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定海
(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畜牧獸醫站 四川綿陽 622752)
豬的疫病監測與養豬場疫病防控對策
唐定海
(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畜牧獸醫站 四川綿陽 622752)
近幾年動物類疾病發生越來越頻繁,這其中豬類各種疾病也越來越多,不斷爆發的流行性疫病以及交叉感染問題使豬類養殖戶面臨著嚴重的經濟損失,同時更大規模的疫病傳染也造成了很多的資源浪費。基于此,進一步強化養豬場的疫病監測,切實做好養殖場疫病防控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養豬場的常見疫病及其發生規律出發,針對養豬場的疫病防控對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養豬場;疫病防控;發生規律;策略研究
就目前而言,部分養豬場并未對配種過程中的種豬質量檢查予以高度重視,且忽略了當地疫情免疫情況。購買種豬之后,也沒有進行免疫和隔離檢查操作,加劇了交叉感染和病疫傳播的嚴重性。與此同時,受到傳統養殖觀念的影響,不少養豬場缺乏必要的現代規模養殖管理意識,面對復雜的養豬場豬群疫病感染,往往很難掌握其中的規律變化,對應的疫病防控措施不夠及時有效,這不僅難以達到預期的疫病防控效果,同時還使得養豬場成本大大增加。從養豬場的健康發展角度出發,針對免疫抑制性疫病、繁殖障礙性疫病、繼發感染和多重感染等情況,需要積極制定科學合理的疫病防控計劃,找出養豬場疫病防控的根本規律,在減少成本的同時也能夠顯著提升免疫效果。就此問題,筆者展開探討,旨在尋找養豬場疫病防控的有效對策,為養豬生產企業提供切實可行的行動指導。
2.1 養豬場常見疫病
從養豬場疫病監測可知,感染性疫病是養豬場最為常見的病種,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類:①細菌感染類疫病,如豬肺疫、豬丹毒、豬鏈球菌病和豬大腸桿菌等;②病毒感染類疫病,如口蹄疫、豬瘟、傳染性胃腸炎、豬藍耳和流行性腹瀉等;③寄生蟲感染類疫病,如豬疥癬和弓形蟲病等等。
2.2 養豬場疫病的發生規律
養豬場疫病的發生,都有其一定的規律性,對疫病規律性的掌握是進一步完善疫病防控措施的重要保障。一般我們將養豬場疫病的發生規律概括為三大類:
(1)季節性規律。季節性是豬類傳染病發生的顯著規律,季節因素對其本身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季節不同所發生的傳染病也有所不同。夏秋兩季蚊蠅活動頻繁,一些細菌性疫病比如豬鏈球菌、豬肺疫和豬丹毒發生的可能性就較大。而秋冬季節傳播較廣的是口蹄疫,這在夏季的發生頻率是很低的。除此之外,豬自身的抵抗力也與疫病的發生有關,一般豬類抵抗力在冬季較弱,因此疫病爆發的頻率更大。
(2)周期性規律。從豬的疫病監測可以看出,不少疫病的再次爆發中間都會間隔一定的時間,其中,周期性規律起到決定性作用。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易感豬極易得病死亡,存活下來的豬群則因自身存在的抗體或者較強的抵抗力而獲得相應的病毒免疫力。待疫情傳播進入穩定期之后,由于新一代經過繁殖之后在新生的豬群中并沒有這些抗體存在,在免疫力較差的情況下就容易形成病毒感染,從而再次爆發疫病。
(3)交叉性規律。從多年實踐經驗發現,養豬場內的疫病通常不是被一種病原所感染,而是交叉感染導致的。據權威數據統計,在養豬場進行病例血清樣本采集的過程中,不難發現,血清樣本中含有細小病毒、豬瘟、偽狂犬病等多種感染病。大量事實證明,豬瘟與偽狂犬病的交叉感染率高達23.81%。
3.1 從飼料等方面優化豬群飼養管理
飼料品質對于豬的體制具有直接的影響,不合理的飼料營養將會造成豬群出現營養不良以及體質下降的眾多問題,同時也很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另外,在儲存飼料時也要防止出現霉變或者是菌變,這種現象的出現同樣會將豬群的抵抗力大幅度的降低。從豬群的生長環境來講,他們同樣需要整潔的環境,要定期的消毒豬舍環境以及豬舍用具,并保持通風換氣,使其擁有較好的空氣條件。同時也要將豬群的飼養密度適當的調整,給他們提供的飼料要保持一定的營養,并且要均衡,從而更好的滿足它們在不同階段的生長需求,這對于抗病能力的提升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飼養方面也要做出相對應的調整,比如說推行全進全出飼養方式,這種方式對于規模化豬場在生產的各個階段都應當實施,從我國現在的基本情況著手,至少在保育以及產房兩個飼養階段要做到全進全出,將豬群間疫病感染相傳的現象盡可能的降低。在規模化豬場當中,還應該盡可能的降低混群飼養方面的問題,對于豬群的飼養管理方面要進一步的加強管理。
3.2 從管理角度實現疫病的有效防控
養豬場疫病的發生與傳播受到豬群管理的影響:①在豬場人員管理方面,要保證人員自身的干凈衛生,杜絕豬場管理人員帶病菌進入豬圈,同時豬場的管理人員還需要積極做到豬群飼料喂養以及豬舍消毒工作,通過定時定量的飼養保證全面的營養供給;②在豬群管理方面要實現分舍隔離飼養,單獨隔離處于妊娠期的豬群,避免疫情向下一代豬仔擴散;③在飼養環境管理方面需要注意養豬場內不得飼養雞鴨等雜禽,需要定期進行滅鼠滅蟲,避免相互之間傳染,只有切實保證豬舍的干凈和衛生,對豬舍地面定期打掃,改善環境衛生,才能夠最大限度減少衛生隱患。
3.3 積極推進生物安全體系的全方位落實
在農村散養豬場的包圍下,規模化養豬場本身在管理和防疫水平方面很難提升,加之日益嚴重的養豬環境和多而復雜的疫病,在規模化養豬場疫病防治過程中對飼養管理和生物安全的重視更顯重要。在保護豬群健康中重要的環境因素就表現為生物安全措施,作為現代養豬生產中豬群健康水平提高的新理論,生物安全體系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嚴格的消毒、隔離和防疫是其中心思想,避免病原進入到豬群當中,對豬場污染的病原微生物所形成的危害最大限度抑制甚至是消除。立足于對人和環境的控制,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能夠利用多層屏障防止病原入侵,在最佳的生產狀態和體系下保證豬只的生長,同時生物安全措施的實施還能夠有效防范傳染病的發生,在提升出口競爭能力的同時也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安全,從而所獲得的經濟效益也勢必是極為可觀的。這就需要全國環保業相關部門和獸醫防疫部門給予大、中型規模化養豬場盡可能多的幫助和指導,從規劃建場出發,指導其對飼養地合理使用,完善各種衛生防疫和飼養消毒工作,減少空氣、水源和土地等可能造成的污染,將飼養管理工作落實到養豬生產的全過程,通過生物安全措施的全方位實施實現對傳染病的有效防范。關于計劃免疫的實施,在進行養豬場免疫時就需要落實定期計劃免疫的內容,保證疫苗的質量和應用效果,通過計劃免疫完善免疫過程的科學規劃,強化疫病嚴重地區的補種免疫,切實提升免疫的嚴謹性。
3.4 疫病藥物防控的有效措施
關于養豬場疫病藥物防控的措施可大致分為兩類,即抗生素、抗病毒藥物防控和調節機體免疫狀態的藥物防控。首先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防控方面,又可分為疫病前的預防與疫病后的治療,所謂發生前的預防主要是指疫病發生之前將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添加到飼料和飲水當中,從而使豬群體內形成抗病毒體,有效抵御病毒入侵。至于疫病發生后的治療則是通過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的加入來對豬群體內的細菌和病毒進行消除,進而實現疫病治療的目的。藥物防控措施可依據實際的疫病情況達到快速消滅疫病的效果,然而這一方法也易于形成個體的藥物殘留,甚至產生新的病原植株,不具備遠期應用效果。關于調節機體免疫狀態的藥物防控,通過豬群飼料、機體和飲水等使用藥物控制方式促進機體免疫力和特異性的提高,與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防控相比,對機體免疫狀態進行調節的方法在疫病控制方面更具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面對多而復雜的養豬場疫病,我們要做的首要任務是正確的診斷,僅僅依賴了解現場情況和觀察剖檢病豬是遠遠不夠的,單憑經驗行事是很難達到疫病預控和控制目的的,需要從疫病特點、病理檢驗和癥狀觀察出發,進行綜合判斷,作出最后的確診,并積極總結疫病的種類和發生規律,在分清主次的情況下提高防控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總之,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加強對養豬場免疫的防控管理,加大對養豬場飼養人員、飼養環境、免疫規劃以及藥物的管理力度,通過制定免疫規范條例加大對從業人員的管控力度,完善養豬場的疫病防控體制,將豬群疫病的發生頻率降到最低,確保養豬商戶的利益。
[1]梁綺順.小型養豬場疫病防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風,2013,12(13):221.
[2]田德光,耿瑞瑩,尼玉龍,等.規模養豬場疫病防控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養殖技術顧問,2013,18(8):197.
[3]符海燕.小型豬場疫病防控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3,10(20):198.
[4]何明福,王金貴,李晟,等.農村規模養豬場疫病防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養殖與飼料,2011,11(3):70~73.
[5]李亞林,段曉琴.豬的疫病監測與養豬場疫病防控對策[J].山東畜牧獸醫,2012,10(5):65~68.
S858.28
A
1004-7344(2016)20-0208-02
2016-7-1
唐定海(1965-),男,助理工程師,大專,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