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華
(開縣市政環境衛生管理處 重慶開縣 405400)
公廁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張愛華
(開縣市政環境衛生管理處 重慶開縣 405400)
隨著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城市建設更加完善,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公廁是城市基礎設施組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廁所的建設程度可以展現出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更可以說是一個城市的“名片”。本文根據國內的公廁建設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議,望與業內同仁交流學習。
城市公廁;服務體系;規劃建設;運行
目前我國很多城市對于廁所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人們出行經常會遇見廁所設置不足這種尷尬問題。作為城市的基礎設置,其設置相對國際而言,非常的不科學,也不人性化,公廁建設問題已經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1)配套設施上存在問題。比如道路、公共社區、公園、商圈建筑沒有在建設規劃中考慮環衛設置配套。這就導致公廁數量少,分布不合理。有的公廁在規劃的時候只考慮了一些基本功能,其使用舒適感非常低,這是因為公廁的各項器具、材料都較為劣質。男女廁所坑位比例不當,女廁門口常年排隊,廁所異味重,有的公廁修建年代久遠,破損程度嚴重。
(2)運行管理不平衡,公廁私人與公立廁所管理混亂,廁所出現亂收費現象嚴重。很多廁所只是前期建設好,就放任自流了,沒有進行定時專人清潔維護,很多廁所的沖水設施損壞不能沖水或一直沖水,便池堵塞異味嚴重,蹲位隔板擋門破損等問題非常嚴重。目前,我國很多城市的廁所都沒有提供休息區域、取暖、制冷、去味換氣設施,這不僅僅是使用者體驗感差,甚至會出現冬季水管爆裂現象,這都是因為管理上的疏忽導致。
(3)新建公廁選址難。城市繁華路段為廁所建設重點和難點。繁華路段人流量高,廁所需求大,但是繁華地段寸土寸金,且廁所可以說最不受歡迎的鄰居,這就導致廁所選址很困難,建設在核心地段,周邊商鋪群眾反對意見大,而周邊人流量少一些的地段又不便于過往行人尋找廁所。選址阻力大,導致很多廁所沒辦法建起,更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
(1)對已建廁所進行統計,合理的對市城區內的廁所進行統一布局,首先要在數量上滿足人們的需求,解決城市廁所難找、難等問題。這就要從源頭上著手,按照相關衛生設施配置的相關規定,首先在人流量大的密集公共區域如公園、廣場、商業圈等的確先配置廁所。
(2)升級廁所設施,很多老舊廁所在配套設施上存在很多問題,這就需要進行實地考察,對于一些損壞設施進行維修和升級,增加自動沖水、換氣、水管供暖等設施,讓廁所使用感更加舒適。
(3)利用好財政投資的資金,按照專項規劃相關原則,每年定量新建公廁,并把廁所建設項目納入到城市年度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中,在公廁建成之后再移交到環衛處進行統一的管理。
(4)想要科學的建設公廁,可以建議成立城市公廁建設專家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圍繞整個城市的定位,結合地方特色和公廁功能需要幾個方面,聽取相關業內專家的建議,根據委員會評判結果來制定公廁樣式和公廁設計標準,更加科學的指導改建、優化公廁。
(5)城市建設不僅僅需要滿足功能需求,也要考慮整體美觀。這就對廁所的造型設計提出了美化要求,公廁應該利用綠化帶,結合環境元素進行設計,與環節結合到一起,建議進行立體綠化設計,這能也能增加城市綠化覆蓋率。
(7)對公廁內部外部的標志、標識進行統一的設計,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能夠展示城市特色、形象的公廁宣傳欄,使用低資金達到高效宣傳的效果,也可以提升。
(8)加強公廁日常管理,很多公廁建成之后疏于管理,導致廁所環境臟亂差,設施損壞嚴重影響到正常的使用,這就需要衛生管理部門加強對公廁的管理力度,對其進行定期清潔、維護。根據相關規定,制定管理、維護標準,做到清潔、維護、維修、服務、監督考核等工作。將公廁保潔維護工作落實到位,精細化管理,定人、定時進行管理維護,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及時對有問題的公廁進行處理,保證公廁干凈整潔能,按時開放,提升公廁的整體服務水平。
結合城市對公廁服務體系的建設和規定,未來城市公廁建設應當逐步開始建立一個“固定公廁為主,活動公廁為輔”的服務模式,建議沿街的公共建筑內部廁所對周邊地區開放的網絡輻射格局,使其布局更加的合理、數量更加的充足、設施更加的完善、環境更加的協調、公廁管理更加規范。
(1)未來公廁應該是更加智能、節能經濟的,在這個基礎上更需要增加使用人性化、外型美觀化、防臭防蚊蟲、還需要為特殊人員設置相關的特殊無障礙設施,讓未來的城市公廁更有人文關懷、體驗感更好、更美觀藝術、更保健,可以將電子技術引入公廁系統中,更好的為智能化公廁服務。
(2)公廁建設規劃合理布局建議
①居民區公廁設置建議
對居民生活區域的公廁進行統計考察后制定新建、改造計劃。居民區的獨立沖水公廁數量應該達到到5/km2,對于一些新開發的地區的獨立沖水公廁數量應該達到4/km2,或者按照居民住戶的數量進行配置,大約300~500戶就需要配置到一座獨立沖水公廁,建議規劃公廁之間的距離應該在500~600m之間,并且應當設置在比較容易尋找的地方。
②廣場和道路兩側公共廁所設置
城市商圈、廣場、主次干道路配置廁所建議每隔五百米設立一座公廁,其他城市區域建議每隔800m設立一座公廁,不要忽略停車場的公廁設置問題。
③城市綠地區域的公共廁所設置
建議1萬m2以上規模的公共綠地要按照每1萬m2用地或則每500m相隔設置一座公廁座;如果面積在1萬m2內,就需要在游人休息設施處或人流集中的地段設置一定數量的公廁。
(3)體現公廁功能需求
①對于一些老舊落后的公廁進行新建的時候,需要注意先新建后拆除,不能因為新建的需要而導致該區域居民無法正常使用公廁。在拆遷與重建的過程當中,應該設立一些臨時公廁,并且將公廁還建日期明確的向社會公示。
②公廁應該更加省地、節能節水、糞便及時清除、資源優化,鼓勵環衛部門使用“環保、環保、節能、節水、省地的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使城市公廁成為城市中靚麗的綠色建筑。
③公共廁所需要“以人為本”提倡有人文關懷的服務,并且要保證設備是完好能正常運行的、廁所內部無異味或臭味,友好服務是常態持續的,對于兒童和老弱病殘專門設立特殊坑位。基本實現公廁從基礎保障型不斷向功能完善型轉變。
(4)提升公廁服務水平
①公共廁所要更加人性化服務,廁所服務人員服務要更加熱情和細致周到。功能型的公廁,在人流集中時間段,就要采用每半小時就檢查和保潔,才能保持公共廁所能持續的清潔干凈,洗手池應該提供一定的清潔物品如洗手液或肥皂和廁紙等,而保障型的公廁就需要每天至少保潔2次以上,并提供相應的肥皂和廁紙等。
②市區公廁需要制定開放時間,這需要根據廁所實際使用需要來進行設置,對晚間存在人流的地區,比如使用公廁來代替日常家居衛生間的舊城區,公廁就需要晚間開放并提供服務,應增加24h不間斷開放的公共廁所。
③逐漸建立并完善公廁的各項制度,比如專業監督、社會公眾投訴監督、行業審核監督等制度,明確公廁投訴渠道,明確標明投訴電話,發揮公廁的投訴系統作用,逐步消除我國城市的環衛公廁與社會公廁的服務水平差距,使城市公廁的服務水平整體能保持在穩定狀態上。
④廁所難找問題,一直公廁設置的一大難點,這就需要不斷完善公廁導向性,需要圍繞公廁設置路標,使公廁更容易找,并且能很快找到,不斷建設并完善城市的公廁導向系統,這就包括了設立一定的導向標識,在城區地圖與電子城區地圖上明確標注公廁的位置和數量等。
⑤提高公廁的應急反應能力,保障并適應突發事件或大型活動的公廁需求,面對短時間大量人流聚集情況,政府及相關部門就應該準備一定數量的移動式公廁。
公廁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名片”之一,其管理、服務水平能反映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發展水平。隨著整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鎮面積和人口得到迅速的增長,而作為基礎設施規劃的組成部分之一的公廁建設更需要人們的重視。
[1]潘峰.淺談漯河市公廁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06):126~127.
[2]周 民.城市公廁服務體系的規劃建設和運行研究[J].環境衛生工程,2014,22(03):42~45+48.
[3]戴 潔,華 晨.城市公廁性別比例解析與調整[J].城鄉建設,2013(07):41~44.
[4]路文娟,王森,孟潔.淺析城市公廁的人性化設計原則[J].環境衛生工程,2014,22(05):28~30.
[5]王先超,盛樂園,董書一,成紅梅,于勤.基于M/M/n排隊系統的公廁性能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2(03):16~20.
TU993
A
1004-7344(2016)14-0306-02
2016-4-28
張愛華(1977-),女,工程師,大學本科,主要從事市政建設及管理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