電廠運行部門的培訓必須突破原有的形式,從形式、內容、監督、體制等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創新。
3.1 從實際需求出發,建立系統培訓體系
教育培訓必須從實際需求出發,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要對現有的員工水平進行綜合評估,得出員工目前知識層次水平,與當前行業前沿做出對比分析,研究員工需要學什么,要達到怎樣的水平,通過怎樣的培訓,學習那些課程才能實現培訓的最終目的。在分析研判的基礎上,開發有針對性的課程體系,將課程分門別類、有層次、有順序的排列組合。對不同專業、不同工種、不同水平的員工也要進行分類分級分析,因材施教,共同提高。
3.2 豐富課程內容,做到需要、吸收、有效
課程內容不能只是枯燥的課本知識,要將法規制度、企業文化、人文關懷、安全意識、創新思維、人生態度等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用制度規范人、用文化凝聚人、用意識強化人、用思維改變人、用態度引導人、用知識武裝人。要在內容中增加大量實際的案例,用事實教育人、吸引人,要將各類培訓內容有機組合,形成寓教于樂的新型教育,做到內容豐富、職工需要;讓職工能從培訓中真正受益,從培訓中認同企業,從培訓中改變思路,從培訓中得到升華。
3.3 靈活課程形式,吸引員工、共同參與
培訓教育的形式不能只是簡單的你講我聽,更不能像小學課堂似的填鴨式教育,必須以多媒體、互動式的方式,吸引員工眼球、引起員工興趣,才能達到員工愿意聽、能聽懂、記得住、用得著的效果和目的。可以采取互動交流的教育形式,在你問我答的過程中強化知識技能的吸收;可以采取用仿真機來進行實操演練的方式,手把手的教、一對一的練,在仿真機上的操作中熟悉流程、牢記技能;可以改變一個人授課的傳統模式,采取專業引導、人人講授的方式,讓員工將自身的經驗轉化成培訓的內容,身邊的人講身邊的實例,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吸收性;教育不只是專門的組織的課程式培訓,還可以通過日常的選樹先摸、展板宣傳、簡報學習、班前會議等小的時間和方式,形成隨時隨地都能學習提高的學習氛圍,通過文化的滲透作用,提高培訓的效率。培訓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和改進。
3.4 強化監督評估,形成良性循環
培訓并不是課程講完了就算是結束了,必須增加監督評估的環節,此環節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起到檢驗培訓效果、提升培訓質量的作用。各部門要對參加培訓的員工進行定期考核測試,考核應包含筆試和實操考試,根據考試情況,對員工的分類分級進行重新劃分,并對表現優異的員工進行獎勵,并可考慮實行末尾淘汰制度,以提高員工的參與積極性。各部門、各班組的培訓要留下照片、視頻等時事資料以備檢查,不能只是單純的可隨意復制偽造的文字資料;在對部門和個人的考核中必須增加培訓相關內容,將培訓參加情況、參與情況、效果情況作為工資考核的重要內容,以物質刺激的形式增加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人力資源部門要定期、不定期的對各部門培訓和考核測試情況進行檢查和抽查,強化監督運行。另外,在培訓結束后,要對培訓效果、內容、講師等進行評估和反饋,以備后續的改進和提高,形成培訓-評估-改進的良性循環模式。
對于電力企業而言,各類培訓教育的組織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培訓不能是一朝一日的工作,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其作用和效果才能從根本上體現出來,這就需要我們的管理者、決策者必須建立教育培訓的長效機制,長期跟蹤、不斷改進,才能讓培訓體現出其獨有的作用,對企業的管理和效益產生積極影響。
[1]麥敏.新形勢下電力企業新員工培訓模式的優化探索[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3).
G726
A
1004-7344(2016)14-0064-02
??力企業內部培訓機構人力資源配置研究[D].吉林大學,2014.
201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