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凱中
(達州市大竹縣農村能源辦公室 四川達州 635100)
淺析農村沼氣開發利用模式
鄭凱中
(達州市大竹縣農村能源辦公室 四川達州 635100)
我國農村沼氣的開發利用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由于沼氣具有可再生、方便、衛生等優勢,一度成為農村大力推廣的項目。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用能結構的不斷轉變,農村沼氣開發利用面臨了諸多困難,發展遇到了瓶頸。本文主要結合當前農村沼氣開發利用過程存在的問題,實行有效分析,并提出了新的發展模式,以供參考。
沼氣;農村能源;開發利用模式
沼氣作為一種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具有無害化處理人畜糞便、產生安全有機肥料、生產清潔燃料等優勢,能夠優化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加大有機廢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環,減輕環境污染,構建了“資源-產品-廢物-再資源”的閉環式農業經濟系統。因此,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農村沼氣項目在許多農村地區得到大力推廣。然而,然而,隨著社會發展、能源轉型、科技進步,農村沼氣開發利用面臨了諸多困難,項目發展遇到了瓶頸。面對這種形勢,結合當前農村現狀,大力發展農村沼氣開發利用新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2.1 提高農民人均收入
在日常生活中,沼氣能夠滿足炊事、照明、發電等方面的需求,使農民的生活燃料負擔得以減輕。同時,沼氣產生的沼液、沼渣等還可以循環利用,沼液和沼渣可以作為有機肥料供給農作物生長,還可以大大減少化肥的使用。這樣,不但可以節省了農戶普通生活用能的開支,還能夠使農作物的種植成本大大降低,有利于提高農民的人均收入。
2.2 使農村的生活面貌得到改善
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為改善農村生活面貌,維護農村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將沼氣建設作為重要途徑加以開發利用。比如,過去農村常常養殖污水亂排放,糞便遍地都有,蠅蟲滋生。通過開發沼氣,可以使農村建設庭院化,還可以根據條件,努力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在實現集中供氣的同時,有利于治理和改善農村污染狀況。
2.3 優化農村發展方式
通過沼氣的開發,逐漸建立起規?;纳鷳B種植業和養殖業,改變原有的農村傳統生產經濟方式,繼而實現新型的生態農業發展方式。
3.1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原料缺乏
糞源是農村沼氣能否持續使用的關鍵。隨著我國農村產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村畜禽養殖成規?;l展,以戶養殖的家畜不斷減少。同時,由于當前農村提倡秸稈還田以達到肥沃土壤的目的,以致于來自動物糞便和植物秸稈等制作沼氣的原料大量減少,戶用沼氣就地取材的便利不復存在。沒有發酵所需的原料,沼氣設備自然就無法繼續使用。
3.2 農村人口結構發生變化,勞動力不足
由于大量農村青壯年進城打工,目前留在農村的多數以老人和留守兒童為主,造成家中常年勞動力不足,甚至沒有勞動力。由于老人、兒童對沼氣池的日常物料進出、設備自查和保養維修等方面,掌握程度有限,致使沼氣閑置或棄用。
3.3 后期維修技術薄弱,維護費用高
沼氣工程是一項科技惠民工程,前期建設費用以政府補貼為主。剛開始,農戶每建1口8~10m3標準戶用沼氣池,國家一次性補貼500元,逐漸的增至到1000元和2000元。但是,在后期的設施維護中,政府再無補貼資金。建設的時候不掏錢,后期使用反而掏錢,這種情況農民心里有所抵觸。對于維護技術人員,面對鄉里鄉親,都是熟人,收費難以落實。由于長期缺少服務報酬,服務技術人員的服務積極性不高,同樣抑制了農村沼氣的發展。
3.4 新能源替代沼氣,使用更便捷
近年來,農村大面積的興起了生物質爐、節能灶、太陽能熱水器等新能源設備,相比沼氣設備使用、維護時的勤加料、勤出料、攪拌、更換配件等艱難繁瑣工作,新能源設備使用方式簡單、干凈,維護方式便捷。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已受到廣大農民的青睞,逐漸有替代沼氣的趨勢。
3.5 沼氣使用不當可能引發安全事故
沼氣可產生許多可燃燒的氣體,使用時必須注意操作事項,否則可能會引發爆炸等事故,不但會造成經濟損失,甚至可能會威脅到使用者的生命。對此,部分農民會對沼氣的使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畏懼甚至抵觸,不能從心里完全接納這種能源,影響了沼氣的開發和利用。
結合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建議采用信息化的農村沼氣開發利用新模式,充分發揮沼氣的優勢,造福農村。
4.1 打造信息化農村沼氣開發利用平臺
在農村沼氣工程建設中,配備數字化流量計、分析儀等監測設備,通過傳感器將沼氣運行數據無線傳輸至互聯網電腦平臺,技術人員通過電腦平臺,可及時掌握產氣狀況、發酵溫度、氣柜壓力、甲烷濃度等數據信息,實現實時監管和遠程操控。借助智能預警系統,在投料、調試、安裝、日常使用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實行全程優質服務,及時發現生產運行中的異常情況,及早維護處理,消除安全隱患,提高安全生產能力。管理人員通過使用物聯網系統,能減少往返現場次數,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系統管理分析運行信息,為運行管理提供數據支撐,為終端用氣補貼、碳減排計量等提供科學依據,進一步提升運行管理水平。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對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遠程培訓,對農村沼氣使用工程中的“疑難雜癥”進行及時溝通和指導,進而提高沼氣使用效率。
4.2 加快秸稈沼氣技術的示范應用
通過互聯網信息化平臺,加強培訓指導,推進農村秸稈發酵菌劑的科技成果應用轉化;提倡機械出料,解決沼氣池出料難問題;結合秸稈沼氣的標準化施工和規模推廣,進行示范應用;以鄉鎮為基本單元,建立相配套的秸稈粉碎原料加工廠。秸稈沼氣技術的推廣應用,對已建沼氣的農戶,即使不再搞養殖,也能使用,大大拓展了農村沼氣發展的空間。
4.3 利用互聯網平臺,加大農村沼氣的宣傳力度
隨著農村沼氣工程發展遭遇瓶頸,新型能源的不斷發展,基層政府和農民對農村沼氣的發展都抱消極態度。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大力宣傳發展農村沼氣、加快農村能源建設的作用和意義,宣傳政府對農村沼氣建設的新政策、沼氣開發與農民增收和改善環境的密切聯系。只有大力進行宣傳,才能真正營造建設農村能源的新氛圍,才能進一步的發展農村沼氣,加快農村能源建設的新步伐。
4.4 發展“規?;闭託夤こ?/p>
面對戶用沼氣原料缺乏、勞動力不足的發展瓶頸,可發展聯戶沼氣工程和規?;B殖沼氣工程。目前,我國農村生產結構已發生較大變化,初步形成了“農業+養殖業”的復合布局。以前的家畜散養逐漸的向規模化養殖過渡;新農村的大力發展,也使的村民生活更加集中。因此,建議推廣“規模化”沼氣工程的建設,將沼氣工程建設與新農村建設、養殖扶貧工程等有效結合起來,可解決原料缺乏,可發展聯戶沼氣工程,形成集中管理與維護的新模式。
4.5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加強對沼氣基層管理機構的充實,加大對沼氣服務系統的資金投入,使沼氣基層服務人員在沼氣服務上有充足的活動經費,提升基層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達到服務有收獲,利于沼氣的健康良性循環。目前,國家對沼氣后續服務加大了投入,但是在人員素質的培養、技術的培訓和保證人員的工作經費上,還應多給予傾斜,像普及電力知識和電力管理發展那樣,來關心農村新型能源開發利用。
4.6 綜合利用沼氣資源
沼氣是一種可再生的資源,如果能夠在開發利用沼氣的基礎上,建立以沼液、沼渣等能源廢料為原料的有機食品加工基地,通過發展有機綠色農產品,使沼氣的產業鏈條不斷拓展,既可以降低土地的生產成本,還可以提升產品的品質,為基地增加更多的收益,真正實現農村循環經濟。
4.7 拓寬農村新型能源開發渠道
在農村除發展沼氣工程建設、服務、綜合利用外,還應大力推廣節能吊炕、風能、微型電能、太陽能和大中型沼氣工程,不斷挖掘農村新型能源,促進農村能源新型化,全面服務于新農村建設。
農村沼氣工程作為一項惠民工程,對于我國農村脫貧致富,實現農村能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實施農村沼氣開發利用,有助于形成物質分解——轉化——富集——循環——再生等有機結合的農村循環經濟,有利于緩解農業資源壓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改變農村環境,提高農村人均收入。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進,農村沼氣的開發利用必須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形成適合農村發展的、長遠的、有效的新模式,才能進一步促進農村沼氣及各項事業的新發展,實現經濟、生態、環保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1]章家恩.農業循環經濟.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2]趙云祥.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建設探索[J].農業與技術,2014,4(34):4.
[3]蘇美霞.農村沼氣后續服務管理的探索與對策[J].甘肅農業,2013(09).
S216.4
A
1004-7344(2016)20-0192-02
2016-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