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
(內江市市中區黃河鎮水庫管理所 四川內江 641000)
淺談西南地區熱帶魚養殖技術
李進
(內江市市中區黃河鎮水庫管理所 四川內江 641000)
為了充分利用內江市市中區水利資源,發展國民經濟,為我區的觀賞魚、熱帶魚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大大地提高人民的物質和生活水平。現在人們對名優魚類觀賞魚類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市場的需求和發展,為我區發展名優魚及觀賞魚創造良好的環境,并且既能帶動農民致富,又為發展農村經濟起到帶頭作用。通過項目的實施,探索高檔名優魚類及觀賞漁漁業規模化、企業化經濟體制的發展方向。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農民探一條致富之路。
內江市;熱帶魚;養殖技術
內江市鄉漁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我社)在市委、市政府、市財政局、市水務局、市水產漁政局、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社有4個核心基地養殖面積420畝,現有社員86戶,養殖面積1890畝,主要養殖大口鯰、黃辣丁、斑點叉尾魚回、觀賞魚、巖原鯉等名特優魚類。2012~2013年10月,我社共完成了各類魚苗、魚種推廣600萬尾,為養殖戶發放名、優魚、觀賞魚魚苗、魚種180萬尾,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幫扶水產養殖戶12次,解決了部分養殖戶在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共推廣使用飼料1500t,共收回名優魚成魚及觀賞魚成魚90t,產值達270萬元。為2014年水產養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鄉漁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面積420畝,有成員136戶,溫室大棚面積23500m2,流水池面積1200m2,產卵孵化設備2套,管理房3000m2。現有職工15人,其中:大中專學歷5人,專業技術人員3人,同時聘請了內江師院、內江市水產漁政局水產專家4人為顧問。專合社是以紅鯽魚、錦鯉、熱帶魚、翹嘴紅鮊、黃顙魚等特種珍稀魚類和觀賞魚類的人工繁殖、苗種培育、成魚養殖為主,2013年繁殖各種魚類水花1.5億尾,培育苗種3.6萬kg,生產成魚438t,銷售收入1126萬元,利潤185萬元,戶平均收入8.28萬元,社員戶平純收入1.36萬元。其中:專合社觀賞魚水庫繁殖基地面積46畝,溫室3500m2,品種有紅鯽魚、金魚、紅招財、地圖魚、龍鳳呈祥、錦鯉等12個品種。地圖魚人工繁殖了1000萬尾,鸚武魚人工繁殖了400萬尾,繁殖技術和產苗數量名列西南第一位。專合社以“專合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實行“六統一”運行管理方式,即“統一養殖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苗種供應、統一供養飼料、統一防病用藥、統一收購銷售”。
(1)在魚種放養上。專合社免費將魚種發放給養殖戶養殖,達到商品規格出售后再付苗種款;
(2)在魚飼料采購上。專合社在鳳凰、通威、斯特佳、正大等10個大型魚飼料生產廠中選擇,按照飼料質量好、價格低、服務優的要求,最終選擇了斯特佳、鳳凰2個廠家供應養殖戶的魚飼料,實現了飼料的統一供應;
(3)拓展成魚銷售渠道。專合社在鞏固過去銷售網絡的同時,新開辟了重慶、天津、廣州、海南水產批發市場,并與客商簽訂了供銷合同,實現了水產品統一銷售。專合社與基地社員的利益聯結方式為:專合社以市場化模式與養殖戶確定利益關系。
①專合社將苗種以低于市場10%的價格賒銷給養殖戶放養,讓養殖戶減少了生產投入和養殖成本,真正達到了養殖戶增收節支的目的;
②專合社按市場價收購熱帶魚越冬和成魚銷售,解決了養殖戶養殖風險和賣魚難問題,增強了養殖戶養魚信心,推動了水產業的發展,保證了農民增產增收;
③專合社在收購農戶養殖魚時,制定了保護價,觀賞魚每斤7元,讓養殖戶真正得到實惠,達到養殖戶與專合社雙贏的目的。2013年發放魚種453萬尾,帶動養魚農戶1035戶,養殖面積3926畝,生產成魚3730t,漁業總產值6714萬元,利潤1043萬元,戶平均產值6.49萬元,戶平均利潤1.01萬元。
3.1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漁業增收、農民增收、企業增收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服務成員為宗旨,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輻射全區水產養殖戶,推動市中區現代漁業健康持續發展。
3.2 發展目標
2013~2015年,我社核心區養殖面積預計達690畝,實現產量1050t,實現產值2625萬元。到2015年合作社社員戶數達到150戶,帶動養殖戶1000戶,養殖面積8000畝,水產品總產量實現0.3萬t,名特優新水產品總產量實現0.1萬t,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0.4億元,幫助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5元。
3.3 發展布局
我社核心區主要從事珍稀魚類和觀賞魚類人工繁殖、苗種培育、保種育種,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的試驗和苗種推廣,合作社社員主要養殖珍稀魚類和觀賞魚類,輻射周圍農民養魚致富。
3.4 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熱帶魚苗種培育基地
我社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支持下,新建了3300平方熱帶魚魚苗、魚種生產基地,為市中區及全市水產養殖戶提供名優魚、觀賞魚魚苗、魚種產量達到1000萬尾規模打下基礎。目前已完成了西南地區最大的熱帶魚苗種培育基地和大棚。將從明年4月開始為廣大養殖戶提供高檔熱帶魚苗種100萬尾。同時,引進各類觀賞魚、親魚1500kg,引進日本原種錦鯉魚水花500萬尾,將為養殖戶大量提供觀賞魚苗種400萬尾。
項目2016年4月開始建設,2016年9月底竣工投產,年生產觀賞水族動物3000萬尾,生產觀賞魚成魚150萬kg,總產值1億4千萬元。創稅收2000萬元,其中創利潤7500萬元。
4.1 投資計算
按前述總額投資為3000萬元。
4.2 年運行成本
年運行流動資金成本為2000萬元,其中飼料費1200萬元,肥料費50萬元,魚種費150萬元,藥物費50萬元,資金占用費100萬元,折舊費300萬元,池子大修費20萬元,養殖人員工資80萬元,管理費、雜費50萬元。
4.3 年效益估算
年總產值約為1億4千萬元。
4.4 帶動農民效益估算
每年可為農民養殖戶提供10000萬尾觀賞魚種苗及冷水魚苗,產量可達300萬斤,每公斤成魚按30元計算,產值可達9000萬元。毛利潤4500萬元。
5.1 項目實施的資金分攤比例和資金來源
項目建設總資金共3000萬元,農民新建改造資金共計1800萬元,新建孵化設施200萬元,引進錦鯉、金魚、熱帶魚等新魚400萬元,舊廠房改造600萬元,共計3000萬元。懇請市中區人民政府扶持解決舊廠房改造資金600萬元和引種資金400萬元,其余改造資金不足部份由企業自籌。
5.2 項目的組織實施管理
該項目投資較大,涉及范圍廣,在我區組織實施這樣的水產項目尚屬首次,為了保證該項目的實施按時完成,達到目標,成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由市中區區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農業的區長擔任,聘請省水產局局長青足平、市產漁政局局長作顧問和技術指導。
5.3 項目建成后管理體制及生產經營管理
項目建成后,其管理體制初步設想“西部觀賞魚養殖基地企業化管理”該管理的收支、財務包干、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實行企業化管理。新成立一個專業化企業,帶動農民走致富之路。
6.1 完善組織機構
為促進水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在市水務局、市水產漁政局的指導下,我社未來將建設有“珍稀魚類養殖基地、觀賞魚類養殖基地、特種魚類繁殖基地”等核心實體。合作社立足永安鎮,輻射全區、甚至全市。成立技術服務組、苗種繁育組、產品銷售組。明確合作社各專業組的工作職責。做到有牌子、有辦公設施、有動作機制、有工作目標、有實際效果。
6.2 免費對示范戶進行技術培訓
2013年,我社按照產、供、銷一條龍為廣大養殖戶服務,并及時解決養殖戶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只要是專合社的水產示范戶,專合社承諾,所有服務不收取一分錢(服務內容主要是不定期請專家對養殖戶進行技術培訓、生產計劃、魚塘現場水質測驗、魚病防治、產品規劃、產品銷售等)。
成為我社的示范戶的需具備三個條件。①養殖戶要有積極性;②鎮、村、社大力支持的養殖戶;③養殖戶的養殖面積在10畝已上,養殖塘水深1.5m已上,有水源的地方。具備條件的可以申請加入專合社示范戶,只要是示范戶就可以簽訂產供銷合同。我社將確保示范戶每畝利潤達到1000~1500元。
我社對示范戶從魚苗進塘至成魚銷售,對其生產進行全面規劃,其產值目標讓示范戶心中有數,一年的生產利潤目標有數(對所有養殖戶自己有多大的魚塘,需要多少資金心中有數)。
6.3 養殖規模由養殖戶自己決定
養殖品種主要是以鯽魚、草魚、名特優觀賞魚為主。各種養殖規模先由養殖戶自己確定后,再由我社統一規劃,做出全面計劃,使每戶養殖戶心中有數,針對自身條件而確定是否參與,不強行養殖規模,量力而行。
總之,我社將嚴格按照上級的工作要求,將內江市水產業作為當地一個支柱型產業發展,并注重創造一個良好的鄉漁品牌,做一個合格的農民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從而帶動該地區水產業的發展。
[1]羅遠鐘,陳 霞.觀賞魚養殖技術參數[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2).
[2]張元東,王興建.論我國觀賞魚養殖業的發展[J].中國學術研究,2015(8).
[3]霍鳳敏,章之蓉,鄒記興.中國觀賞魚產業發展概況[J].河北漁業,2015(1).
[4]姜景田,鄒勝利,鄭寶泰.觀賞魚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漁業經濟,2015(2).
S965
A
1004-7344(2016)14-0193-02
201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