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榮
(達州市宣漢縣農業局 四川達州 636150)
解析畜牧業養殖中存在不足點及改進
胡志榮
(達州市宣漢縣農業局 四川達州 63615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畜牧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是“大農業”發展系統中的重要角色,關系到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本文主要對目前畜牧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對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畜牧業;現狀;問題;措施
農業是第一產業的總稱,畜牧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的發展狀況很大程度上由畜牧業發展決定。改革開放以來,畜牧業發展開始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由于政策得到調整,不斷加大國家的投入以及防疫衛生、畜禽種類、動物飼料與營養科學技術的普及,無論是畜產品的質量還是產量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還是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畜牧養殖還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加強研究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問題,盡快找到有效的對策和方法,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畜牧業是指圈養、放牧或者兩者結合的方式,通過飼養畜禽來獲得農產品。
其主要特點和要求是:①各類禽畜內部的母畜公畜、幼畜、仔畜的比例與擴大再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②畜牧業的商品性很高,但是畜產品運輸不便再加上比較容易腐敗,所以運輸、貯藏、加工、收購等方面要密切配合。③飼料是畜牧業的基礎,為了能夠加快畜牧業的發展,要不斷解決好飼料的質量和供應問題。④畜牧業能夠較快的適應各種經濟條件和自然條件,既可以舍飼,又可以放牧。
基于這些要求和特點,畜牧業的發展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充分發揮當地的優勢,把畜牧業生產搞好,這將對改善人們的生活,促進經濟的發展,加大出口物資,增進各民族的團結具有深遠的意義。
3.1 養殖模式和品種有待改進
現在,國內很多區域的畜牧業的發展模式仍然是以農戶為主體的小養殖場或個體養殖。對于相對較小規模的農戶,其生產管理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隨機性、人畜混居、隨意建居的現象十分普遍。從實踐的角度來看,該養殖模式的動物衛生防疫條件不足,不僅影響了動物防疫和控制,而且無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畜牧業養殖品種趨于老化,畜群結構不太合理,養殖技術也比較落后,生產方式比較傳統,這將嚴重阻礙畜牧業的發展。
3.2 環境污染嚴重
如果處理不好在畜牧養殖所產生的糞尿,則會污染和破壞當地的環境。大部分的家庭畜牧養殖戶直接將未處理的糞便排入河流或露天堆放,養殖的環境差,沒有相應的廢物處理系統和環保措施,造成家畜和環境的嚴重污染,同時這些露天放置的糞尿很容易導致人畜疫情的發生。
3.3 養殖技術落后
要想獲得科技的迅猛發展,就必須要有高技術的人才,但是目前畜牧業的發展沒有足夠的基層技術人員。當前畜牧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作必要的支撐,表現在如下幾個環節,比如有效管理、選址分析、畜牧業的圈舍設計、品種的引進以及改良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科學的研發可以起到非常顯著的投資效果,提高生產效率,提高質量,獲得高額的利潤。可以調動工作的積極性,帶來更高的效益。
3.4 畜產品質量問題突出
近幾年,頻繁發生動物疫情,有效的動物疫情防治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難題,不僅導致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更嚴重的是產生了不好的社會影響。現代養殖業正日益趨向于集約化、規模化,藥物化學合成、抗生素的使用等,已經成為養殖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追求經濟上的利益,在畜牧養殖業中濫用藥物的現象十分普遍。濫用獸藥就會直接導致畜產品中殘留獸藥,人體攝入后,則會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畜產品的風味和品質也會下降。近幾年,獸藥殘留影響畜產品的出口和造成食物中毒的報道非常多,獸藥殘留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導致畜產品質量下降以及限制出口和內銷的原因是嚴重的畜禽疾病問題,不健全的獸醫防治體系以及復雜的畜禽疾病。今后更加重視畜產品的質量問題,畜產品的競爭已經不再是數量、價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以品質為中心的非價格的競爭。制約我國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畜禽疾病和畜產品的藥物殘留,所以,要想全面提高我國畜產品的安全性和品質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
3.5 重大動物疫病威脅仍然存在,畜產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農村畜產品的養殖模式還比較落后,即散放散養,混放混養,人畜混居等,不僅造成養殖效益低下,畜禽發病率高,養殖環境差等問題,而且糞便、農村柴草等亂堆亂放,導致村莊臟亂、人居住的環境差,這也是導致人畜共患病的原因。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發展現代畜牧業,畜禽飼養實現專業化、小區化。
4.1 轉變傳統的落后養殖模式
基于國內部分地區的養殖模式傳統落后的原因,所以要從養殖模式層次進行調整和優化,其基本原則是綜合發展、各有特色以及集中連片,單元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逐漸向著工廠化、規模化以及集約化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還要結合當地的環境條件,從根本上改變潛力不大、收入單一的經營管理模式,應該適應當代發展的要求,走一條增產增收、適合實際的生態型、效益型畜牧養殖之路。
4.2 解決畜產品質量問題需要考慮的因素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制定了畜產品的質量標準。但由于國情不同,地域差異、消費者態度差異等原因,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國際畜產品質量標準,還處于一個多元化的階段。標準體系的建立應該從兩方面進行考慮:①按照最嚴格的標準,努力提高我國畜產品的質量,提升到一個較高的質量水平,不僅能過滿足質量標準要求低的國家的要求,還能滿足質量水平要求高的國家的標準;②要從具體情況出發,并結合多元的標準,以我國畜產品所在國家和地區的質量要求為標準,以這個標準為中心,檢測飼料添加劑、飼料加工工藝、飼料原料、飼料產品;對所涉及的過程進行檢測,如現代養豬技術規程、工藝流程要求,屠宰流通、加工等。為了使畜產品受污染的程度盡可能降到最低,保證畜產品中的藥物殘留能夠符合安全標準,要對飼料生產、養豬生產、肉產品加工等環節進行危害因素分析,對可能要出現的危害進行控制。
提高畜牧產品品質的有效的手段是改良畜牧養殖品種,畜牧業的管理部門要不斷加強原種畜牧常的規劃建設,要不斷引進優質的品種,進而提高種畜的品質。
4.3 加大畜牧養殖知識技術推廣力度,培養技術人才
在現代化畜產品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為了能夠提高眾多養殖戶的技術,要結合當地的情況,畜牧管理的有關部分要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專家,對本地區的較大養殖戶進行定期的技術指導。與此同時,要不斷的培養具有專業技術的人才,培養一批具有領先技術水平的領導人,不斷健全和完善種類全的技術人才培養和管理體系,從而提高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水平。
4.4 控制動物疫病,提高畜牧業應對疫病風險的能力
要不斷加大對基層動物防疫部門的資金投入,改善工作條件,不斷強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工作經費得到保障。加強基礎免疫,做好免疫接種工作;不斷完善當地化仔豬家禽的繁育體系,為了減少外源性的感染,要實行自繁自養;定期對基層動物防疫人員進行培訓,以使防疫人員的技術水平提高;村級防疫結構要不斷完善,每村要設置多名防疫人員,使防疫的密度提高;為了能夠保證防疫的質量,畜牧業應對疫病風險的能力得到提高,要不斷對防疫責任管理加以強化,對注射劑量的要求和疫苗的保存、稀釋加以重視。
我國畜牧業的規模在不斷的加大,養殖場的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多,對畜牧業的技術方面要求越來越高。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將向者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這將實現小農戶與市場的成功對接。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畜牧業的科技含量會不斷加大,較之于傳統畜牧業而言,現代畜牧業技術含量更高。
[1]李曉敏,冬花,木尼熱.對放牧管理及其以草定畜的再思考[J].草食家畜,2012,01.
[2]孫秀芳.現代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養殖技術顧問,2014,04.
[3]李榮貴.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社,2012,03.
F326.3
A
1004-7344(2016)20-0186-02
2016-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