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新紅
(河南省駐馬店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河南駐馬店 463000)
試論人類活動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
鄧新紅
(河南省駐馬店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河南駐馬店 463000)
水是人類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是工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極為寶貴的自然資源。但是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加和建筑物驟增,我國的水資源面臨著嚴峻的形式,同時,近年來無論是農業還是工業生產都離不開水資源,人們對水文水資源的重視程度更是日益增加。本文針對人類活動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問題從積極與消極兩方面進行闡述,并針對其不足之處提出了改善的措施,希望能使讀者能更加重視對水文水資源的保護。
水文水資源;積極方面;消極方面
水文和水資源是關乎到人類命脈所在的科學,涉及到了諸多的領域。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變化、運動等的各種現象。水資源是發展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資源。地球上的水資源,總的來說是指水圈內水量的總體。一般我們都將水資源看作地球上的淡水量,其中淡水來源于地表水、地下水、海水淡化。
過去的粗放型經濟的發展中,中國的水文水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以此為代價,讓中國在短時間內達到了世界先進生產水平。伴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對環境的多空間利用技術,逐步代替了過去陳舊的開放性生產技術,為現代社會主義發展指引了前進的方向。但是,據監測,當前全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使水文水資源受災現象更明顯。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人類改造自然的力度不斷的增加,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逐漸增大,已成為目前研究的的一個熱點話題。人類活動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具體體現在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
2.1 積極方面
2.1.1 農業措施
在山區修筑水田、谷坊、魚鱗坊等,改變破面的河流的坡降及糙率,攔蓄和延緩了地表徑流,增加地表水的下滲,地表水為潛流,因而延緩洪水過程,同時也起著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1.2 工程措施
隨著科技的發達,國家投入到保護水文水資源的研究人員越來越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對水環境的保護有一定積極意義。譬如壩庫、梯田等工程措施減少了黃土高原的含沙量。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的現象發生。隨著壩庫等工程措施攔沙能力的逐漸下降,研究人員發現在黃土高原維持一個可持續的植被生態系統,對有效保持土壤和控制黃河輸沙量反彈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黃河水沙管理需要從黃土高原小流域綜合治理轉向全流域整體協調。
2.2 消極方面
2.2.1 人類活動對水文水資源研究的影響
要想很好地認識人類活動對水文水資源影響,就必須要對其進行研究,然而人類活動破壞了資料的準確性和唯一性,從而使分析出的水文現象有所不同,而無法顯示出正確的水文規律。當今水文工作者在研究過程中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怎樣在受人類活動影響的水文水資源的相關資源中分析出本質規律。目前研究者只能對水文現象進行估量。一般來講,估算的常用方法有三種:
(1)根據水量平衡原理,建立水量平衡的物理或數學模型,變動模型中某項因素,估算該項因素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單獨效應;
(2)根據歷年相關資料,使用統計方法進行對比分析和估算;
(3)流域水文模擬。根據往年估算模型中的參數,通過模型參數推算人類活動影響之后的流域水文過程,再與實際數據對比。
雖然以上方法可以將人類活動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進行定性的分析,但是準確性不高。由于上述研究只是通過數據之間對比分析法研究人類活動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對于真相的反應時有偏差。所以研究工作者應要研究更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準確度。
2.2.2 人類活動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現狀
盡管人類活動的范圍是局部的,但是影響強度是非常大的。人類活動直接影響著水文水資源,也直接的干預著水文水資源。對水文水資源有影響的人類活動主要包括興建蓄水工程,開采地下水,城市化的發展等等。具體影響如下:
(1)蓄水工程對攔蓄徑流的影響
我國蓄水工程的蓄水總量達年徑流總量的40%以上,這是河川徑流利用的上限。個別地區已經達到吃光用盡的地步。安徽省的池河、滁河上、中游,在枯水期由于節節攔河打壩而干涸。
(2)工業、農業、城市生活等引水、用水對河川徑流的影響
由于工業、農業、城市對水的需求越來越大,致使黃河、淮河、海河的河川徑流利用已經達到極限,時而出現斷流,且周期越來越短;長江、珠江這樣水資源豐富的河流,自20世紀70年代起,不可恢復的水量和入海水量,在同等的產流情況下,逐年減少。由于入海水量的減少和枯水期的延長,導致河口段海水入侵的時間增長,且入侵的距離逐漸向上擴展。當大通流量小于7000秒立米時,海水還會倒灌至南京。
(3)地下水開采,對地表徑流的影響
20世紀50~60年代,還沒有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一般較高;而到80~90年代,因大規模開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4)城市化的發展對徑流的影響
城市化的發展,使得建筑物增加,排水管開始大量修建,汽車應用越來越廣泛。這些現象對地表徑流都有一定的影響,具體如下:
①建筑物的增加
城市建設需要占用土地,而水面、洼地、河灘、空地往往成為最佳的選擇。這就大大地侵占了洪水的空間,削弱了調蓄當地雨洪與外洪的能力。隨著我國社會越來越城市化,國家在進行新城市建設時,把土地的利用方式做了多方面的改變,如除去坑洼地,建造房屋、道路,覆蓋排水河道,從而大大增加不透水面積,減少雨水下滲,加快雨水在地表的匯集,使洪峰增大,行洪能力增強,進而使地面徑流增加,地表、土壤、地下水量減少,枯季徑流減少。
②大量興建排水管
國家興建大量地下排水管道與抽水泵站,使得城市雨水的排泄速度大大提升,進而導致河道行洪能力增強。
③工廠污水處理能力差和生態用水意識薄弱
城市的工、礦企業,是河流的主要污染源,而且城市生活垃圾、污水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開展甚少。我國的水工程的控制運用,很少考慮生態用水,錯誤地提倡就地“用光、喝光”。長期以來,我國沒有制定最小安全下泄流量,水庫和大型閘壩的下游河段,幾乎成為排污水道,生態平衡遭受嚴重破壞。
④CO2等有害氣體的大量排放
由于社會發展工作的高速運轉,工業迅速崛起,使得大氣中的有害氣體逐年增加。譬如,近幾年汽車行業越來越繁榮,致使CO2、SO2等有害氣體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嚴重影響了大氣中的化學成分,導致全球氣溫升高,蒸發量加大,最終導致水資源總量難以保持恒量甚至于呈遞減狀態。
3.1 國家
國家要制定合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計劃并逐步實施;制定合理的水資源分配方案、供水系統及水利工程的優化調度方案,并執行完善;監督、預測水量及水質變化等;并在兩岸修建護岸工程,及時疏通河道,保證河道內暢通,減少淤積出現,并維持基本現狀。
3.2 企業
在對現有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有關部門做好監控檢測,按照規定辦事,是減少對環境破壞的最基本處理辦法。企業領導者在今后的資源開拓中,要全面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部署。
3.3 個人
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要增強生態用水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節約用水,處理好生活污水。在景區不要隨處往水中扔廢棄物,否則會影響水質。我們要積極響應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號召。
人類活動對我國水文循環和水資源系統已經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世界人口的增長,如何解決水資源問題將成為國家的頭等大事。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的方針政策,全面做好水資源的管理工作,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鋪下堅實的基礎。研究人類活動對水資源的影響對于探討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開展建設節水型社會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人類活動對海河流域地表徑流量影響的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09(03).
[2]景凌云,孫棟元,費喜亮.淺析人類活動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J]甘肅農業,2013(15).
[3]董磊華,熊立華,于坤霞,李帥.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對水文影響的研究進展[J].水科學進展,2012(02).
TV213.4
A
1004-7344(2016)14-0324-02
2016-4-26
鄧新紅(1962-),男,副高級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工作方向為水文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