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司達
(盤錦市遼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辦公室 遼寧盤錦 124010)
盤錦市鄉鎮污水處理廠現狀及對策研究
張司達
(盤錦市遼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辦公室 遼寧盤錦 124010)
本文將盤錦市鄉鎮污水處理廠現狀,運行機制、存在問題進行探討,旨在為鄉鎮污水處理廠發展做一嘗試和建議,為政府決策參考。
鄉鎮;污水;處理;現狀;對策
2012年至今共建17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其中盤山縣7座、大洼縣7座、遼東灣新區1座、遼河口生態經濟區2座,總投資19133萬元,設計水量為3.33萬t/d,現實際鄉鎮污水處理量約為0.35萬t/d,處理率為9.5%;設計管網長度231.72km,實際鋪設管網長度67km;17個鄉鎮共189個村屯,管網收集36個村屯。17座鄉鎮污水處理廠項目主體建成后因管網資金不足,管網覆蓋率低,部分鄉鎮污水處理廠不能正常運行。
2.1 污水收集量不足,管網覆蓋范圍小、配套截污管網建設嚴重滯后
污水處理廠設計時,規模有預留;城鄉一體化推進緩慢,新建樓盤入住率低。污水處理廠建設初期,因省政府主要支持鄉鎮污水處理廠主體建設,各鄉鎮積極性普遍較高,廠區工程很快完工,但因支持管網配套資金有限,縣、鄉鎮財力緊張,配套管網建設滯后。污水實際收集率不高,進廠污水不足,濃度偏低,運行負荷率低。
2.2 運營費用難以落實,缺少運行費用
目前,除了少數縣將運行管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外,在很多地區,由于管網覆蓋率低、污水處理費用有限,不能滿足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的需要。目前因無財政專項經費,也未收取污水處理費,因此各鎮政府難以承受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
2.3 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不規范,專業人員嚴重匱乏
鄉鎮污水處理廠絕大多數是鄉鎮所管理,工作人員由各鄉鎮聘請臨時人員組成。使得污水處理廠無專業人員使用和管理,自控系統和化驗室現處于荒廢狀態,不能隨時掌握污水處理的狀況。
2.4 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管不到位,環保問題突出
一些污水處理廠運行存在弄虛作假現象,導致污水處理不到位,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流入自然界,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了損害。有的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未達到國家規范要求;有的甚至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造成更為集中的污染。
2.5 設備和管網缺乏必要維護保養
污水處理廠竣工至今,因沒有配備專業的機電維修隊伍,安裝了4年多的機械設備嚴重缺少維護和保養。加之各廠大多是為了應付各類檢查而運行,開開停停,導致設備故障頻繁發生,嚴重縮短了設備使用壽命。污水管網建成后也基本無人管理和維護。有的鄉鎮污水處理廠項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導致管道堵塞,末端污水進入不了收集管網。
污水廠污泥存在二次污染隱患。
污水處理后剩余的污泥含有大量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按照要求必須對污泥做無害化處理,但由于監管不到位或者其他監管漏洞,會造成污泥流失,給環境帶來二次污染。
根據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20年底前,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達到相應排放標準或再生利用要求;到2020年,全國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鄉鎮污水處理廠是控制污水排放、促進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最后一道關口,污水處理廠運營難題必須加快解決。
3.1 堅持市場驅動,運營規范化
要讓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在污水防治上共同發力。一是制定城鎮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在建有污水處理廠的鄉鎮范圍內,對向污水處理廠管網排放污水的用戶,適度征收污水處理費。二是探索市場化運行機制。充分利用商業融資以及BOT、TOT等市場方式籌集資金。
3.2 加大政府資金撥付,確保運行費用
落實經費,確保污水廠運營資金。全面推行排水許可制度,盡快制定完善污水處理費征收和使用機制,確保單位和居民污水處理費應收盡收。鎮級污水處理費應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專項用于鎮級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行和污泥處理處置。建立與污水處理質量相掛鉤的污水處理費撥付機制,對經檢測、考核符合要求的,按規定及時撥付污水處理費。
3.3 將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納入政府績效考核
鄉鎮污水處理廠穩定達標運行情況已納入省市縣政府績效考核范圍。省市縣環保主管部門定期在網上公示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狀況,出水水質等指標,并根據運行情況撥付資金。
3.4 加快污水收集管網等配套建設
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不足,很大一方面是由于污水收集管網等配套建設沒有跟上,致使污水處理廠建成之日因污水收集不足或沒水而導致運行率低。加大污水管網建設力度。污水收集管網是污水處理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網建設是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的基礎和關鍵。建議各級政府能明確工作目標,制定行動計劃,強化行政推動。
3.5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污泥處置方式
污泥處置是污水處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本著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的目標,對污泥進行處理和綜合利用。此外,為防止鄉鎮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量急劇增多造成二次污染,必須督促鄉鎮同步編制污泥處置專項規劃,推進污泥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
3.6 加強監管,確保責任主體職責到位
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要加強監管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建立健全污水處理行業的管理、監督和考核機制,確保設施運行正常;環保部門加強監控力度,對區域水環境進行全面監督,對各鎮所有工業企業的廢水排放進行跟蹤檢測,對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水質進行跟蹤檢測,積累數據科學分析,做好技術指導。
3.7 人才支撐,加強專業人員引進培養
污水處理廠必須加強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加強人才引進與崗位培訓,對專業從事污水處理管理的工作人員和鎮級污水處理廠業務骨干進行定期業務培訓,提高工作人員崗位技能和業務水平。
3.8 依法監管,強化責任追究
堅持依法監督,管理多元化。各級環保部門要增加對污水處理廠的監督、監測頻次,對進出水的水質、水量和污泥進行監測,對污染源在線監控裝置的運營情況進行數據核查。發現企業弄虛作假、調低數據或私設排污暗管偷排,要按照新《環境保護法》進行嚴厲處罰,并將污水處理廠的監測信息向社會公開。
鄉鎮污水處理廠是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環境的重要基礎設施,其運行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了遼河流域水體達標情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希望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在推進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行時加大力度,大力推進污水處理廠配套建設,確保污水處理廠達標運行,為改善農村水環境,鞏固遼河達標成果發揮積極的作用。
X703
A
1004-7344(2016)20-0105-01
20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