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順清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談如何預防“小人物”腐敗
葉順清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隨著我國反腐敗斗爭力度的不斷加大,在對“大人物”反腐的同時,也需要預防“小人物”腐敗現象。其實,小部門、小官員的腐敗現象也是很致命的,在反腐的道路上,大小腐敗都不可以忽略,大小腐敗都要反。本文闡述了腐敗產生的條件和原因,并針對如何預防“小人物”腐敗,站在端正社會風氣,保障人民的利益的角度,提出幾點建議。
“小人物”腐敗;人民利益;解決方法
根據全國各地腐敗案件的統計數據來看,基層公務員或村鎮職員職務犯罪案件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從近幾年“小人物”重大犯罪案件來看,“小人物”的腐敗值得我們關注和深思。因此,在反腐敗問題上,我們必須糾正一個認識誤區:小權力產生小腐敗,大權力產生大腐敗。這些人雖然都是“小人物”,但手中都有一定的權力,往往因為人們對他們“警惕”不夠,“剎車”不力,容易導致個別“小人物”犯錯誤,甚至犯下嚴重的罪行。而其中折射出的最大問題是監督嚴重“缺位”和不力。這些“小人物”其實往往有著特殊的“背景”:①崗位特殊,大多是單位管錢、管物的“實權派”。②地位特殊,雖然職級不高,但大多跟在領導后面,屬于“身邊人”之列。既然“小人物”也會發生大腐敗,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有效地遏制“小人物”的腐敗呢?
作為一種丑惡的、非法的、犯罪的社會現象,腐敗的蔓延依賴于幾個條件:①特定公共資源的稀缺和強大的社會需求;②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員對這些資源的強有力控制或壟斷;③特定公共資源利用或實現過程中巨大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其他社會利益回報;④在公共權力、公共資源的配置和處理過程中存在的不受監督或難以監督的環節和漏洞;⑤人的自利性或易錯性。所以,腐敗從根本上講是一種以權力腐敗為核心的公共資源的非法交易和流通現象。“小人物”盡管社會地位不高,但是他們手中往往掌握著重要的公共資源和公共權力,具備產生腐敗的所有要件。
有同志主張中國反腐敗的當務之急在于大幅提高四大腐敗成本:①提高查處腐敗的概率,讓漏網之魚越來越少;②加大腐敗的法律成本,提高對腐敗者的法律處置程度;③加大腐敗者的經濟成本,讓腐敗者在經濟上得不償失;④加重腐敗者的精神成本,最重要的措施是將行賄者和受賄者信息昭告天下,使腐敗者個人和利益相關者名譽受損,讓腐敗者為其腐敗行為支付高昂的精神代價。但是這些舉措的重點不是在于預防腐敗。這些措施大多是對腐敗者的事后處理,是一些事后補救措施。現實中,相對于大多數腐敗者而言,由于被查處的腐敗者僅僅是少數。于是,腐敗者普遍存在僥幸心理:既然被抓的只是極少數,我何不也試一試?這是腐敗者之所以“前腐后繼”的重要原因。
原因還可以進一步挖掘。比如,反腐敗我們往往把關注的目光集中于位高權重者的大案要案,無論是從反腐敗的制度設置還是從實際的操作中,加強監控的重點對象往往是一些職位比較高、權力比較大的人,特別是黨政領導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司法機關和重要經濟管理部門的主要領導。或者換句話說,我們設計的防范監督機制,更多的是圍繞著那些有相當職務的、因而權力比較集中的領導干部,也就是圍繞著權力的核心人物而設計的。而對其中一些職位不是很高,權力不是很大,但有可能獨當一面的人,卻容易被忽略和淡忘。這就使這些“小人物”萌生僥幸心理,并不惜鋌而走險;同時在實際中也更容易實現他的犯罪意圖和目標。
從思想政治教育上來說,預防職務犯罪的宣傳教育,一般也多是針對一些主要領導干部,包括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的生活的管理和監督也往往比較嚴厲,而對于一般的干部、職員特別是農村的村組等最基層則是教育不多不深,致使一些所謂的“小人物”思想意識薄弱、法律常識匱乏,再加上外界的誘惑,一旦有可乘之機,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重慶市巫山縣福田中學會計梁平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曾經以工代干做過老師的梁平,一度是非常敬業的。正是因為成績顯著且為人誠實,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讓這個待業青年吃上了“皇糧”。讓他擔任會計。就在他一帆風順之時,卻放棄了自我追求;也就在此時,賭博的魔鬼趁虛而入。梁平先是到鎮上的麻將館“觀戰”,或幫別人“戰斗”,再后來是親自“參戰”。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里,即輸掉了公款4萬元,還欠下高利貸3萬余元。后來他又截留了煤礦補助費、教委獎勵金、鎮政府獎勵金和學生學雜費,以及教師養老金等10萬余元公款,用于還高利貸后繼續用剩下的錢用于賭博。事發后,巫山縣法院依法判處梁平有期徒刑11年。
2.1 把工作重心從“懲治腐敗”轉到“預防腐敗”
也就是說,要改變腐敗者以為“腐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的判斷。要在制度設計中,使腐敗者腐敗目的的達成變得越來越困難。可以做的預防腐敗的制度在于,要設法使國家部門中官員的行為,不論是從事政治事務的官員還是行政管理的公務員,都難以通過錯誤地使用公眾委托給他們的權力,使他們自己或者親近于他們的人不正當地和非法地富裕起來。這也就意味著在制度設計時,要考慮到在公共權力、公共資源的配置和處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受監督或難以監督的每一個環節,盡量地堵塞容易導致腐敗的漏洞。
2.2 充分地考慮到人性的自利性或易錯性弱點
在公務員隊伍管理中,一直存在著一個誤區,以為好的公務員是不需要嚴密監督的。這個誤區甚至成為公務員犯罪的重要原因。因為公務員并不是從一開始就走向腐敗,甚至犯下嚴重罪行的。起初他們都比較有能力,比較受到群眾的信任和歡迎,受到上級的認可甚至重用,他們可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有一些作為,有一些政績,甚至有重大的貢獻。但是,他們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犯下一個致命的思想錯誤,以為自己既然有這么大的能耐、政績,他們就可以不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就可以違反一些規則,去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情。更加致命的是,當他們把目光投向不設防的公共利益的時候,他們的腐敗活動便帶有很大的隱藏性和欺騙性。所以,越是好的人,越有可能不愿意接受組織的監督,也越有可能喪失別人的監督。絕大多數公務員和國家干部并不具有天然的抵御腐敗的免疫力,這是要對所有“小人物”進行必要監督的人性假定。
2.3 任何權力都必須接受監督
相比“大人物”的腐敗,“小人物”腐敗雖然影響要小得多,但危害性卻并不小。“小人物”腐敗行為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打擊,很容易催長腐敗之風,“小人物”腐敗問題必須從源頭上和監督制度上嚴堵漏洞,防微杜漸。對公務員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選拔和合理使用是一個方面,對他們的有效監督是另一個方面。要把某些“小人物”的監督管理一并納入對領導干部監督工作的體系中,進行經常性督促檢查,做到“以防為主”。只有讓監督變得無處不在,將監督對象的活動公之于眾,讓對權力的制約切實可行,具有獨立性和強制性,握有權力的人才不敢越軌,不敢伸手。
2.4 建立相互制約的權力體系及完善制度體制
建立一個相互制約的權力體系,使每一種權力都有應有的邊界,使每一個權力必須受到其他權力的制衡。要建立特殊崗位工作人員交流機制,加大他們工作輪換力度,減少“小人物”與領導干部共謀的幾率。建立完備的腐敗責任追究機制。要探索建立“小人物”腐敗行為的“問責制”,對管理不力的領導干部追究領導責任,增強他們管好“小人物”的自覺性。總之,要建立必要的責任追究制度,除了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之外,還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不讓查處腐敗現象演變為一個同腐敗發生單位的領導者、監督者無關的工作。不斷完善預防腐敗的制度,形成一套從內到外的預防腐敗體系。腐敗者有強有力的應變能力和“學習”能力,總是能找出現行反腐敗制度和預防腐敗制度存在的漏洞。因此,反腐敗和腐敗者之間將是一場長期的博弈。我們不可能完全消除腐敗現象,但是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能夠有效制約腐敗的體制,在最大程度上遏制腐敗的發生。
培育一個高度發達的市民社會。要讓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監督權利,組成在具體利益上異質化程度較高、而在基本的社會價值上同質化程度也同樣較高的功能互補、數量龐大的社會團體,使個人能量獲得有效放大,加大政務、村務公開力度,對公權力形成強大的外部監督力量,這有助于有效地遏制腐敗現象。反腐敗工作絕沒有“大人物”與“小人物”之分,任何崗位,無論大權小權,如果失去有效的監督,都有可能被濫用。因此,建立規范、合理、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制約機制,是當前防范權力濫用的根本措施。
[1]孫旭陽.小人物捅漏“大腐敗”[J].黨建文匯月刊,2009.
[2]吳明,高朋.關注“小人物”腐敗[J].黨風與廉政,2000(10):26,28.
[3]沈義,馬正經.小人物為何大腐敗——從梁平案例透視“小人物大腐敗”現象[J].2006.
D630.9
A
1004-7344(2016)20-0017-02
2016-7-1
葉順清(1964-),男,高級政工師,本科,主要從事項目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