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輩
(新疆農科院組織人事處 新疆烏魯木齊 830091)
新疆農科院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和實踐
谷輩
(新疆農科院組織人事處 新疆烏魯木齊 830091)
科技創新,人才是關鍵,“十二五”以來,新疆農科院始終堅持“人才強院”戰略,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科技能力建設的核心,把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作為科技事業發展的基礎,積極實施人才培養項目,推進人才培養計劃,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本文重點總結了十二五期間人才發展的取得的成績和主要經驗。
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做法;實踐
“十三五”時期是推進自治區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新疆農科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現代院所的重要機遇期。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支撐和引領自治區現代農業發展和服務“三農”的重任,關鍵靠人才。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危機感,把人才作為全院發展的最寶貴財富和第一資源,充分認識和真正把握各類人才成長規律,努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隊伍,為全院科技事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1.1 人才規模不斷壯大
截至2014年底,全院有在職職工984人,專業技術人員849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02人、副高級職稱212人,博士后經歷9人、博士36人、碩士336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4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2人、自治區優秀專家51人次、新疆青年科技獎獲得者6人。
1.2 人才結構趨于合理
“十二五”期間,全院人才隊伍逐步趨于合理。從年齡結構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整體年齡結構基本趨于合理,并逐步向年輕化方向發展,35歲左右的青年科技人員已占到全院職工的50%以上,基本形成了以45歲及以下人員為主體,35歲及以下青年科技人員擔重任、挑大梁的格局;通過持續不斷地加大對碩士學歷及以上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碩士學歷及以上學歷隊伍已初具規模,從學歷結構看,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占43.8%,具有博士學位的占4.2%;從職稱結構看,專業技術人員占正式職工總數的86.3%,正高級職稱占12%,副高級職稱占25%,高層次人才隊伍趨于穩定。
1.3 人才活力不斷增強
“十二五”期間,全院不斷加強人才引進力度,出臺了一系列人才引進優惠政策,人才引進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人才活力不斷增強。實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流動政策,面向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聘請14名院士、國家級專家,擔任新疆農科院“特聘高級專家和客座研究員”。依托“自治區引進高層次引進人才項目”引進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高層次專家3名。鼓勵各研究所面向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剛性引進急需緊缺專業博士10名,并提供為每位博士提供科研啟動經費和安家費10萬元,為全院科技事業發展注入創新活力。通過人才引進,加強了全院科技人員與最頂尖的科研機構和專家的合作關系,接觸到了學術前沿,拓寬了知識領域,了解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及時更新知識體系,提升自身技術水平。
1.4 人才環境逐步優化
“十二五”期間,新疆農科院籌措專項資金80萬元,建設了現代化多功能學術交流廳,對全院科技骨干進行培訓和學術交流。積極探索創新院所文化建設,制定出臺了《新疆農科院創新文化實施意見》,豐富職工文化生活。組織召開人才推進會和青年科技人員、少數民族科技骨干座談會,了解科技人員的訴求,掌握科技人員的思想動態,努力培育具有親和力、凝聚力、向心力的人文環境。
2.1 注重人才項目引領
“十二五”以來,新疆農科院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科技創新活動規律,加強對各類人才計劃的系統整合和有機銜接,在實施“新疆農科院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工程”的基礎上,多方位對接自治區各類人才工程,構建了一套獨具新疆農科院特色的人才工作體系。①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籌措財政專項資金800萬元,連續四年啟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實施“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聯合培養博士”、“剛性引進急需緊缺專業博士”、“柔性引進院士、國家級專家”、“少數民族科技骨干人才培養”、“管理干部MBA培訓班”、“綜合英語培訓班”、“多功能學術交流廳建設”、“上派下掛”等9項工程助推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培養科技骨干347人次。②積極推薦全院各類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自治區天山英才工程”、“西部之光”、“自治區現代農牧業科研骨干人才培養計劃”、“自治區引進高層次人才計劃”、“新疆青年創新科技人才培養工程”等。資助經費1200萬元,培養科技骨干350人次。
2.2 注重人才分類培養
“十二五”以來,新疆農科院建立健全人才分層分類培養工作機制,加強人才梯隊建設。①組建科技創新團隊。遴選有特色的15個創新團隊加以扶持,賦予首席專家人、財、物的一定支配權,充分發揮其聚合力,擴大其影響力和創造力,搶占學科研究制高點。②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學歷培養,鼓勵職工在職攻讀學位,與中國農業聯合舉辦博士班,已開辦四期,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42名。“十二五”期間,全院學歷培養層次已經從碩士培養轉向博士培養,有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有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科技人員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學歷和知識儲備逐年提升。③鼓勵青年科技骨干走出去,人才交流力度不斷加大,近五年依托各類人才項目選派科技人員赴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訪問、學習、交流、培訓、研修667人次,為科技骨干提供了向國內外著名科研機構和高校學習的機會,開拓視野,并通過申請課題和邀請導師講學等方式提高全院科研水平和整體實力。④加強少數民族科技骨干培養。遴選院“少數民族科技骨干一級、二級、三級”人選18名,設立少數民族青年科技骨干人才培養專項,選拔10名少數民族青年骨干,按照“用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和“自主按需”的方式進行培養。
2.3 注重人才激勵保障
“十二五”以來,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新疆農科院不斷探索建立科學的激勵保障措施,激發科技人員的創造活力和創新熱情。①以推行聘用制、崗位管理和績效考核為重點的管理機制,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工作機制。②人才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建立健全了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制度,將人才引進任務納入到全院各單位目標管理當中。③加快推進人才體制機制創新,制定了人才引進和培養、人才激勵與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出臺了《新疆農科院關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新疆農科院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實施意見》、《新疆農科院關于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意見》、《新疆農科院引進高層次人才暫行辦法》、《新疆農科院少數民族科技骨干遴選辦法》等辦法。人才工作逐步實現任務具體化、責任明晰化、目標確定化和管理規范化。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機遇與挑戰并存。作為自治區最大的綜合性農業科研單位,新疆農科院要在建設自治區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必須把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放在事業發展的首位,以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為重點,努力造就一批區內一流、國內知名的科技領軍人才,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整體業務素質高的農業科技創新隊伍。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19(01).
[2]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N].人民日報,2010,06,06.
[3]葉傅升.人才戰爭[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
[4]潘晨光.中國人才發展報告(2008)[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5]姚艷玲.新疆農科院留住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對策研究[J].新疆農業科學,2008(45):251~255.
[6]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研究課題組.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內涵及成長規律[J].科技智囊,2008(10):52~63.
[7]莊文才,張勁松,等.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0(4):86~89.
[8]狄開民.農業科研事業單位人力資源規劃的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08(4):92~94.
F323.3
A
1004-7344(2016)14-0021-02
2016-4-29
谷輩(1984-),男,山東棗莊人,經濟師,碩士,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